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至四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水流过弯曲的河谷,其主流线因惯性作用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作用的河水会加速流向河岸,使河岸水位变高,产生向下水流;而向下水流沿河床底部与上层水流作相反方向运动,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了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图示最符合 a—b段横向环流的是
2.与河流上游相比,一般河流中游横向环流强度
A.因河流流速降低,较弱 B.因河流流量减小,较弱
C.因河流下蚀加剧,较强 D.因河流侧蚀加剧,较强
3.在自然状态下,横向环流最终会使河流
A.溯源侵蚀 B.截弯取直
C.河道变窄 D.支流增多
2022年2月,吉林白城洮南市四海湖出现了一种十分罕见的冰雪奇观—“冰汤圆”,其形成与连续降雪有关:当雪落到湖面时,被风吹成了形状不规则的雪球,在北偏西的风持续吹拂下,这些雪球聚集到湖岸附近水域,受到堤坝的阻挡,反复拍击堤岸后又被折回,如此往复,雪球便被磨去棱角逐渐变圆,形成“冰汤圆”。其实早在2021年11月上旬时四海湖就出现过规模较小的“冰汤圆”现象。 下图为四海湖形态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吉林省冬季大雪天气频发,主要是因为该地
A.盛行上升气流,水汽遇冷凝结致雪 B.东南风携带水汽,受地形抬升成雪
C.冷气团南下,暖气团被迫抬升降雪 D.冷暖气团相当,形成连续性降雪天
5.推测“冰汤圆”主要分布在四海湖(西湖)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2021年11月上旬四海湖“冰汤圆”现象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较小,气温较高 B.风力较大,降雪较多
C.降雪较多,气温较低 D.风力较大,降雪较少
赤道辐合带(ITCZ)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强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印度洋ITCZ的季节移动是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 图1为印度洋及周边地区某季节日均降水量示意图,图2 为 1979~2017 年 ITCZ中心强度与平均水平的偏离状态示意图(强度>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 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季节为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 ITCZ靠近赤道时,南、北半球气流从两侧向中心辐合,其气流主要来自
A.极地东风带 B.南、北信风带
C.南、北西风带 D.赤道低压带
9.与1991年相比,2017年我国西南地区
A.山火发生频率较高 B.易发滑坡、泥石流
C.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D.河流水位普遍偏高
色林错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由地壳断陷形成,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 530 米,色林错流域由众多水系、湖泊组成,其中扎加藏布是西藏最长的内流河。 图1为色林错位置示意图,图2为1976~2017年色林错面积变化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色林错与扎加藏布的补给关系是
A.湖泊补给河流 B.河流补给湖泊
C.相互补给 D.无补给关系
11.色林错
A.属于构造湖,水深较深,蒸发量大 B.1999~2007年湖泊面积达到最大
C.2007年后湖泊面积开始减小 D.浮游生物少,湖水透明度高
12.色林错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沿岸农田被淹没,附近居民被迫搬迁 B. 调节区域气候作用增强,冬季风力减弱
C.流域内河流流程变短、湖泊数量减少 D.水域增加,区域航运等交通条件改善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但总体降水较少且空间分布不均,靠近大西洋一侧近岸海域海—气相互作用较大陆东岸同纬度地区弱。右图为摩洛哥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推测摩洛哥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是
A.西部多,东部少
B.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多
C.北部多,南部少
D.大西洋沿岸多,地中海沿海少
14.摩洛哥近岸海域
A.寒暖流交汇,污染物不易扩散
B.海雾影响程度夏季较冬季大
C.地中海海域较大西洋海域水温低
D.受自南向北寒流影响,海水盐度低
15.摩洛哥近岸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较大陆东岸同纬度地区弱,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 B.纬度低 C.海水少 D.水温低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乙地某处花岗岩地貌(分裂苹果岩)景观图。
(1)指出 X岩石的类型及成因。(4分)
(2)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甲地,说明理由。(4分)
(3)简述图2中分裂苹果岩景观的形成过程。(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中亚低涡生成于咸海以东地区,是一种冷性旋涡系统,在一年中均有出现,其东移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我国新疆出现暴雨(雪)及连续性低温天气。下图为中亚低涡影响下新疆连续性强降水次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数字表示次数)。
(1)判断中亚低涡所属的天气系统,并指出其东移的主要动力。(3分)
(2)说明新疆受中亚低涡影响出现连续性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3)推测中亚低涡易出现强降水的位置(方位),说明理由。(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亚河流之一,上游湍急,中下游因地形平坦,冻土广布,多沼泽湿地。叶尼塞河流程比亚热带地区的密西西比河稍短(区域降水量也较少),但流量是前者的1倍有余。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叶尼塞
河冬春季径流量有所增加。图1为叶尼塞河多年气候资料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叶尼塞河季节径流量占比示意图。
(1)叶尼塞河流程及降水量不及密西西比河,但径流量较其大,试分析原因。(6分)
(2)指出叶尼塞河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因全球气候变暖叶尼塞河冬春季径流量增加的可能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西澳大利亚寒流是流经南印度洋东部的一支洋流,其自南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最后汇入南赤道暖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示意图。
(1)说出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的原因。(6分)
(3)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区域渔场规模很小,说明理由。(4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2.D3.B4.C5.D6.A7.D8.B9.A10.B11.D12.C13.C14.B15.D
16.(1)类型:大理岩(变质岩)。(2分)成因:X岩石位于石灰岩和花岗岩之间,岩浆侵人石灰岩岩层后,接触部
位在地下岩浆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变质岩)。(2分)
(2)甲地位于断层,断层处地壳活跃,地质不稳定,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存在安全隐患,断
层处易产生地下水渗漏,因此,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甲地。(4分)
(3)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
抬升,花岗岩周围围岩被外力剥蚀,花岗岩出露地表;花岗岩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花岗岩岩
体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景观。(合理即可,4分)
17.(1)天气系统:气旋(低气压)。(1分)主要动力:中纬西风(西南风)。(2分)
(2)特征: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盆地(平地)。(每条1分,答对2条得2分,共2分)原因:
新瓢北部受西风影响时间长,中亚低涡移至北部频率高:西部离中亚低涡发源地近,受其影响大:受地形抬
升作用,山区更易形成降水。(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3)位置:西南部。(2分)理由:中亚低涡为气旋,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当气旋西北部冷气流从较
高纬度运动至较低纬度地区时,气旋西南部的冷、暖气流交汇易形成强降水(西南部地处锋面气旋左侧,受
到冷、暖气团交汇形成降水)。(合理即可,2分)
18.(1)位于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河流损耗少:有冻土层分布,河流下渗少:中下游地势平坦,且沼泽广布,
水流易汇集,流速慢,径流量大:区域人口、产业少,河流流出少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2)补给方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2分)理由:春季径流量最大,说明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
雪融化补给河流:叶尼塞河全年降水稀少,且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降水补给少。(每条2分,共
4分)
(3)冬季气温升高,冻土退化,更多冻结水进入河流;春季积雪融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气候变暖导致春
季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19.(1)西风漂流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陆地的阻挡,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流
动,其北流支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4分)
(2)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
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
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和减少了洋流的流量;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海域水温
增加,寒流势力减弱。(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3)西风漂流北上支流量小,且陆地面积小,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
物质上涌,浮游生物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运动,底层上涌的营
养物质更少;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24234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