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9 20: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二里乡观摩小学 刘燕
【教材简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很小恐龙的后裔。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既是整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10岁左右的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并没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结合这一实际来展开。对于恐龙的了解,农村学生没有大量的资料,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所以资料的补充应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环节。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要作进一步训练。
【设计意图】
为了突破本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过程和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这一重点,我力图以“直击重点段”的方式,采取读──说──读的过程来达成这一目的。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实情,我对这一思路和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对课文设计中的“理清课文线索”作重点处理,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二是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上,将复述作为体会用词准确性的方法;三是在设计上,让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让孩子们积累、内化;四是在拓展学习中,主题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力图从这四方面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内化知识。第一课时的设计以学生初步理解字、词,整体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为主。第二课时设计则以重点段的学习为主,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教学目标】
1、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字、词,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有条理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知识的兴 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条理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字、词,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此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幻灯片),说说图片上是些什么动物?
2、师:提到恐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我们的脑海里想到的就是凶猛的霸王龙和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提到鸟类,我们想到的就是轻灵的鸽子和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两种动物,在我们看来毫不相干,但在古生物学家眼里,这两种动物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普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出示幻灯片)。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3、齐读课题。
二、了解恐龙与鸟类的紧密联系。
过渡语: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2、提问:是谁最早大胆的猜测把恐龙和鸟类联系在一起的 (指名回答)
预设1:赫胥黎
师:纠正读音。(胥)
提问:赫胥黎的猜想是什么?
预设1: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预设2:鸟类很有可能是恐龙的后裔
5、提问:赫胥黎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
预设:得到了。
6、从哪里看出赫胥黎的猜想得到证实的呢?用课文原句回答。预设:在辽西发现的恐龙化石。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出示幻灯片)
7、提问:“点睛”之笔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预设1:提出的假说得到了论证
预设2:科学家们在辽西发现的这些恐龙带有羽毛的化石。
师:对,找得真准确。所谓“点睛之笔”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在文中,科学家们在辽西发现的这些恐龙带有羽毛的化石,为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可谓是为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图上“点睛之笔”。
师:(过渡语)第三自然段
三、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1、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完成表格。(出示幻灯片)
出现时间 繁衍情况 它的特点 说明方法 写作顺序
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
(一些)猎食性恐龙
(1)师生共同完成恐龙出现的时间、繁衍生息情况以及它们的特点;
(2)提问:
A、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方法?
预设:作比较、举列子、列数字.......
B、找出本段中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C 、提问:本段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预设:时间顺序
(3)(出示幻灯片)看看形态各异的大家族。
3、小组合作,用自已的话说说或用图画画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分组汇报,组织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
5、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小结:通过本自然段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如此的栩栩如生。
师:(过渡语)科学家们经历漫长的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让我们对恐龙演变成鸟儿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进行科学研究之路的漫长与艰辛。尽管如此,科学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丽的愿望。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激起热爱科学,探索知识的兴趣。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说科学家们的愿望能实现吗?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自然界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揭晓。希望我们的同学好好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去探索自然界中更多的未解之谜。
五、理解词句。
1、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出示幻灯片)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也非常讲究,那就是用词准确而生动。比如说:大家看看这些红色的字体,“一些,逐渐”,你们看看这两个词用得好在哪里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幻灯片)并且体会词语的准确性。
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C、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D、科学家们希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些词都说明了他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这些特点的时候非常注重词语的准确、生动。正是这些生动、准确的语言才让我们感受到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如此的栩栩如生。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们的学习以及课文的内容填空,并加上自己的话复述恐龙演变成鸟儿的过程(出示幻灯片)
身体
体表
转移到
在树木间
具备
最终
六、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
根据恐龙的演变过程,创造性的想像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
七、作业(出示幻灯片)
回去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说给家人听听。
八、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时 数千万年后 庞大家族

顺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一些)猎食性恐龙

亿万年前 鸟类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虽然四年级的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农村的孩子并没有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根据前一节课的学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感知凶猛、笨重的恐龙和轻灵、漂亮的鸟儿,让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两者我们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却怎么会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去学习文章。可是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搜集资料这块十分缺乏,因此课堂中,老师不仅要准备充足的资料,而且教师的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考。这节课上,我为学生设计一种表格,刚开始,学生不知道怎样来完成表格,我马上进行示范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明确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仔细地阅读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寻找着答案,完成表格。在这一过程中也清楚的知道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领悟科普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又为后面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恐龙如何飞向蓝天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