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四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四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09: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怡情  藻饰(zǎo)  聪颖  狡黠(xiá)
B.劝戒  涉猎(shè)  赋予  渲染(xuān)
C.宇宙  意蕴(wèn)  缥缈  寂寥(liáo)
D.笼统  雕刻(diāo)  彦语  拘泥(ní)
2.【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数学老师对小文要求很严格,经常吹毛求疵,因而小文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好。
B.小语学习非常用心,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胸有成竹。
C.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D.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3.(2023山东枣庄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热潮的掀起,社会上各种文明行为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
C.2022年我国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比例60%左右。
D.我国科研人员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
4.【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B.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C.“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作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
D.【新素材·中美关系】美国人打贸易战、产业战、科技战,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之实,并不能让美国更安全,也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
5.(2023山东滨州中考)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
①这就是景物组合形成的不同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
②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③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④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6.【微写作·漫画解读】(2023山东肥城模拟)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4分)
(1)用简洁的话描述漫画主要内容,不超过70个字。(2分)
答: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                             
                              
7.【学科素养·文化自信】(2023山东嘉祥二模)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就在此留下足迹,而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圣人也都是在济宁诞生。济宁文化保留了许多古人的遗迹,也成了现代文明的发源地。
  近日,济宁市育贤中学将举办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完成相关任务。(6分)
(1)某同学为此次活动设计了四个板块内容,请你完成下面的板块命名。(2分)
板块名称 命名
黑板报 ①                             
风采展 文化风采我宣传
商贸集市 ②                             
知识问答 知识问答我抢先
(2)【微写作·拟写致谢词】学校邀请曲阜楷雕传承人颜先生来我校作了曲阜楷雕的相关知识讲座。活动结束后,你作为学生代表要上台致辞,表示对颜先生的感谢,请写出你的致谢词。(100字左右)(4分)
答:                             
                             
                              
                              
8.(2023安徽定远城西六校质检)阅读下面一段话,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5分)
  “离开A,我感到痛苦……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2分)
(2)文中的A指     (地名)。“你”是     (人名)。简·爱说自己“非走不可”的原因是:          。(3分)
二、阅读(30分)
(一)(2023山东金乡一模)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4分)
为时代留下艺术经典
孟海鹰
①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启“致敬经典”电影修复展映活动,《上甘岭》《英雄儿女》《董存瑞》《祖国的花朵》等多部经典电影重新与观众见面。
②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精雕细琢、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1956年,《上甘岭》导演沙蒙找到作曲家刘炽,请他创作一支歌,希望“只要唱起这支歌,影片动人的场面就会再现”。立志让作品经久流传的刘炽,起初不满意第一稿歌词,又请词作家乔羽重写。后来,刘炽被流畅优美的词句感染,把自己关在房间整整一周,完成了《我的祖国》的谱曲创作。如今,当《我的祖国》旋律响起,每个音符都能直抵人心,令人不禁随声跟唱。
③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回望历史,长春电影制片厂孕育出一批经典力作,《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等歌曲,脍炙人口、传唱不衰。当年,创作条件有限,电影《五朵金花》中令人心驰神往的“蝴蝶泉边”,不少外景取自吉林省临江市四道沟村,但有大量工作是在长影厂摄影棚内完成的。回看当时制作的电影,很多字幕都是手写而成。可以说,制作条件虽然较差,但艺术水准绝不降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浸润着匠心。这也给人以启示,涵养高超的艺术水平、精湛的创作能力,绝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久久为功,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
④人民的艺术,离不开人民的滋养。当年,作曲家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作曲的任务后,立即到新疆体验生活,几乎跑遍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他从一名塔吉克族战士口中听到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当天夜里怀着满腔激情,一口气创作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满怀深情望北京》是电影《创业》的插曲,长影乐团老艺术家穆铁来回忆:“1971年底,我们到大庆体验生活。住的是‘干打垒’,上午和石油工人一起下井干活,下午排练,晚上为工人们演出,常常深夜一两点钟才回到驻地休息。”人民群众之中,有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群众、了解人民,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倾听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⑤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艺术创作带来无限可能。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拓宽了文艺创作空间。然而,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关键在于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使艺术创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握时代机遇,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而激发创意灵感、挖掘思想深度,才能让文艺作品更有内涵、更有品位。
⑥“田间垄旁与百姓同躬耕,枪林弹雨跟战士共命运。”当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这句话,影响了几代文艺工作者,激励大家不忘初心、锐意创新。用心用情、心系人民、植根生活,真正为时代立像、为人民放歌、为民族铸魂,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定能在新时代创作出更多艺术经典。
(选自《人民日报》)
9.【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0.【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                            
                              
