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课件(共57张PPT)课标古文分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课件(共57张PPT)课标古文分篇训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11: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课件★★
课标古文分篇训练
【七年级】
一、《论语》十二章( )
1.名句默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 ? ,
? ,不亦君子乎?”( 《学而》 )
(2) 曾子曰:“ :为人谋而不忠乎?
? ?”( 《学而》 )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
, , , 。”( 《为政》 )
不逾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
六十而耳顺
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而不惑
三十而立
传不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日三省吾身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4) 子曰:“温故而知新, 。”( 《为政》 )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为政》 )
(6) 子曰:“ ,回也! , ,
, , 。 , !”( 《雍也》 )
(7) 子曰:“知之者 , 。”( 《雍也》 )
(8) 子曰:“饭疏食, , , 。
, 。”( 《述而》 )
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
乐亦在其中矣
曲肱而枕之
饮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如好之者
回也
贤哉
回也不改其乐
人不堪其忧
在陋巷
一瓢饮
一箪食
贤哉
思而不学则殆
可以为师矣
(9) 子曰:“三人行, 。
, 。”( 《述而》 )
(10) 子在川上曰:“ , 。”( 《子罕》 )
(11) 子曰:“三军 , 。”( 《子罕》 )
( 12 )子夏曰:“ , , 。”( 《子张》 )
仁在其中矣
切问而近思
博学而笃志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可夺帅也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夫
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必有我师焉
2.理解运用。
(1) 《〈论语〉十二章》中“   ,   ”激励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坚定的志向。
(2) 孔子说“   ,   ”,人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3) 《〈论语〉十二章》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   ,   。
(4)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5)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句话是:   ,
   。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夫 
 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 
二、陋室铭( 2017、2020年考 )
1.名句默写。
(1) 斯是陋室, 。 ,草色入帘青。
(2) ,往来无白丁。
(3)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
(4)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
谈笑有鸿儒
苔痕上阶绿
惟吾德馨
2.理解运用。
(1) 《陋室铭》中“ , ”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2) 《陋室铭》中用类比方式,引出“ , ”的主旨,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 《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
(4) 老舍先生的家经常有来访的客人,都是有学问的文人雅士,像汪曾祺、齐白石都是他家的常客。用《陋室铭》中的诗句说就是
“   ,   ”。
 往来无白丁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三、爱莲说( 2011年考 )
1.名句默写。
(1)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2) 中通外直, , ,亭亭净植。
香远益清
不蔓不枝
出淤泥而不染
2.理解运用。
(1)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分别从嗅觉、视觉角度写莲花气味芬芳、洁净挺立的句子是:   ,   。
(2)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 用《爱莲说》中的句子填空 )
(3) 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   。
 不蔓不枝 
 中通外直 
 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 
 香远益清 
(4) 这次博物馆展出的书画作品名贵,参观者只可远观,禁止触碰,
用周敦颐《爱莲说》里的一句话就是:   。
(5)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
中的话来说,就是:   ,   。
 宜乎众矣 
 牡丹之爱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八年级】
四、三峡(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则素湍绿潭, 。
(2)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3)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 ,哀转久绝。
空谷传响
属引凄异
清荣峻茂
绝山献多生怪柏
回清倒影
2.理解运用。
(1) 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2) 《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三峡》中的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 《三峡》中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被萧瑟、凄凉的氛围所感染的句
子是:   ,   。
 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巫峡长 
 不以疾也 
 虽乘奔御风 
 隐天蔽日 
 重岩叠嶂 
(4) 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次使古诗词成为大众瞩目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流行开来。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我们沉醉于三峡春冬“①   ,   ”( 《三峡》 )的清澈明净山水相映的秀丽隽逸,驰目于洞庭湖“②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的惊涛巨浪滚沸蒸腾的汹涌澎湃……
 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 
 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 
五、答谢中书书( 2023年考 )
1.名句默写。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 。
