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06:35:08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各类艺术品中均有体现,现代文
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在童年时代都曾饱读诗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刻的见解,他们将
古文典籍作为自已的写作基石,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批判,
从而传达出内心的观,点。例如,现代作家郭沫若在习读《诗经水唐诗三百首》的同时接受了新式
教育,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通过大量的阅读与翻译,郭沫若的思想初步成型。传统文化元素

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读者在反复琢磨中探寻真理。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创作新作品时,传统文化元素起到了过渡作用。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有

所不满,通过作品创作找到发泄的突破口,之后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将其掩盖。从胡适的作品中
看,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以及创新式文学题材的钻研让他的思想开化、文笔升华,成为现代文
学的奠基者之一。

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来看,现代文学在思想层面上与古代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作品细节的描写有所不同,但通过作品所表达出来的豁达包容心态与传统文化不谋而合。
作家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声中创作了现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表面上是对当时政府、时代的声
讨,却在一次次辩驳中验证传统文化元素的历史作用。
传统文化依靠诸子百家的学派体系流传开来,而文学作品中对诸子百家的理解与描述决定
了历史的变革。例如,《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就是作者对仁义的向往及对时代的不满,而现代作
家同样也在借用传统文化元素表达着对时代的批判与控诉。传统文学中,人们把皇权思想当作
天经地义的事,认为封建社会的制度是对的;而现代作家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年轻的人们改变旧
思想,拥有新思想。传统文化元素的批判性让文学作品更具有思考深度。
对比其他作品,现代文学更加注重作品的救化功能。如《林海雪原》中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将
人们带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而战争的胜利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渴望。这样写实的故事
也本着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将教化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4-177B·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两者所具有的细节描写完全不同”否定不当,根据材料一
中“现代文学在思想层面上与古代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作品细节的描写有所不同,但通
过作品所表达出来的豁达包容心态与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可知,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
品两者所具有的细节描写并不完全相同)
2.C(“文学作品中的思考深度和教化功能也由其所决定”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中“传统文化
元素的批判性让文学作品更具有思考深度”的信息可知,“文学作品更具有思考深度”才是由
“传统文化元素的批判性”所带来的,而不是由“诸子百家的学派体系”所带来的;且“文学作品
中的教化功能”由诸子百家的学派体系所决定于文无据)
3.D(D项表明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说材料二末段“具备创新
能力,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高质量艺术作品的最关键环节”这个观点)
4.①传承文化内涵。②丰富作品层次。③提升作品批判性。(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作家、艺术家要有文化自觉,要有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历史责
任的一种觉悟和担当。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②
要坚定文化立场,要有正确的作品性质定位和价值取向,努力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坚定支持
者和积极践行者。③要能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艺术转化。④
在自己的作品中要充分体现利用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达到育人目的的效果。⑤将中华传统
文化中所体现的传统思想与美德体现在作品中,展现中华美学精神,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6.A(“这一情节突出了老桥的骄傲自大”分析有误,这里突出了老桥无私奉献的精神)
7.C(“激烈的矛盾冲突”分析有误,开始时老桥对建造新桥有抵触,后面慢慢接受理解了这一
事实》
8.①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再现了建国桥的心路历程,叙述笔法自由。②运用插叙手法,
对建国桥的往事进行了回忆,使小说内容更为丰富。(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河边运来砂石、钢筋、水泥灰和一些机器时,感到好奇。②感觉有一件和他有关联的大事要
发生,心里发慌。③弄明白要建新桥时,先是恐慌,然后是愤怒,最后是哀怨和失落。④新桥
建成后,对新桥充满了喜爱和疼爱之情。⑤知道新桥被命名为“建国新桥”,内心十分激动。
(每点1分,答对五点即可得满分)
10.BEG[(原文标点)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177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