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练习(有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练习(有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22: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练习
【夯实基础】
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2.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原有物种进行保护
B.对一些濒危物种可以采取易地保护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环境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甘草、五灵脂可用作药材,橡胶树可提取橡胶,人们受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出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这些都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以上都正确
5.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6.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有利于提高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外来物种入侵不会破坏群落的结构
D.入侵植物进入适合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7.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B.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C.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D.人类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但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也是值得的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完全合理的是(  )
A.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农田中清除杂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不矛盾
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9.下列关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对人类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基因数量很多,一个基因对一个生物来说起不到关键作用
B.我国地域广阔,物种繁多,一个物种的灭绝不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C.一个生态系统可能会改变一个区域的生态面貌
D.一个物种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物种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11.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潮间带土壤盐渍化严重,植物物种多样性非常低,潮上带土壤盐渍化相对较轻,芦苇是该区域的优势种(主要通过无性方式繁殖),但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物种丰富度应当采用    法,芦苇不但为昆虫、水鸟等动物提供栖息生境和食物来源,而且也是重要的造纸原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大量游客休闲观光的“打卡”之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和    价值。
(3)有同学认为新发现的物种具有潜在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生物不具备潜在价值,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说出你的理由。
(4)总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    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    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2.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如图:
请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热带雨林的单位面积价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森林,由此推测,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直接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起主要作用。入境旅游者非法携带或邮寄植物种子(苗),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2)从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分析,“退耕还湖,恢复湿地”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体现了其重要的间接价值。
(3)为研究农田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采用建立________模型的方法来分析。
【能力提升】
1.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下列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资
2.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成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曾被评为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A.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B.对今后的生物科学研究具有直接价值
C.其建立可以完全阻止野生生物的灭绝
D.由于是人工建立的,因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价值
3.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
4.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可能会破坏滩涂生物多样性
B.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虽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但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5.(不定项)泰城新区建设中建了比较多的湿地,关于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建湿地存在群落演替,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多
B.建立湿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不定项)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法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7.据材料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大火导致数亿只动物丧生。考拉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火灾中考拉的大量死亡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这从侧面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热带海洋最突出的生态系统,被称为“热带海洋沙漠中的绿洲”,该生态系统中的珊瑚骨骼在医学上可用于骨骼移植,很多海藻可用于提取琼脂和胶等工业原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我们能否大肆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用于工业生产 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角度说明理由。
(3)湿地中不能盲目引入外来物种,试从生物多样性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8.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亿多平方米,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亿多平方米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甚至绝迹的主要原因是对野生生物资源        及    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区,这些地区原有物种会受到威胁。
9.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进行实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建立________________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________,它与其他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只/m2时,牧草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蒿和星毛委陵菜是草场退化的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植物 不同防治方式下植物类群所占百分比/%
用虫胆畏油剂进行的化学防治 用绿僵菌进行的生物防治 无防治措施
禾本科植物 45.3 60.6 52.3
冷蒿 32.6 0.67 1.32
星毛委陵菜 4.36 0.37 0.81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_______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为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5CDCAB
6-10DDBCC
11.
(1)样方 直接 
(2)直接 间接 
(3)不对。潜在价值是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物种也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4)稳定性 物质
12.
(1)大于 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 
(2)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显著大于农田 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3)数学
【能力提升】
1-4DBDC
5.AD
6.AB
7.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8.
(1)遗传 间接 
(2)直接 不能,原因是会破坏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而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3)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9.
(1)牧草产量 数学 
(2)亚洲小车蝗 种间竞争 
(3)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 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4)①次生 冷蒿 ②可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