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7 23: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均安中学、龙江中学等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王直接统治夏部族地区,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被称为王畿,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这说明商代
A.王室的权威增强 B.部族交融的普遍化
C.中央集权制初现 D.社会阶层贵贱分明
2.美国宪法起草人之一的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手段——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代议制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3.表1所示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A.“三三制”原则在党内首次提出B.国共合作开始深入政治领域
C.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D.边区基层政权组织架构完善
4.王安石晚年谈到其主持的新政时说,免役法、保甲法和市易法,“得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害,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这表明王安石认识到新政
A.存在一定问题 B.遭到了顽固派阻挠
C.效果功过参半 D.失败缘于用人不当
5. 西晋诗人左思在其《咏史诗》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
C.世卿世禄制D.三公九卿制
6.二战结束后,日本将二战前的行政官僚人员重新定位为“公务员”,以强调其作为国民公仆的基本属性,战后新出台的《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人事权由坚持政治中立原则的人事院接管。据此可知,日木二战后的行政改革
A.催生了西方最早的文官制度B.开创了日本政治的近代化
C.有利于日本政治民主化发展D.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形式
7. 表 2是1907-1909年全国学堂数量统计(单位:所)。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学堂数量变化折射出民族危机的加深 B.学堂类别的多样表明教育体系的完善
C.选官制度变革影响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D.各地设立学堂反映民众对教育的重视
8.北魄律规定:“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唐律规定:“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毋、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这些律文
A.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 B.均以法家思想为依据
C.保证了司法公平公正 D.凸显了礼法合一色彩
9.公元5世纪,罗马政府通过一项决议:“坚持古老的习惯是未来应遵守的准则。因此,当习惯无碍于公共利益时,这些长期得到遵守的习惯仍然有效。”据此制定的罗马法
A.直接沿用了罗马的习惯法 B.有助于维护传统贵族的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法 D.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盛发展
10. 1559年,英王重申《至尊法案》第七条:“一切外来侵入的权力或权威,不论属世俗还是属宗教,在英王国及英王统治的自治领及其他地方,永远明确地被废除了,既不得实施,亦不得遵从。”据此可知,该条款强调的原则是
A.依法治国 B.地方自治
C.民族独立 D.王权独尊
11.维也纳会议建立了“高级政治”体系,包括维也纳会议建立的全体代表大会、八国委员会、四国委员会。通过各国政府及代表进行外交谈判、商讨并决定处理战后欧洲的一切事务,草拟并通过了《巴黎条约》《最后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一体系
A.形成了成员国“全体一致”原则
B.体现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原则
C.加速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D.创造了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
1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将正确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作为我们所应调动的积极因素之一。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主张把“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上述举措
A.是对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探索 B.践行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C.适应了对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D.转变了中共民族工作的主题
13.相关档案记录显示:周恩来亲自组织并指导了援越友谊路的修建工作以及对入越工程兵部队的政治动员;整个越南战争期间,周恩来会见越南领导人和来自越南南方、北方代表,及战斗英雄有200多人次。周恩来上述活动
A.不利于中苏关系的改善 B.意在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
C.体现出坚定的反帝立场 D.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14.汉代五铢钱采用铜质母范(图1),铸出的钱币大小和式样几乎一致,模具也可多次使用。由此可推知,该技术的推广
A.增加了铸币的流通成本
B.统一了古代货币的形制
C.体现出冶炼技术的成熟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5. 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川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问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A.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B.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16.现代西方工会和工人政党地位的合法化,使得劳T阶级能够在议会或者政府中通过代言人增强他们礼会保障诉求表述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同时,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也使得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在社会保障方而的主张得以表达。这说明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得益于
A.工人运动的兴起B.基层自治的发展
C.文官制度的建立D.民主制度的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 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从受打击、受迫害的弱小宗教团体,逐步发展到成为圣坛精神领袖,特别是在强大统一的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督教更是成为高高凌驾于欧洲各国世俗皇权之上的统治者。由于宗教的专制,在当时,任何一个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其
灵魂最终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决定权掌握在教会手中,相当于教会掌握着每一个人灵魂
救赎的钥匙,这就使教会不仅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就连世俗王权也必须仰赖其神权的鼻
息。在当时,读圣经不是凭着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来诠释它,而是靠着圣灵让圣经来剖析人们
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人们的行为。
材料二
1 6世纪发生在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欧洲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对欧洲乃至全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中世纪以后,西方文明的进程,正
足沿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几大主线来展开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浩武《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基督教地位的变化,并概述其地位变化带来的弊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改革的影响。(6分)
