山东省日照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06:23:12

文档简介

日照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
高一 年级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老人,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后,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他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398年,陶渊明三十三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后来,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4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405年,刘裕迎司马德宗复位,十几年后司马德文(司马德宗之弟)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平定桓玄后,刘裕开始掌握朝政,并逐渐露出登帝的野心。在对平定桓玄之战的论功行赏中,刘裕却仅仅让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野心”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他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 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龊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 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他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漫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社会和平,人们天性真纯。桃花源成为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历经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2.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4分)
3.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炉中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注】①本诗写于1920年,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第一节中“殷勤”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思量”是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希望,希望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
B.第三节,“重见天光”是指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C.诗人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人儿”“年轻的女郎”,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恋之情。
D.“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首尾两句呼应,反复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5.下列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自己心爱的恋人,向思念的故乡,向伟大的祖国倾诉衷肠,表达了甘愿为她们献身的愿望。
B.诗的第二节通过煤的外形与内心的对比,进一步诉说诗人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怀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本诗具有韵律美,全诗每节五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
D.“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
6.“年青的女郎”有着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7.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崇祯进士,官御史。顺治二年,以荐起原官,巡按甘肃。请开马市以柔远人,下部议行。凉州兵劫参议道廨,捕得倡乱者二十馀人,琯疏言西陲兵骄悍,由明季专事姑息,养奸滋乱,宜用重典。 上命悉诛之,并诏后有犯者,首从骈斩,着为令。
四年,授江宁学政。七年,还京,掌河南道。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请输银万,又括诸项羡馀①,得九万三千,请以助饷。琯疏言淮、扬连年水旱,惟华输饷皆分派属吏,仍取自民间,乞赐察究,会巡漕御史张中元发惟华贪黩状,逮治夺官。琯又劾郧阳抚治赵兆麟,甄别文武属吏,荐举多至数十,纠劾仅一二微员,上为责兆麟,并诫诸督抚不得劾微员塞责。九年,授顺天府府丞。
十二年,迁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初属兵部督捕,部议改归大理寺,琯疏言其不便,乃设兵部督捕侍郎专董其事。又言:“逃人日多,以投充者众。本主私纵成习,听其他往,日久不还,概讼为逃人。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下九卿议,改为流,免籍没。又言窝逃瘐毙,妻子应免流徙,时遇热审②,亦应一体减等。上责其市恩,下王大臣议琯巧宽逃禁,当坐绞,上宽之,降授通政司参议。德州诸生吕煌窝逃事发,州官当坐罪,琯持异议。王大臣劾琯,因追议琯前请热审减等为煌地③,坐夺官,流徙辽阳,卒於戍所。上既许归葬,并宥其孥④还故里。
(选自《清史列传三十一》,有删改)[注]①羡馀:盈余,剩余。②热审:明朝开始的一种审判制度,是在暑热季节到来之前,对在押的没有审判定罪的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③为……地,即“为之地”,代为疏通说情。④孥:妻子和儿女。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B.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C.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D.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顺治,与上文“崇祯”都是年号。自汉武帝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河道、海道等调运物资的一种专业运输行为,主要是南粮北调。从文中来看,是利用河道运输。
C.御史,秦朝以前是史官,秦以后成为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
D.八旗,是清代统治者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旗人平时皆民,战时皆兵,初期战斗力较强。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魏琯善于治理边事。他采取怀柔政策安抚边民,用严厉的刑罚镇压暴乱,刚柔并济,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
B.魏琯敢于进谏弹劾。他在掌管河南道的时候,体恤民众,对于贪赃及枉法的官员大胆揭露,上奏朝廷。
C.魏琯变革法律条文。他在任大理寺卿时,针对逃人,提出建议,但因为希望减轻获罪官员的刑罚触犯皇帝而被贬官。
D.魏琯能够恪尽职守。他在明朝时就担任官员,清时继续担任朝廷重要职务,在任职期间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11. 结合材料分析魏琯被流放的具体原因。 (4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2 小题,9 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借“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喟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C.颈联“万里”“百年”分别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境界阔大。