(2) 晓雾将歇, ; , 。
(3) 自康乐以来,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沉鳞竞跃
夕日欲颓
猿鸟乱鸣
五色交辉
两岸石壁
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2.理解运用。
(1) 《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什么是良好的生态?它是陶渊明《饮酒( 其五 )》中“山气日夕佳,
   ”的神韵;它是《桃花源记》中“   ,
落英缤纷”的美好;它是《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的蓬勃生机。
 沉鳞竞跃 
猿鸟乱鸣 
 芳草鲜美 
 飞鸟相与还 
 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六、记承天寺夜游(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 ,盖竹柏影也。
(2)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
2.理解运用。
(1)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   。
 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 
(2) 小州最爱阅读古诗文,他认为通过言简意丰的文字能看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也能学到古人优秀的品格。他把初中时期学过的古诗文进行了梳理,请你和他一起填出下表横线上的诗句。
品格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淡泊名利 鸢飞戾天者,   ; 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乐观豁达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自强不息 老骥伏枥,   ; 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壮心不已 
 志在千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窥谷忘反 
 望峰息心 
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故曰: ,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 ,地利不如人和。
(3)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天时不如地利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理解运用。
(1) “   ,   ”,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2) 小文对“战争”主题古诗文名句进行整理,请你完成下表。
名句收集——主题“战争” 内容 诗句 感受
战争 场面 ①   ,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豪壮
苍茫
取胜 要素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   。 ④《曹刿论战》中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民心
所向
黑云压城城欲摧
五十弦翻塞外声
地利不如人和
必以情
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4年考 )
1.名句默写。
(1) 舜发于畎亩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百里奚举于市。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人恒过, ;困于心, ,而后作; ,发于声,而后喻。
征于色
衡于虑
然后能改
入则无法家拂士
空乏其身
饿其体肤
劳其筋骨
苦其心志
孙叔敖举于海
管夷吾举于士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理解运用。
(1)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不屈服,困境中求生存,逆境中谋发展,正如孟子所说:“   。”
(2) 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在担
当大任之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苦其心
志,   ,   ,空乏其身。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饿其体肤 
 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九、桃花源记( 2015年考 )
1.名句默写。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落英缤纷。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3)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无论魏晋
芳草鲜美
中无杂树
2.理解运用。
(1) 《桃花源记》中“   ,   ”蕴含着《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思想,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2)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
“中国梦”:古代人民的中国梦是“①所谓伊人, ”的不懈追求;古圣先贤的中国梦是“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的大道之行;陶渊明的中国梦是《桃花源记》中“③黄发垂髫,  ”
的和谐之景。
并怡然自乐 
讲信修睦
在水一方
 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3) 诚信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道德精华,早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立身处世之根本。身为肩负祖国未来的青少年,我们更应摒弃
《桃花源记》中渔人“   ,   ”,将桃花源告知他人的背信弃义行为。
 说如此 
 诣太守 
十、小石潭记(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青树翠蔓, , 。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往来翕忽。
(3) 潭西南而望,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悄怆幽邃。
凄神寒骨
明灭可见
斗折蛇行
俶尔远逝
佁然不动
参差披拂
蒙络摇缀
2.理解运用。
(1)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逶迤之状、时显时隐
之景的句子是“   ,   ”。
(2) 《小石潭记》中既写潭中的氛围,又含蓄地表达作者忧伤悲凉心
境的句子是:   ,   。
(3) 杨老师的语文课生动而富有文思,在帮学生复习“记”这种古代散文体裁时,他举例说:读《桃花源记》中“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让我们领略到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
读《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中水的清澈。
 影布石上 
日光下澈
 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 
 悄怆幽邃 
 凄神寒骨 
 明灭可见 
 斗折蛇行 
十一、北冥有鱼(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
, 。
(2)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其名为鹏
