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填写好班次,姓名,考号。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 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1~3题。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5 27 49 170 217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1. 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 尼罗河流域 B. 中南半岛 C. 北冰洋沿岸 D. 亚洲中部
2. 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A. 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 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 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 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5.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6.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图3为8月份连续两日我国西北某戈壁自然状态下的“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时段中,该地土壤逆湿现象显著的是
A.1~6时 B.6~12时 C.12~18时 D.23~4时
8.图中逆湿现象显著的原因是
A.地表温度高,蒸发强,水汽难凝结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
C.地表温度高,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9.下列关于逆湿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表温度低不利于逆湿现象发生②逆温现象有助于逆湿现象发生③大气状况稳定有助于逆湿现象发生④逆湿现象不利于干旱地区土壤发育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雅丹地貌是干旱气候区的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风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图1为楼兰古城附近的一种“顶平身陡”的雅丹地貌景观,图2为楼兰古城及周边区域雅丹分布示意。据此,完成10题。
10.对楼兰古城附近雅丹形态的“顶平”的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过程中获得下图资料,图中露天煤矿的煤层含有植物化石。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
A.背斜谷 B.向斜谷 C.背斜山 D.向斜山
12.图中四个拟建的露天煤矿开采点中,环境、安全隐患较小,开采条件较佳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3~14题。
13.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14.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暂时性河流和季节性河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发育。典型的暂时性河流在一年里基本都是干的,偶尔形成突发性洪水。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白杨河冲积扇表面发育有暂时性河流和季节性河流,暂时性河道占据着冲积扇表面的大部分区域。下图为白杨河冲积扇上两种类型河道的分布及其沉积过程模式图,1~6代表不同时期的季节性河流沉积物。据此,完成15~16题。
15.不同时期的1~6沉积物形成的位置不同,说明( )
A.该区域地壳不断下降 B.季节性河道频繁摆动
C.该区域气候冷暖交替 D.暂时性河道逐渐增多
16.在白杨河冲积扇顶部,与季节性河道相比,暂时性河道沉积物( )
A.平均颗粒大 B.颗粒棱角多
C.与源地距离远 D.分选性明显
第Ⅱ卷(选择题 共52分)
17.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
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
(1)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4分)
(2)讨论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4分)
(3)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5月份。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影响土地利用。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农牧业,锡尔河大致成为草原与绿洲、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引水渠,如图所示。
锡尔河以北地区多为畜牧区,以南地区多为农耕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比较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
指出该区域引水渠在引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单位:kg/m2)。
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C D C A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C B C B B
二、综合题,共4大题,共52分.
17.(1)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因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4分)
(2)①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薄,②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强度大土壤易被冲毁流失,③小山丘水流急,水土流失严重。④当地因土层薄,难以生长树木。(4分)
(3)①每年的3-5月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干季,降水少。②5月是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③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 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4分)
18. (1)锡尔河以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降水多,蒸发量小,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锡尔河以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利用锡尔河、阿姆河的水资源 发展灌溉农业。(4分)
(2)差异:锡尔河流域引水渠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上游,阿姆河流域引水渠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
原因:锡尔河中上游流经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平坦,人口城市多,便于开垦,需水量大,但支流少;阿姆河上游多山地,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图兰平原,人口、城市多,便于开垦,需水量大。(4分)
(3)蒸发旺盛;下渗量大,风沙掩埋。(4分)
19.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4分)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4分)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4分)
20.(1) ①. 南深北浅②. 生产生活用水(4分)
(2)太行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属于迎风坡的位置,降水量较多;而黄土高原受边缘海拔阻挡的影响,导致内部降水量少,且距海较远,气候加干旱,降水量较少。(6分)
(3)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的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