                              
11.试分析以下这句话放到文中哪段结尾最合适。(3分)
  事实证明,以匠心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方能更好感染人、陶冶人。
答:                            
                              
                              
12.以下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只要有鲜明的形象,文艺作品就是成功的。
B.文章议论有理有据,通过《我的祖国》的歌曲创作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深入群众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式。
C.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精雕细琢、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D.本文旨在论证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只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
(二)(2023山东临淄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6题。(16分)
[材料一]
①押韵,也叫压韵、谐韵,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作押韵。
②押韵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组块策略——组块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信息加工成小的整体,方便记忆。诗歌句尾之间的押韵将内容和声音关联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用声音来记忆句子,减少了文字信息的陌生感,降低了认知难度,也减轻了短期记忆的负担。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古诗,尤其是格律非常规整的律诗,即使我们不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那些美妙的韵脚读来也会令人齿颊留香。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我们产生舒服的体验呢
②认知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曾系统研究诗歌的韵律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在实验中,科学家让实验对象仔细聆听精心设计的诗歌,然后让他们给这些诗歌从多个维度进行量化打分,如对诗歌的喜好程度、体验到的愉悦水平等。统计分析后,他们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③美国的传播学家沃尔特·翁写过一本书叫《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主要研究“口语套话”,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顺口溜”。他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对口语套话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也就是说,顺口溜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直接溜进人的脑子里去。毫无疑问,“口语套话”明显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传播效果。
④比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乍一听到如此精悍又押韵的句子,你会怀疑它是假的,还是会过耳不忘、深信不疑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还没来得及质疑之前,就已经不假思索、同时毫不费力地把它记下来了。
(摘自《为什么押韵的句子听起来特别舒服 》)
[材料三]
①在现实生活、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对待古诗词的读音争议
②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认为,古音是古代一个共时的语音系统,今天的学者虽然可以根据语音发展规律构拟出古音,但是如果照此读诗,大多数人听不懂,反而丧失了语言基本的交流功能。而且历代读古诗文,其实也都是按照当时通用的读音来读的。所以,诵读古诗词还是应提倡使用普通话读音。
③在广州大学教授吴相洲看来,阅读古诗词使用古音还是普通话需要平衡把握,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韵脚部分如需押韵,要照顾古音读法,声律坏了就不成为诗词。其二,不同音代表不同含义的字应读古音,如“一骑”的“骑”(jì),代表一人一马,读成“qí”意思就错了。
④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认为,“唐诗宋词中所有读音都严格按照古音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沈文凡表示,重要的是让今人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声律之美,领悟作诗在语音方面的规律。今人作诗可以押普通话的韵,但吟诵古诗时,押韵处要变读。“关键是要符合诗歌规律。中国留存了许多有文字记载的韵书,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一定要继承。”
⑤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结尾都有共同的韵脚的“ɑn”,顺着韵脚的指引,我们能够发现,这种押韵使诗歌彰显出缠绵悱恻、迷蒙凄美之感,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
(摘自《尊重韵味还是尊重标准——古诗词
读音究竟怎么定》)
13.【新考法·开放探究】材料一和链接材料都与押韵的内涵有关,你更喜欢哪种表达 说出你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押韵是让同一个音在作品语句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反复吐纳,音感上的回传与深化,能调动起情感的迸发,夯实意境,灵动结构。如果说意象是作品的根本,那音律就是作品的“守护神”,意境和音律处理好了,作品在表达的力度上无形中便拥有那么一种震撼力。
答:                             
                              
