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四制鲁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一节 物质的分子构成(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五四制鲁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一节 物质的分子构成(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7 22: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
第十九章 热和能
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
第一节 物质的分子构成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大宇宙 小粒子
1.(2023山东济南莱芜三模)从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地球两极,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就会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则引起极光现象的粒子一定不会是 (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α粒子(氦的原子核)
2.(2022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学习物理让我们认识了物质世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是静止不动的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C.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3.微观粒子都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按照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形成的认识,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
A.电子  B.原子  C.原子核  D.分子
知识点2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新考法·模型建构】如图所示是单位体积的不同状态水的微观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代表的是水蒸气
B.“甲→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乙→丙”分子间隔增大
D.“甲→乙→丙”分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5.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 (  )
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能力提升全练
6.【新考法·模型建构】(2023山东济南莱芜一模,1,★☆☆)下列符合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 (  )
   
7.(2021山东东营中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D.铜丝、铅笔芯、玻璃都是导体
8.【环境保护】(2022山东济南莱芜实验中学期中,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
A.PM2.5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C.分子 原子核 PM2.5 电子
D.分子 原子核 电子 PM2.5
9.(2023山东济宁中考,5改编,★★☆)小明对一些信息进行了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粒子的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原子、原子核、质子
B.臭氧层使地球生命免遭强烈紫外线伤害,人们应设法保护臭氧层
C.往碎冰上撒盐,混合物的熔点高于冰的熔点,“撒盐融雪”就是应用的这一知识
D.不论集成电路如何复杂,它们仍然是由基本电路构成的
10.(2023安徽合肥四十五中期中,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该物质由图甲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由题意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形成是由于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磁场中,因α粒子(氦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中子不是高能带电粒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B符合题意。
2.D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错误;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故D正确。
3.A 由于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电子的尺度比原子核小,故选A。
4.C 在水的三种状态中,水蒸气中水分子的间隔最大,由微粒的间隔可知,甲中水分子的间隔不是最大,代表的不是水蒸气,故A说法不正确; “甲→乙”主要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由图可知,“乙→丙”分子间隔增大,故C说法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
5.B 固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分子活动不明显;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大,与同学们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不相符;只有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与题中例子相似,分子间隔不太大,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之内,故选B。
能力提升全练
6.B 卢瑟福认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故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B。
7.C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A错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故C正确;铜丝、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而玻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D错误。
8.A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因此它的空间尺度最大,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的空间尺度比电子大。所以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正确的排列是PM2.5、分子、原子核、电子,故选A。
9.C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A正确;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故B正确;往碎冰上撒盐,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故C错误;不论集成电路如何复杂,它们仍然是由基本电路构成的,故D正确。
10.升华
解析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图甲表示物质处于固态,图乙表示物质处于液态,图丙表示物质处于气态,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升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