化而为鸟
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之大
2.理解运用。
(1) 庄子在《北冥有鱼》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诵读优秀古诗文,我们能体会到古人丰富的情感,能从中得到深远的启迪。吟诵《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   ”,我们脑海中浮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咏唱《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②   ,   ”,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之情;诵读《北冥有鱼》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③  ,
   ,去以六月息者也”,我们感慨鹏力量之强大、理想之高远。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水击三千里
 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十二、虽有嘉肴(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虽有嘉肴, , 。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不知其旨也
弗食
2.理解运用。
(1) 《礼记》中说:“虽有嘉肴,   ,   。”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中所说“   ,可以为师矣”。
(2) “    ,   ,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做铺垫。
 不知其善也 
 弗学 
 虽有至道 
 温故而知新 
 不知其旨也 
 弗食 
十三、马说(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世有伯乐, 。
(2) 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3) 马之千里者, 。
(4)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力不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5)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之不以其道
安求其能千里也
才美不外见
食不饱
一食或尽粟一石
骈死于槽枥之间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然后有千里马
2.理解运用。
(1) 韩愈《马说》中点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2) 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   ,   。”
 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九年级】
十四、岳阳楼记( 2007、2021年考 )
1.名句默写。
(1) 政通人和, 。
(2) 浮光跃金, 。
(3) 衔远山,吞长江, , 。
(4) 朝晖夕阴, 。
(5) 则有心旷神怡, 。
(6) ,忧谗畏讥。
(7) 不以物喜, 。
(8) 先天下之忧而忧, 。
(9)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己悲
去国怀乡
宠辱偕忘
气象万千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
静影沉璧
百废具兴
2.理解运用。
(1)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   。
(2) 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   ,   ”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 
(3) 【口语交际】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小郡和小麓结合所学诗歌,根据自己对自强不息的理解,编写了一段朗诵词,并在节目中以轮读的方式表演出来。请你根据语境,将其中缺漏的古诗文补充出来。
小郡:自强不息,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
表达“①   ,   ”的政治情怀。( 《岳阳楼记》 )
小麓:自强不息,是诸葛亮面对高位厚禄、名声显赫的诱惑仍能
表达“②   ,   ”的淡泊明志。( 《出师表》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全性命于乱世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 
(4) 望着银杏树叶纷纷下落,小李赞美不已,小王却十分感伤。
一旁的小张同学感叹道:“你俩对同一景物的感受截然不同,正如
《岳阳楼记》中所写的‘   ,   ’。”
 得无异乎 
 览物之情 
十五、醉翁亭记( 2005、2006、2013、2022年考 )
1.名句默写。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山水之乐, 。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4) 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5)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
(6) 醉能同其乐, , 。
太守也
醒能述以文者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水落而石出者
佳木秀而繁阴
云归而岩穴暝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2.理解运用。
(1) 我们常用《醉翁亭记》里“   ”来描述生活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现象。
(2) 庆历六年,《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同年问世,文学史上一次思想艺术火花碰撞的奇异景象出现了。范仲淹与欧阳修一贬邓州,一贬滁州,两地音信难通,但二人的“忧乐观”却是相通的:
范仲淹写下“①   ,   ”,
欧阳修写下“②   ,  ”。
遥想二贤读完对方的文章后,想必要会心一笑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 
 醉翁之意不在酒 
十六、湖心亭看雪(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湖上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与余舟一芥
湖心亭一点
惟长堤一痕
2.理解运用。
(1) 《湖心亭看雪》中形容湖上雪光水汽,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2) 小年这天,长沙瑞雪纷飞,虽然寒风凛冽但也挡不住市民们推窗看雪的热情,极目远眺,天地间正如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述的那般“  ,  ”;春节后,亲人朋友将继续投入到各自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中,分别时的不舍与祝福,让人不禁想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的“  ,  ”。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 
 雾凇沆砀 
十七、鱼我所欲也( 2010年考 )
1.名句默写。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2)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理解运用。
(1) 人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与“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  。
