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经典常谈》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综合专题课件★★
专题一: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
探究提示: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比如《论语》或李白、杜甫的诗,先精读《经典常谈》中的内容,再选读相关经典中你比较熟悉的部分,看看朱自清所“谈”的对你更好地理解经典有哪些帮助,并向同学们谈谈你对经典的新认识。
【核心知识点】
1.浏览“扫”读 浏览本书的目录,初步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认真阅读序言,因为序言中一般会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编排思路和图书的基本内容等,教给你阅读全书的“钥匙”,帮助你获得阅读启发。
2.兴趣“引”读 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
3.目的“选”读 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
专题二:我向大家介绍经典
探究提示:朱自清谦称《经典常谈》中“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并没有自己的观点。其实,选择什么样的说法介绍给读者,也能显示出作者的学术眼光与功底。选择《经典常谈》中的一篇深入研读,边读边做好读书笔记,记下重要的事实、主要的观点和自己的心得。根据读书笔记,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研读的经典。
【核心知识点】
1.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 朱自清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富有学术的高度和深度。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2.普及性和通俗性强 《经典常谈》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普及性和通俗性强。朱自清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如《<说文解字>第一》中有不少生动的举例,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何为“六书”。
3.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 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如写战国时期的说客:“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文第十三》) 像这样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书中还有很多,让读者能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或一类作品的风貌。
专题三:读经典的意义
探究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读了《经典常谈》,你对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有哪些认识 以“读经典的意义”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核心知识点】
1.了解古代,学习知识 传统文化经典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经典,中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和人文风貌,学到传统文化知识。
2.丰富精神,提高境界 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中学生可以丰富精神内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境界。
3.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传统文化经典中记载着古人的事迹,中学生可以学习先贤的经验,汲取先贤的智慧,提升自身修养,获得成长的启迪。
4.传承传统,树立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这些经典,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人物形象勾连:意志坚定
勾连篇目 勾连内容
《经典常谈》 屈原在政治斗争中意志坚定、坚持理想、宁死不屈,以《离骚》明志;司马迁受宫刑后,用坚定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天赋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西游记》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磨难和诱惑也不改其志。
《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潜航海底,坚持着民主和自由,用行动支援受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他用坚定的意志带领船员在险境中脱困,在大海中不断航行。
勾连篇目 勾连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刻画了许多艰苦奋斗、意志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红军战士,如红军不畏艰险、意志坚定,他们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完成了长征的壮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坚定革命信念,经过四次死里逃生,最后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革命事业。
《简·爱》 简·爱虽然历经磨难,但她始终追求个性自由,维护自身独立人格,信奉人生而平等。
(一)女性成长
【口语交际】【名著综合】班级老师与同学围绕所读的《经典常谈》《简·爱》《儒林外史》展开了一系列巧妙的探究,请你回顾三本名著,一边参与探究,一边完成答题。
老师:《经典常谈》中的十三个篇目是这样划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你们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小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示例:《经典常谈》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
小宝:朱自清先生把《说文解字》排在第一,就是认识到文字学对于学习古代经典的重要意义,《说文解字》提到的“六书”,我们一定要知晓。例如“女”字(见图1),从造字法看,属于象形字,指跪坐、双手交叉、能生育的女性。而“安”字(见图2)属于② (填造字法),指家室中有主内的贤惠女性。
会意
小安:哦,原来“安”字是指家室中有主内的贤惠女性啊,那我觉得简·爱成为桑菲尔德庄园的女主人挺好的,她就是一个很贤惠的女性啊。
小宝:但是可惜的是,简·爱因为无法接受③_________________
(填《简·爱》中的情节),愤然离开桑菲尔德庄园,这正是她④ (填性格特点)的体现。
光明:这样说起来,《儒林外史》中唯一有完整姓名的女性
⑤ (填人物名)和简·爱还有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她进府下轿后,没有新嫁娘的故作羞怯之态,而是以一通责难审问之词给宋为富当作“见面礼”,“请你家老爷出来!我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 ”
沈琼枝
示例: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尊
婚且妻子还在世
罗切斯特已经结
龙华:虽然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但《儒林外史》中也有潇洒的真儒能尊重女性,与女性平等相处。比如杜少卿
⑥ (填《儒林外史》中的情节)。
小宝:是的,经过对三本名著的系列探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要去理解名著的选材和编排,熟悉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示例: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喝酒
(二)古诗苑漫步
在班级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打算结合《经典常谈》一起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第十二》的内容和所学过的诗人、诗歌知识,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李白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这说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诗。
B.宋诗的散文化,到苏轼而极。他的诗气象洪阔,铺叙宛转。他还将禅理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C.陆游是一个爱君爱国的诗人,他作诗重真率,轻“藻绘”。我们学过他的《游山西村》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D.千古“隐逸诗人之宗”指刘禹锡,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进诗里的。
D
【解析】千古“隐逸诗人之宗”指陶渊明,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进诗里的。故选D。
2.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提到杜甫“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请结合你学过的杜甫诗歌进行简单的说明。
示例:我同意朱自清的观点。①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称杜诗为“诗史”,其实就是杜甫诗歌“反映真实历史”的体现。杜甫的《石壕吏》叙述了安史之乱中官兵夜晚去一户百姓家抓丁的事情,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普通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实地再现了诗人穷困潦倒、屋漏遇雨的悲惨境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民生造成的破坏。②同时这两首诗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体现了诗散文化的特点,因此我认为朱自清关于杜诗这个特点的表述是正确的。(答案不要求全,能举例说明杜甫诗歌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这个层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