                              
1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斜”字的普通话读音为“xié”,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构拟的古音为“xiá”,按照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下列两首诗中加点的两个“斜”字分别该怎么读 为什么 (4分)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白居易《杨柳枝》)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白居易《禁中秋宿》)
答:                             
                              
                              
1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综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押韵是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用上韵母相互谐音的文字的一种技巧。
B.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的研究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C.顺口溜之所以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其重要原因是它押韵。
D.面对古诗词中的读音争议,材料三认为要遵循古音的读法。
1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人产生舒服的阅读体验 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述。(5分)
答:                            
                              
                              
                              
三、写作(40分)
17.(2023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学习新知时,人们要“领悟”;出现过失时,人们会“悔悟”;用心思考后,人们能“觉悟”……“悟”是明白,是理解,是觉醒……
  请以“悟”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答案全解全析
1.A B.戒→诫,渲xuàn。C.蕴yùn。D.彦→谚,泥nì。
2.A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不符合语境。
3.D A.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B.用词不当,“络绎不绝”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可将“络绎不绝”改为“雨后春笋般”。C.语意重复,应删去“约”或“左右”。
4.A 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边。
5.C 阅读所有句子可知,这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的是中国园林景物的布局安排。④句提出说明对象,指出中国园林中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为首句;②句中的“还”承接④句进一步说明巧妙安排建筑物的具体方案;③句写经过巧妙安排后,游人游园时的感受;①句总结,说明游人游园时得到③句中感受的原因。据此,恰当的衔接排序是④②③①。
6.答案 (1)一个男子用力拽着一个庞然大物的“习惯”兽,但是仍控制不了,他想起当“习惯”兽还小的时候的情景,后悔道:“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2)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很难改变,我们便会被习惯牵着走。
解析 (1)注意漫画中的构图要素:男子、像狗一样的身上写有“习惯”二字的巨兽、圆圈内男子想象的内容、框中文字。把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叙述即可。
(2)根据漫画中写有“习惯”二字的巨兽,小时候乖巧可爱,长大了不好驾驭,可知该漫画寓意。
7.答案 (1)①文化板报我来办 ②商贸集市我参与
(2)(示例)颜先生,您好!我是育贤中学的学生代表×××,感谢您百忙之中抽身来我校作这场精彩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曲阜楷雕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解析 (1)参照示例的形式特点命名即可。
(2)致谢词主要内容:称谓、自我介绍、感谢语、收获、结束语等。
8.答案 (1)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2)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 罗切斯特已有妻子
9.答案 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用心用情、心系人民、植根生活定能在新时代创作出更多艺术经典的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 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第⑥段画线句引用了当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话,属于道理论证。作用可按照“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增强了说服力”这一格式作答。
10.答案 首先提出“人民的艺术,离不开人民的滋养”的论点,接着列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满怀深情望北京》等作品创作深入群众的事例论证论点,最后得出只有深入人民群众,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的结论。
解析 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④段首先提出“人民的艺术,离不开人民的滋养”的论点,接着列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满怀深情望北京》等作品创作深入群众的事例来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
11.答案 放到第②段结尾最合适。因为这句话强调的是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也就是提升作品的质量,而第②段就是论证提升作品质量的重要性的,因此可以放在第②段结尾,作为第②段的结论。
解析 这句话强调的是提升作品的质量,与第②段论述的话题一致,因此放在第②段结尾最合适,可以作为第②段的结论。
12.C A.“只要有鲜明的形象,文艺作品就是成功的”说法太绝对。B.《我的祖国》的歌曲创作例子证明的观点是“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精雕细琢、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D.“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只是其中一部分,原文是“用心用情、心系人民、植根生活,真正为时代立像、为人民放歌、为民族铸魂,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定能在新时代创作出更多艺术经典”。
13.答案 (示例1)我更喜欢材料一的表达方式。材料一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押韵的含义,给人以科学严谨之感。
(示例2)我更喜欢链接材料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音律”比作作品的“守护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押韵的含义以及音律对于作品的重要作用,且运用四字短语,句式整齐,富有美感。
解析 喜欢哪种表达均可,喜欢的理由可从两者语言表达上的不同阐述。
14.答案 第一个“斜”要读“xiá”,因为韵脚部分如需押韵,要照顾古音读法,押韵处要变读;第二个“斜”,意思和今义一样,故读“xié”。
解析 根据语境和诗意确定“斜”的读音。“斜”本义为舀出,倾倒出来,由此义引申出倾斜、偏斜的意思。白居易的这首诗中有“家”“花”,都有共同的韵脚“ɑ”,因此应押“ɑ”韵,故“柳老春深日又斜”中的“斜”,要读古音“xiá”;而“耿耿背斜灯”中的“斜灯”意思是侧照的灯光,“斜”的意思和今义一样,故读“xié”。
15.D “材料三认为要遵循古音的读法”表述错误。材料三中,三位学者对古诗词中的读音争议解决办法虽持不同观点,但都没有明确表态要遵循古音的读法。
16.答案 ①押韵的诗文读起来十分顺口、悦耳;②押韵能减少文字信息的陌生感,降低认知难度,减轻短期记忆的负担;③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④押韵能明显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传播效果;⑤押韵在文学表现中有重要作用,能使诗歌彰显出缠绵悱恻、迷蒙凄美之感,升华整首诗的意境。
解析 根据题干提示,从三则材料中找到体现“押韵的语句会让人产生舒服的阅读体验”的句子概括即可。
17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悟”是“明白、理解、觉醒”的意思。结合导语可知,文章的中心应是强调人们应该多思考、理解、积累等,达到领悟的境界。围绕这个中心具体立意为:要想领悟就要积累、沉淀;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多领悟;如何“悟”;什么才是真正的“悟”;等等。
  本题可以写成议论文,选取一个有关“悟”的中心论点,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思路,选取有说服力的论据,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牛顿在思考中发现物理定律、爱迪生凭借思考和探索成为发明家等,最后形成一篇论点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论证方法恰当的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一件自身经历的“悟”的过程,表达有关“悟”的中心思想,事件中要有从没有“悟”到最终“悟”的过程,可以是醒悟,也可以是悔悟,还可以是觉悟,等等。
【例文】 