18.(l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的关系实在属性,可历史地表达为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经过长期交融汇聚,在秦汉以后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在近代抵抗外阅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各族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淬炼出坚固的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族完成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蜕变:在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深化发展出更具包容性、统摄性和凝聚力的民族关系,民族命运共同体属性不断强化;进入新时代后迈上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党加强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冬民族问经济联系逐步紧密、文化认同走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铸牢,中华民族作为关系实体日益牢不可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又一次开辟出新境界。
一一摘编自李鹏博、朱军《哲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实体性与历史演进》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民族的发展演进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
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镑的国际化进程发端于近代早期,并在19世纪完成。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英镑”,至少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镑国际化并未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明确目标,英镑国际地位的确立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自然发展的结果。然而,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往往能获得额外的国际经济利益与特殊的国际政治权力,一旦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好处,就会自然地将维持英镑的国际化地位作为自己始终坚守的目标。
一摘编自杨玲《英镑国际化的历程与历史经验》
材料二
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人民币国际化也标志着国际金融领域新时代的开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消除也将产生重要影响。美元对世界外汇储备有着重要的影响,占了世界60%以上的金额,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出现了严重的双重赤字和巨大的国际赤字,同时负债也为美元的不稳定埋下了种子。在现代货币体系下,美元持续贬值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摘编自艾兰德《人民币国际化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支撑英镑国际化的主要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货币的发展变化并简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8分)
20.(1 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弘治帝时,朝廷批准了兵部发起的在全国实行保甲制的建议,但未见地方认真执行。王守仁在镇压江西南部农民起义之后,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山中贼’’是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心中贼”指农民心中犯上作乱的思想。为此,他开始探寻控制基层农民行为与思想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十家牌法”,即每十家为一牌,牌上写明同牌十户户主姓名、籍贯、各户主要人员及职业。每家轮流值日,值日一家每天到同牌家中检查人口出入动静,家里多了何人,从何地来,来做何事,少了何人,去向如何,一一记录并交乡官,如果一牌之中隐瞒事实,出现事故,则十家同罪。
一一摘编自王金洪等《王阳明的乡村治理思想及实践体系探析》
材料二
表3村名委员会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部分)
——摘编自李金台《乡村干部培训教材》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家牌法”的主要内容及创立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因素。综合
上述材料,指出明代与新中国基层自治的本质区别。(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B 6.C 7.C 8.D 9.B 10.D ll.B 12.A 13.C 14.D
15.B 16.D
17.(1)变化:由弱小的宗教团体发展为高高在上的神圣宗教。(2分)
弊端:干扰世俗行政;束缚人们的行为;麻痹与控制人们的精神。(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结束了中世纪罗马教廷的宗教专制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
18.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王朝始终重视对民族地区的治理,民族联系越来越密切。(2分)
阐述: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在今两广地区设置南海、桂林和象郡等,
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正式管辖西域,政府大量向北部边疆移民屯
田,密切了民族关系。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及鸿胪寺,且通过册封、会盟、
和亲、设立机构等方式发展民族关系。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在东北和云南设行省,
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交融出现高潮。明朝在建立机构、制度等以加强边疆控制的同时,与边
疆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不断。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平叛、联姻、册封、设立行政机构等多种方式,基本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民族联系日益密切。(8分)
总之,统一王朝重视边疆管理,使中原和边疆民族联系日益密切。(2分)
示例二
观点:中华民族在抗争中显示了人民团结的力量。(2分)
阐述: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在学生的感染下,社会各界民众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汇聚成一股坚实的力量,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这次抗争赢得了初步胜利。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肆侵占我国疆土,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御外侮”,这是中华民族能够战胜强敌、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广大人民思想高度统一,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掀起了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历经艰苦的战斗,中朝人民取得胜利,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8分)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和同仇敌忾的精神,促成了人民团结,推动了民族觉醒,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19.(1)因素:英国政府有目的地推进;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雄厚的T业经济及广阔的殖民市场;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发展变化:19世纪中叶后到二战期间世界主要货币是英镑;二战后至今世界主流货币是
美元;21世纪以来人民币、欧元、日元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2分)
意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与
稳定;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公平化,有利于打击西方经济霸权主义。(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1)主要内容:十家编为一牌;轮流值日;记录每家人口出入的动静;若隐瞒导致事故,十家连坐。(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背景:保甲制未得到有效实施;农民起义平息后,需要巩固乡村社会秩序;王守仁主政地方,实践其教化主张。(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因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完善;农民当家作主的热
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质区别:明代基层治理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新中国基层治理以人民为中心(新中国基层
治理是人民民主的实践)。(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