D.尾联“苦恨”的意思是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
13.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说说理由。(6分)
四、名篇名句
14、情景默写(本题共 8 小题,8 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 。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
(3)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对天姥山上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作了铺垫。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15、名句翻译(本题共 3小题,9 分)
①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3 小题,11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奇离惝恍,似无门径可寻。细玩之,起首入梦不突,后幅出梦不竭,极恣肆幻化之中,又极经营惨淡之苦,若只貌其右句字面,则失之远矣。一起淡淡引入,至“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乘势即入,使笔如风,所谓缓则按辔徐行,急则(①)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在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人生对诗人的几多失意和深奥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地添加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②)之人的心声。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③)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16.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病句:“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人生对诗人的几多失意和深奥的感慨。
正确句子: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可以改写成“梦醒后,人从梦中回到枕席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摄制的百集纪录片《小楼春秋》于4月8日在天津卫视首播。该系列纪录片从天津( )的历史风貌建筑中,( )出一百栋小洋楼制作成片,每集8分钟,短小精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历史性。
从一栋楼走进历史,( )其中,可阅读百年故事:漫步政协俱乐部,会想起童话剧《图兰朵》在中国的首演、“元曲欧化”的《琵琶记》、德文演唱的李白诗歌;探访曹禺故居,在古朴雅致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戏剧文化和深刻的人生思索;走进( )的起士林餐厅,品尝张爱玲笔下的“天津”味道,品味西餐百年的发展史;伫立天津电报总局旧址,见证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电报通信的辉煌……《小楼春秋》的制作与播出,见事、见人、见情,成为天津城市的意象世界和第二语言。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认知度。
4月的津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愿大家趁春光正好,重走天津,品味小楼,感悟春秋。
19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具匠心 遴选 徜徉 路人皆知
B.独树一帜 挑选 徘徊 路人皆知
C.独树一帜 遴选 徘徊 家喻户晓
D.独具匠心 挑选 徜徉 家喻户晓
20.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B.“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C.“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D.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21.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为“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C.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茶馆》等,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D.“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语出《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六、作文(60分)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_______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选取一个主要事件,综合运用表现手法,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日照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答案
1.BC
2.①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③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4分)
3.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4分)
4.C.5.A.
6.形象特征:年轻美丽,朝气蓬勃,富有魅力,叫人想念。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道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对“年青的女郎”,诗中并没有具体描绘,但我们从诗人强烈的思念、深情的倾诉,可以想象出“年青的女郎”的特点,根据“我年青的女郎”可推知,女郎青春、美丽,朝气蓬勃、富有青春的魅力;根据“我不辜负你的殷勤”可推知,女郎热情洋溢,充满吸引力,叫人想念。
作者把祖国喻为“年青的女郎”,叫一声:“啊,我年青的女郎!”把具有几千年的古老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坦率、热情而又突兀、新奇。可见,把祖国称为“年青的女郎”,正是诗人对封建、落后的旧中国的否定,对五四运动以后新生祖国的赞美、讴歌。诗人以“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表达了自己与祖国两情依依、心心相印的密切关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道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7.①“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
②“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
③“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下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B.句意:逃人再怎么样,惩罚只是抽一百鞭子,而窝藏逃人的却要被处死,没收人口财产给本主,这与叛逆罪没有两样了,不符合法律公平的宗旨。“至再”是“再怎么样”的意思,不可断,排除AC.“与……无异”译为“与……没有两样了”,不可断,故选B。
C.“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错,仅仅是查究检举,处置还是通过皇帝和朝廷。