漫漫人生路,遇见不同的人与事。有一人对你一如既往,不厌其烦。其中的缘由,我慢慢领悟了。
“快!快起床,要迟到了。”响亮的声音将我从梦中唤醒,看见来人的身影,心中明白一天的唠叨开始了。厨房里,妈妈快速地洗好碗筷,盛好饭,等我坐定,她便开始唠叨起我的学习。我沉默不语,匆匆吃完早饭,刚要出门,她又开始唠叨:“带没带水、钥匙 天气降温了,多穿点儿……”我急忙打开门逃了出去。
晚上写作业时她如约而来,端来水和水果。她会问我:“有没有什么不会的 记得背课文单词啊!”我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她走了以后我不免会嘀咕:“你自己都看不懂,还问我干吗 ”
写累了,走出门,看到她屋的灯依旧亮着,推开门见她正在看《水浒传》。她笑了笑,一脸温和,说道:“你不是要看吗 我看你也没时间,我先读读,早起吃饭讲给你听也方便些。”我笑了笑,不免有些感动。她又投入书中,眼睛眯成一条缝,眉头皱了皱,微黄色的灯光照在她脸上,让人觉得很温暖。
早起,如往常一样。走到书桌前发现书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衣服也放在了床头。吃饭时,她真的如那晚所说为我讲起了《水浒传》。
其实以前也是如此,她会帮我把书放好,衣服叠好,晚上陪我在同一时间入睡,只是我没太在意罢了。
渐渐地,我领悟到唠叨中的爱。每一天的唠叨都是为了我的学习与生活,每一天的付出都是为了我的无忧成长,她用她本该休闲娱乐的时间来照顾我。
慢慢地,我领悟了:一如既往、不厌其烦的原因是爱。慢慢地,我领悟了:母爱似海,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慢慢地,我领悟了您最深层的爱。感谢生命中的相遇,遇见您是我最大的幸运。
【点评】 本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讲述了“我”慢慢领悟母亲对“我”的爱的过程。文章内容紧扣题目,突出主题。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