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09:23: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合(qì)   海啸(xiào)  桥梁(liánɡ)
B.考察(chá)  接触(chù)  鉴赏(jiàn)
C.拘泥(nì)   桥堍(tù)   阻障(zhànɡ)
D.怒吼(hǒu)  驱遣(qiǎn)  旷远(ɡuǎnɡ)
2.【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B.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体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C.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没有拘忌,才能表现出来。
D.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热点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记者的提问。
能力提升全练
3.(2023重庆中考B卷节选,18—20)阅读下列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曾经有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读完《静夜思》后,一脸茫然地问他的朋友:月亮跟故乡有什么关系呢
这位外国学生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他不懂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
什么是意象呢 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诗歌为什么要用意象呢
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观情思。只有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意象,才能构成诗的艺术。如诗人鲁藜的《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诗歌用“珍珠”和“泥土”两个极平常的意象进行对比,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讲述道理,诗歌的艺术境界就荡然无存。
“立象”可以“尽意”。诗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观情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古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这种“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但诗人把抽象的乡愁转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物化,继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令人动容。
诗歌离不开意象。有意无象的诗,很难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有象无意的诗,难以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
(摘编自王宜振《诗是意象的艺术》,有改动)
【材料二】
  如果说意象是一些砖石,
那么意境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与意象构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这种意境不仅能包括诗里所有意象的审美指向,更能集中突出全诗的主旨。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乱,都不能构成一首有意境的诗。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就像一幅画,多个意象围绕画的主题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江雪》图。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改动)
【材料三】
  从诗歌写作的本质来讲,诗歌以表达诗人情感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将诗人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的载体,但是它也可能限制读者的想象力。例如,如果诗人写月亮代表思念,那么当读者读这首诗时看到月亮,必然觉得月亮就只是思念的象征物。但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月亮除了代表思念,还能寓意团圆、爱情、凄冷等,寄托思念的也不只月亮,还有杨柳、酒杯、歌曲等物象,但读者读这首诗时却认为思念只能用月亮来寄托,想象力就被限制了。另外,意象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让读者难以准确理解诗歌意蕴;而无意象的诗歌直抒胸臆,能直接传达诗人的情感,易于读者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所以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只要诗人能写出最真实动人的情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这样的诗歌也具有艺术性。
(创编自冯天、袁毅《非意象化:论纯意识
诗歌的思维》)
(1)(★★☆)请根据材料一,解释什么叫“立象以尽意”。(4分)
答:                             
                              
(2)【新考法·关联教材】(★★★)材料一中说“诗歌离不开意象”,材料三却说“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学过的诗歌中举例阐明理由。(不能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诗歌以及《天净沙·秋思》为例)(5分)
答:                             
                              
                              
                              
                              
(3)(★★★)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意象和意境的阐述,为小文解决疑惑。(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答: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旷kuàng。
2.D 有歧义,可将“几个”与“电视台”调换位置。
能力提升全练
3.答案 (1)“立象”可以“尽意”。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
(2)(示例1)我认为诗歌离不开意象。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第一句选用了“杨花”“子规”等意象,其中“杨花”既点出了时节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杜鹃”则表达了一种悲伤的心境。王昌龄贬官到龙标,地处荒凉,诗人借助这两种意象,表达了对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如果不借助意象,诗歌则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满腔情思。
(示例2)我认为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什么意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3)(示例)作者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可见,创设意境应选取能流露作者情感的典型景物,寓情于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深深的感染。
解析 (1)结合材料一第7段“‘立象’可以‘尽意’。……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可直接提取答案。
(2)明确观点,选取合适的例子阐明理由即可。
(3)围绕“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论述。由材料一、二可知,意象就是“意”加“象”的合体,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据此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该曲是如何立象的、如何将这些意象有机组合营造出境界的,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