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14: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
【夯实基础】
1.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物理信息
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
2.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实例,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必须接收适宜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植食性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如图所示为物种甲与物种乙的关系,则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甲传递给乙
B.信息只能由乙传递给甲
C.甲与乙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甲与乙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4.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
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
C.“我最闪亮”: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
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
5.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为信息仅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化学信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传递
B.物理信息既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C.生物一次通过一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D.生物个体内部、种群内部、群落内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都存在信息流
6.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龟舌尖处的红色突起是信息素
B.海龟舌头的来回摆动是行为信息
C.该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可以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
D.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7.下列措施不属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延长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
B.使用昆虫信息素,降低害虫出生率
C.使用化学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D.使用一定频率的光处理种子,促进萌发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B.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
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9.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有利于种群繁衍的是(  )
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
B.春小麦经春化处理(低温处理)后,可早熟5~10天
C.很多植物只有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能开花
D.蜘蛛通过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判断猎物的方位
10.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和飞行,几乎完全依赖于声波
B.某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C.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
D.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跟信息传递无关
11.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其聚集、迁飞和暴食等特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1)蝗虫的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来源密切相关,飞蝗喜食禾本科植物(包括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喜食大豆、油菜等双子叶植物。研究表明,植物释放的气味对飞蝗的食物选择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植物散发的气味是一种   信息,可以调节植物与飞蝗之间的   关系。
(2)为研究蝗虫感受气味信息的信息受体,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图中对照组(①处)可选择      提取物,该实验结果说明                 。
(3)根据上述信息,请提出两种防治东亚飞蝗爆发的方法。
12.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生态系统中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夜间活动的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
(1)材料中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需要三个要素,材料中释放化学物质的烟草叶片是    ;其信道是    ;而其信息受体则包括            。
(3)烟草叶片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   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的功能。
13.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下图为甲、乙两种不同的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
【能力提升】
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花大多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芬芳的花香,以吸引昆虫前来采蜜并帮助其传粉,此实例说明生物间可以同时通过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B.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是对化学信息的合理利用
C.利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黄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2.欧洲草原上有一种蓝蝶,它的幼虫能够发出一种与蚂蚁幼虫相似的气味,从而使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发育为成虫。对此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信息
B.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可在同种和异种生物间进行
C.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号源是蓝蝶幼虫,信息受体是蚂蚁
D.该实例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4.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当个体发现捕猎者后就会发出警报,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其袭击鸽群,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鸽发现苍鹰后发出的鸣叫声属于行为信息
B.鸽种群数量越多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小
C.在自然界中鸽和苍鹰一定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鸽及其同伴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5.(不定项)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信号源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环境
B.原麝散发麝香吸引异性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信息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的
D.生态系统的捕食关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不定项)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于生产者来说,光的性质、光的强度、光照长度等均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不同于单向进行的能量流动,但类似于物质循环,且往往是双向的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伴随着一定的物质转换和能量消耗
D.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的
7.美国白蛾是一种取食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自入侵我国以来对多个省市造成了严重危害。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的蛹并在其中产卵,幼虫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破坏了害虫的繁殖。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以通过侵染美国白蛾幼虫,使其部分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研究人员分别对甲、乙两地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农药防治区内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甲地 乙地
放蜂区 农药防治区 放蜂区 农药防治区
周氏啮小蜂寄生率(%) 39 27 48 18
周氏啮小蜂种群密度(只/hm2) 366 122 301 112
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种) 9 3 11 4
与放蜂区相比,农药防治区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都较低,可能的原因是                    。由此说明,生物防治的优点是           。
(3)科研人员尝试使用HcNPV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治美国白蛾。为研究二者能否同时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周氏啮小蜂产卵于被HcNPV感染的美国白蛾蛹中 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寿命
对照组
对照组中的实验处理应为                。若            ,说明HcNPV和周氏啮小蜂二者可以同时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
8.请对以下实例进行相关分析:
(1)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兔同样也能够根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类型有   ,同时,以上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        的功能。
(2)农业生产中,常利用信息传递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性昆虫,该种方法直接影响昆虫种群的      ,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该实例中涉及的信息类型是   ,体现的信息传递的功能是              。
9.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Ⅱ.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组别 假设 操作步骤 预测结果 结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6DCCAB
6-10ACACD
11.
(1)化学 捕食 
(2)双子叶植物(油菜、大豆等) 蝗虫感受气味信息的信息受体在触角,而不在口器须 
(3)在蝗虫易爆发区种植飞蝗不喜食的作物,减少飞蝗的食物来源;使用能干扰蝗虫识别食物信息的化学物质等。
12.
(1)捕食 竞争 
(2)信息源 空气 甲种蛾幼虫的天敌、乙种蛾 
(3)化学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3.
(1)行为 
(2)性激素 
(3)繁衍 
(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种间 稳定
【能力提升】
1-4BDCB
5.ABD
6.ACD
7.
(1)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2)农药的使用使周氏啮小蜂死亡率升高 减少农药污染(或能有效地保护害虫的天敌,持续发挥防治作用),还可避免因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导致该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 
(3)周氏啮小蜂产卵于不被HcNPV感染的美国白蛾蛹中 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差异不大
8.
(1)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性别比例 化学信息 有利于种群繁衍
9.
Ⅰ.
(1)行为信息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Ⅱ.
(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2)将白纸染成花朵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朵不同 
(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