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古诗词赏析(预测题)-决胜2015中考语文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5 古诗词赏析(预测题)-决胜2015中考语文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8 21: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5:古诗词赏析
原创模拟预测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6分)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 境界,与《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2.请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组诗句进行赏析。(3分)


原创模拟预测题2.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江 村
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所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1.首句中 “抱”字极为精妙,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做简要分析。(3分)


2.颈联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分)


原创模拟预测题3.阅读下面的宋词。(共6分)
浣 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哪些景象与去年一样?(3分)


2.找出词中点明季节和物候变化的词语,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原创模拟预测题4.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①,牛衣②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敲门试问野人④家。
【注】该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所写。按当时风俗,天大旱,地方官员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是苏轼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①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②牛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③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④野人:农夫。
(1) 全词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仅 一句就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1分)
(2) 上片写初夏田园风光,请描绘“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的景象。(2分)

(3) 虽然旅途疲惫,但词人作为一方父母官仍展现出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除此以外你还读出哪些感情?(3分)

原创模拟预测题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6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1分)


2.“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原创模拟预测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6分)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 境界,与《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2.请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组诗句进行赏析。(3分)
【答案】
1.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略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诗句中“无路”与“又一村”两词理解表达的意境,联想与诗句意境相同的诗句。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赏析诗句,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原创模拟预测题2.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江 村
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所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1.首句中 “抱”字极为精妙,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做简要分析。(3分)
2.颈联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分)
【答案】
1.“抱”字用的精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安适祥和的情态(1分),表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1分)。
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 (2分)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 (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结合全诗所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全诗表面上写的好像是一种悠闲舒适的生活,可从尾联的“但有”和“更何求”二词仍可看出诗人的无奈和自慰。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原创模拟预测题3.阅读下面的宋词。(共6分)
浣 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哪些景象与去年一样?(3分)
2.找出词中点明季节和物候变化的词语,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1.天气 亭台 夕阳
2.燕归来 花落去 年华易逝的感伤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抓住“季节和物候变化”提示,找到描写景色变化的词语,抓住“无可奈何”“独徘徊”即可体会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原创模拟预测题4.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①,牛衣②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敲门试问野人④家。
【注】该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所写。按当时风俗,天大旱,地方官员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是苏轼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①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②牛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③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④野人:农夫。
(1) 全词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仅 一句就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1分)
(2) 上片写初夏田园风光,请描绘“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的景象。(2分)

(3) 虽然旅途疲惫,但词人作为一方父母官仍展现出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除此以外你还读出哪些感情?(3分)

【答案】
(1)敲门试问野人家。
(2)初夏的阳光下,枣花随风飘落,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1分)行经村落,村中处处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一片繁忙景象。(1分)
(3)热爱农村自然风光、对农村富足和美生活的喜爱,畅游淳朴乡村的喜悦。(答两点给全分,答一点给2分)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概括描绘初夏田园风光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原创模拟预测题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6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1分)
2.“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诗人选取了早春乡间特有的景物:平冈、细草、黄犊、寒林、暮鸦,由晨到暮,有暖有寒,点染出早春特有的料峭与生机,“鸣”“点”二字,亦声亦画。
3.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解析】
1.试题分析:答题范围是词的上阕,要求学生鉴赏上阕中描绘的形象,这类题目的答题,最好是先概括,后具体还原描绘。本词上阕描绘的是一副初春的景象,有四幅画面:陌上、东邻、平岗、寒林,学生只要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描写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里学生紧扣“情景凄清”特征,展开想象,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最后两句,范围很小,仔细推敲,最后两句只描写了两个物象:桃李、荠菜花,它们分别处于城中、溪头,那么可以得出结论,这里使用了对比。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田园自然的热爱,反之,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生活的厌弃。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