10. C“希望减轻获罪官员的刑罚”错,原文“又言窝逃瘐毙,妻子应免流徙,时遇热审”,为窝藏逃犯的人减轻刑罚。
①针对旗人逃人,提出减轻窝藏者及其妻子的处罚,已引起皇帝不满。②对处置吕煌窝逃事件持有异议,被认为有私情。
参考译文: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朝崇祯年间考中进士,担任御史。顺治二年,因为推荐被启用担任原来的官职,并巡视甘肃。他建议请求朝廷恢复马市的交易,以怀柔边远的百姓,部属商议可行。凉州士兵劫持道廨,捕获二十多发动叛乱的士兵,魏琯上奏说西部边陲士兵骄横彪悍,自明朝末期就行事专断姑息养奸,危害百姓,应该用重刑惩处。皇上命令全部诛杀她们,并且下诏如果以后有违犯的人,首犯从犯都要全部斩杀,并作为一条命令施行。
顺治四年,担任江宁学政。顺治七年,回到京城担任河南道长官。顺治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将输送朝廷的万两白银,又包括其他各项盈余,总共九万三千两,送到京城作为饷银。魏琯上奏说淮扬等地连年遭受水旱灾祸,吴惟华把饷银的任务都分派给下属官员,都是从百姓手里收取的,请求进行查看深究。适逢巡漕御史张中元揭发吴惟华贪污渎职的情况,就逮捕查办剥夺他的官职。魏琯又弹劾郧阳抚治赵兆麟,说他在选取甄别文武属员时,推荐选拔的多达数十人,而纠察弹劾的仅仅一两个官职微小的官员,皇上就责备赵兆麟,并且训诫各个官员不得以弹劾小官来敷衍塞责。顺治九年,授予顺天府府丞。
顺治十二年,担任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开始属于兵部监督捕,各部商议应该归于大理寺管理,魏琯上奏说这样不方便,于是就设立兵部督捕侍郎专门监督这件事情。又说:“逃人日益增多,因为投充的人很多。本主私自放纵成为习惯,听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天长日久不返回,都告发为逃人。逃人再怎么样,惩罚只是抽一百鞭子,而窝藏逃人的却要被处死,没收人口财产给本主,这与叛逆罪没有两样了,不符合法律公平的宗旨。”皇帝把魏琯的建议发给朝廷官员讨论,把对窝藏者的处罚改为流放,免除没收财产和人口的罪行。魏琯又建言:窝藏的人如果死在监狱中,妻子儿女应该免于流放,如果遇到热审,也应该减罪一等。皇帝责备他出卖君王的恩典,让王公大臣讨论魏琯要求放松刑罚的问题,认为应当施行绞刑,皇帝宽宥他,降职为通政司参议。德州生员吕煌窝藏的事情暴露,州官应当连坐受罚,魏琯持有不同的意见。王公大臣弹劾魏琯,趁机追查讨论魏琯以前热审减轻刑罚以及处罚吕煌的事情,削夺他的官职,流放到辽阳,最后在戍所去世。皇帝最后允许回家安葬,并宽宥他的子女回到故乡。
D
13.这首诗的诗眼是“悲”。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因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包含了因朋友已逝、子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14、情景默写(本题共 8 小题,8 分)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3)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六、语言文字运用
示例:①快马加鞭/短兵相接 ②怀才不遇 ③至高无上(3分)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结合前文“一起淡淡引入,至“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乘势即入,使笔如风,所谓缓则按辔徐行”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照应“使笔如风”与“按辔徐行”相对,故此处可填“快马加鞭/短兵相接”。快马加鞭:给快跑的马再加上几鞭,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加快速度,快上加快。也比喻不断努力进取,高效率高速度。短兵相接:用刀剑等短兵器逼近拼杀。比喻面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第②空,结合前文“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有才之士不得志的心声,故此处可填“怀才不遇”。怀才不遇:胸怀才学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或得不到赏识任用。多指有才能的人屈居微贱地位而不得志。第③空,结合前文“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以及此处强调用来修饰提升地位可知,此处应填“至高无上”。至高无上:高至极点,没有更高的了。
示例:“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4分)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应将“人生对诗人”改为“诗人对人生”;二是搭配不当,应把“深奥”改为“深沉”。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①梦境不仅仅是梦,还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和期待,所以用“梦境破灭”更形象。②梦中的翱翔和梦醒之后的沉甸甸对比,突出了现实的残酷。③轻飘飘和沉甸甸运用叠词,更突出了梦中的快乐和与现实的落差。(4分)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此处梦境不仅仅是梦,还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和期待,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所以用“梦境破灭”更形象。②“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原句将梦中的翱翔和梦醒之后的沉甸甸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现实的丑恶和残酷,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写出了诗人憎恨现实,追求自由的理想。③“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运用叠词“轻飘飘”和“沉甸甸”,更突出了梦中的快乐和与现实的落差,表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使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形象更加丰满。
1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独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第一空根据句意可知,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自己的特色、富有创造性,故填“独具匠心”。第二空,“遴选”指选拔人才或挑选单位;“挑选”指从较多的人或事物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第二空根据句意可知,应该是从众多的建筑中选出一百栋最适合的,故填“挑选”。第三空,“徜徉”指安闲自在地徘徊;“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第三空根据句意可知,应是在小楼中悠闲自在地漫步,故填“徜徉”。第四空,“路人皆知”多指一些人的罪恶、不良用心和隐秘之事等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第四空根据句意可知,该餐厅在张爱玲作品中出现,大家都知道,故填“家喻户晓”。
故选D。
20.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三:一是成分残缺,“通过”和“使”连用,句子缺少主语,删去“通过”;“人物、事件”改为“人物事件的融合”;二是搭配不当,“彰显”不能和“认知度”搭配,删去“和认知度”;三是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题中全都修改正确的选项为C。
21.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现实主义诗人”错。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C.“代表作有……《茶馆》等”错。《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不是曹禺的作品。D.“西晋时期”错。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