(2)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完成主题活动开场白。
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也映照出了革命者心中清澈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这种坚定的信念,是《大道之行也》追求的大同社会——“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① ,是谓大同”,是《鱼我所欲也》选择的道义准则——“二者不可得兼,
② ”。它犹如猎猎红旗,屹立不倒;又恰似团团赤焰,薪火相传。
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外户而不闭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者不可得兼 
十八、送东阳马生序(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录毕,走送之, 。
(2)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趋百里外
不敢稍逾约
2.理解运用。
(1) 《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享受读书之乐,不与他人攀比的句子是:   ,   。
(2) 学习要做到“学”“思”结合,正所谓“①   ,
   ”
( 《论语》十二章 );学习要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正如诸葛亮所说
“②   ”( 《诫子书》 );学习还应像宋濂那样,
“③   ”,多向德才兼备的前辈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 
 夫学须静也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中有足乐者 
十九、曹刿论战(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未能远谋。
(3) 夫战,勇气也。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而竭
再而衰
一鼓作气
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
2.理解运用。
(1)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
“   ,   ,   。”
(2) 天色已晚,班级黑板报还有些收尾工作未能完成,小明此时就用《曹刿论战》中“   ,   ,   ”来劝导鼓励大家抓紧完成。
 三而竭 
 再而衰 
 一鼓作气 
 三而竭 
 再而衰 
 一鼓作气 
(3) 【口语交际】为响应学校的“守初心·担使命·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活动,九(9) 班的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青春因使命而精彩”的古诗词朗诵会,请积极参与吧!
主持人:从古至今,不少诗词作家都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使命,哪位同学来吟诵一下相关的诗句?
学生甲:《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①   ”和范仲淹
《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②   ”体现了曹刿与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生乙:杜甫在《春望》中用“③   ,  ”移情于物,借花鸟表达了自己忧国伤时念家的感情。
 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未能远谋 
二十、邹忌讽齐王纳谏( 未考 )
1.名句默写。
(1) ,私我也; ,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
(2) 令初下, ,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时时而间进
门庭若市
群臣进谏
欲有求于我也
妾之美我者
吾妻之美我者
2.理解运用。
(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侧面写齐王纳谏达到大治的句子是:
   ,   。
(2) 善于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品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主人公堪称典范,他反思自己的妾和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分别是:
   和   。
 欲有求于我也 
 畏我也 
 皆朝于齐 
 燕、赵、韩、魏闻之 
二十一、出师表( 2019年考 )
1.名句默写。
(1) ,不宜异同。 
(2) 不宜偏私, 。
(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5) 亲贤臣, , ;
亲小人,远贤臣, 。
(6)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攘除奸凶
庶竭驽钝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远小人
苟全性命于乱世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使内外异法也
陟罚臧否
2.理解运用。
(1)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叙述自己身世时,用“  ,
   ”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心性。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   ”两句表明希望自己有机会竭尽所能,铲除奸邪势力。
(3)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
 奉命于危难之间 
 受任于败军之际 
 攘除奸凶 
 庶竭驽钝 
 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全性命于乱世
(4) 人生是一个不断前行、不断收获的过程,年少的你或许能从古代诗文中获得丰富的滋养。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内容情感 诗文名句
借用典故,思乡念亲 乡书何处达?
①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托月寄友,关心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②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临危受命,担当责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③   。
( 《出师表》 )
 奉命于危难之间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归雁洛阳边 
二十二、伯牙鼓琴( 课标独有,未考 )
1.名句默写。
(1)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2)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3) 锺子期死,伯牙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破琴绝弦
汤汤乎若流水
巍巍乎若太山
2.理解运用。
(1) 《伯牙鼓琴》中说明了伯牙的琴技之高,琴声蕴天地之浩远、涵山水之灵韵的句子分别是“   ”“   ”。
(2) 锺子期死后,伯牙以为世间再也没有懂自己的人了,体现伯牙伤
心悲痛的句子是:   ,   ,
   ,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破琴绝弦 
 锺子期死 
 汤汤乎若流水 
 巍巍乎若太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