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四制鲁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五四制鲁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8 10: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内能
1.【物理跨语文】《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著名的词作。其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顿失滔滔”是因为水的凝华
B.“顿失滔滔”的河水没有内能
C.万里飘的雪是水的凝固形成的
D.万里飘的雪既有机械能,也有内能
2.(2023天津北辰期末)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能就是机械能
B.0 ℃的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内能大小与其温度高低有关
D.物体内能大小与其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3.(2023山东济南莱芜二模)下列四个情境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4.【新独家原创试题】【新素材·时事热点】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从公布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返回舱的外部有明显的烧灼痕迹,说明返回舱在返回时与大气摩擦,返回舱吸收   ,返回舱的    升高,    增大(前三空均选填“热量”“内能”或“温度”);这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5.(2023山东烟台福山期末)如图所示,南极洲的冰川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几次后,弯折处发烫,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能力提升全练
6.(2023山东烟台中考,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7.(2023山东泰安中考,11,★★☆)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中 (  )
     
①如图甲,向下压活塞使筒内的硝化棉燃烧,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②如图乙,从纸条上方吹气使纸条飘起来,说明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③如图丙,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④如图丁,古人用桔槔提水既省力又省功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山东淄博周村一模,6,★★☆)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泡茶时,茶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B.茶水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茶水的热量越多
C.茶水质量一定时,温度降低,茶水的内能减少
D.茶水的温度为0 ℃时,茶水的内能为零
9.(2023山东曲阜期末,11,★☆☆)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克服菜刀与石头之间的摩擦时做功,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对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    的方式使菜刀的温度降低。
10.【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山东龙口期末,13,★☆☆)“拔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特别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11.(2023山东莱阳期末,16,★☆☆)区别下列词语中“热”字的含义(均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   ;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    。
12.【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山东淄博临淄期末,19,★★☆)如图是制作棉花糖的情景,
将白糖倒入中间旋转的小锅里,并对小锅加热,通过    的方式增加糖的内能,使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糖液,从小锅周边上的小孔甩向外围大锅,热糖液遇冷后就马上变成糖丝,由于分子间    的作用,糖丝不会折断,缠绕在木棒上形成白白一团棉花糖。
素养探究全练
13.【物理观念】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气体将软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软木塞的    (选填“机械”或“内”)能。
(4)酒精气体将软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现象。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顿失滔滔”是因为水的凝固,故A错误;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B错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雪既有机械能,也有内能,故D正确。
2.C 内能与机械能无关,故A错误;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0 ℃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物体的内能大小与其温度高低有关,故C正确;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与机械运动速度无关,故D错误。
3.B 暖水瓶盖弹起、钻木取火和用活塞压缩空气,都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用暖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符合题意。
4.热量 温度 内能 做功
解析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后,与大气摩擦,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返回舱的内能,此时返回舱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5.具有 做功 
解析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南极洲的冰川也具有内能;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能力提升全练
6.A 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是热传递改变内能;压缩空气的过程中,对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改变内能;搓手取暖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改变内能;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改变内能。故选A。
方法点拨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效果上是等效的,但其实质不同,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
7.D ①如图甲,向下压活塞使筒内的硝化棉燃烧,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故①正确;②如图乙,从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快,纸条飘起来说明上方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故②正确;③如图丙,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③正确;④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④错误;综上所述,只有①②③正确,故选D。
8.C 泡茶时,茶叶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故A错误;热量是过程量,能用“吸收”“放出”和“传递”描述,不能说茶水的热量越多,可以说茶水的内能越大,故B错误;茶水质量一定时,温度降低,茶水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茶水的温度为0 ℃时,茶水的内能不为零,故D错误。
9.热传递
解析 向菜刀浇水,是为了让水吸收热量,使菜刀温度降低,利用的是热传递的方式。
10.剧烈 引力 热传递
解析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刚出锅的“拔丝地瓜”的香味闻起来更加浓郁一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夹起一块地瓜时会拉出很长的丝而不断开;做“拔丝地瓜”时,地瓜吸收热量,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11.(1)热量 (2)温度
解析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热量是过程量;(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指温度。
12.热传递 熔化 引力
解析 棉花糖在制作时,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白糖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白糖吸收热量变成糖液,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热糖液遇冷后就马上变成糖丝,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糖丝不会折断,缠绕在木棒上形成白白一团棉花糖。
素养探究全练
13.(1)做功 (2)热传递 (3)减少 机械 (4)液化
解析 (1)拉动皮条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金属管的内能。
(2)金属管温度升高,管内酒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软木塞被酒精气体顶出,管内酒精气体对软木塞做功,酒精气体的内能减少,将酒精气体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4)酒精气体将软木塞顶开时,酒精气体对软木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一部分酒精气体发生液化,变成液态,所以管口出现“白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