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07: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诗词默写
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  
   ,        。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句子是:      ,      。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词人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句子是“      :    ,      ”
(4)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      
  。
二、诗词赏析
(一)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回答问题。
2.下面对《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词人独特的人生态度。
B.下片“萧瑟”二字,意谓风雨吹打树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D.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无喜无悲又无奈的心情。
3.“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4.这首词写苏轼出游遇雨,但他却从这件小事中想到了人生,进而写到自己的处世态度,这叫什么写法 试进行分析。
答:                                                      
                              
(二)阅读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回答问题。
5.上片使用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                             
                              
6.试分析这首词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三)阅读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回答问题。
7.“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回答问题。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答:                             
                              
                              
9.请谈谈你对“古今幽恨几时平”这句话的理解。
答: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2)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3)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 欺人奈何 (4)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2.D “体现了词人无喜无悲又无奈的心情”赏析有误,没有体现出无奈的心情。
3.答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又看到斜阳的无限喜悦之情。
解析 根据对词句大意的理解以及关键词“相迎”可确定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表达效果时,要结合语境体会词人的心情。
4.答案 以小见大。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却体现了词人的思考,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根据题中“从这件小事中想到了人生”的提示可确定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分析时,重在回答“大”的方面,即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5.答案  词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的夜宴游乐图景。
解析 首先,理解这首词上片的大意,“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大多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淡淡的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然后,从中摘取意象;最后,根据词句大意及关键词确定图景。根据“饮”“坐中”可确定描绘的是一幅“宴饮图”,根据“月”“天明”可确定时间是“夜晚”,根据“长沟流月去无声”可确定环境“清新”,根据“多是豪英”“吹笛到天明”可确定人物心情“欢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答案 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产生的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产生的悲伤感慨之情。③看破世情而产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首先,根据对上片大意的把握及意境的分析可知,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产生的闲适之情。然后,理解这首词下片的大意,“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接着,联系上片大意,根据下片中“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可知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后词人产生的悲伤感慨之情。最后,联系全词大意,根据“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以及“闲登小阁看新晴”可体会词人看破世情而产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
7.答案 词人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树影摇曳的桂树,让人间有更多清辉,表达了词人想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的愿望以及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解析 根据词句内容,结合词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
8.答案 (示例)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的方向前行,凛冽的北风呼啸,吹断了战马的嘶鸣声。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关城上显得尤其萧索。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关城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解析 描绘画面要先理解词句大意,然后发挥想象,可以适当添加必要的修饰语,使描述更有画面感。
9.答案 这一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抒发了出塞远行的“幽恨”之情,是纳兰性德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 要结合对全词的理解,把握末句所抒发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