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0 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0 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08: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韩傀(kuī)  色挠(náo)
B.彗星(huì)  怫然(fó)   休祲(jìn)
C.庆忌(jì)   免冠(guàn)  缟素(gǎo)
D.徒跣(xiǎn)  专诸(zhū)  抢地(qiā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代词,他)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B.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君逆寡人者(忤逆,不顺从)
C.岂直五百里哉(哪里只是)
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D.伏尸百万(横尸在地)
长跪而谢之(道歉)
3.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受地于先王
B.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聂政之刺韩傀也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C.受地于先王。(倒装句)
D.仓鹰击于殿上。(被动句)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3篇。
B.“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多自称寡人。
C.古人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苍生、氓等。
D.在古代,“跪”是一种坐姿,要求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后跟上。“长跪”则是要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8.填空。
(1)唐雎是   国的使臣,他是一位      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聂政之刺韩傀也,   
       ;要离之刺庆忌也,           。
能力提升全练
9.(2023湖南郴州模拟,12—15)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①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②谨受教。”
[注] ①卒然:同“猝然”,突然。②无忌:指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唐雎说信陵君》)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布衣之怒    
②臣闻之曰    
(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
B.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
C.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
D.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②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译文:                            
(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唐雎的形象,并加以分析。(4分)
答:                             
                               
                              
                              
10.(2022云南昆明中考,9—12)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题目。(12分)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 昔者桀④杀关龙逄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 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 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ó):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请广于君       广:    
②以头抢地尔   抢:    
③景公说   说:    
④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谋: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                            
                              
②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译文:                            
                              
(3)(★★☆)【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3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甲】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 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 秦王以“A”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秦王 道歉
【乙】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 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B”。 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 景公发怒,并且“C”,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 景公 归国
A.        
B.        
C.        
(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3分)(Y9203002)
答: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A.傀guī。B.怫fú。C.冠guān。
2.A “其”在此表示祈使语气。
3.D A.于:介词,到;介词,从。B.也: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C.以:介词,用;连词,因为。D.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C 正确的划分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5.D “仓鹰击于殿上”是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仓鹰于殿上击”。
6.D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自始至终都表现得沉着、冷静,没有任何惊慌。
7.A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8.答案 (1)安陵 有胆有识 (2)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解析  注意“彗”“仓”的写法。
能力提升全练
9.答案 (1)①平民 ②听说
(2)D 
(3)①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②别人憎恨我,不可不知道。
(4)(示例)从甲文唐雎面对已经暴怒的秦王,毫不畏惧,反而和秦王顶撞起来的情节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能言善辩、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人;从乙文唐雎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劝说信陵君不要居功自傲的情节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善于劝说、谦虚谨慎的人。
解析 (1)①句意:平民发怒。布衣:平民。②句意:我听说。闻:听说。
(2)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如今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突然见到赵王。根据句意可断为: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
(3)①重点词:色挠,面露胆怯之色;谢,道歉。②重点词:憎,憎恨;可,可以。
(4)分析人物特点,要联系文章对人物的具体描写。甲文主要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和结果,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唐雎能言善辩、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特点。乙文主要写唐雎委婉劝说信陵君不要居功自傲,表现了唐雎善于劝说、谦虚谨慎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信陵君杀掉晋鄙,挽救了邯郸,击破秦军,保全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能知道的,有不能不知道的;有不能忘记的,有不能不忘记的。”信陵君说:“这话怎么说呢 ”(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不知道;我憎恨别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惠,不可以忘记;我对别人有恩惠,不可以不忘记。现在您杀掉晋鄙,挽救了邯郸,击破秦军,保全了赵国,这是很大的恩惠。如今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突然见到赵王,我希望您忘记所施的恩惠。”信陵君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10.答案 (1)①增广,扩充 ②碰, 撞 ③同“悦”, 高兴,愉快 ④谋划,图谋
(2)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②我的才能,也比不上(不如、不像)这两个臣子。
(3)A.天子之怒 B.致死不赦 C.援戟将斫之
(4)①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②两人都不畏强权、胆识过人。③两人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劝说。④两人都用了历史人物的例子作类比。⑤两人都采用了针锋相对的应对技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1)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2)①重点词:虽,即使;岂,表反问。②重点词:材,同“才”,才能;亦,也。
(3)根据【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找出关键词句填空即可。
(4)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和蛮横威胁,唐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士之怒”对抗“天子之怒”,最后秦王“色挠”,唐雎完成了使命。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景公“援戟将斫之”,但他毫无惧色,直言利害,最终景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乙】齐景公在海上游玩,非常高兴,六个月不回国,下令给随行人员说:“有敢先说回国的,处死不赦。”颜烛趋上前进谏说:“您喜欢治理海上,不喜欢治理国家,六个月不回国。那倘若另有治理国家的人,您将怎么能够在这海上游乐呢 ”齐景公拿起长戟就要砍杀他。颜烛趋走上前,整理好衣服等着他砍,说:“您为什么不砍呢 从前夏桀杀死了关龙逄,商纣杀死了比干;您的贤明,不同于这两个君主;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这两个臣子。您为什么不砍呢 让我在这两人之后成为第三人,不也可以吗 ”齐景公高兴了,于是回国了。在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谋划不让他回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