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练习★★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练习★★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16: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3.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4.丁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山洞深处无光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无翅膀;生活在山洞浅处明暗交替的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有翅。那么,影响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岩石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C.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6.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7.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8.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通讯的是( )
A. 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 B. 乌鸦筑巢
C. 鸟类逃跑时发出鸣叫 D. 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标记路线
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蚯蚓改良土壤 B. 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 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D. 北极熊长有厚厚的皮下脂肪
10.“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11.许多古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下表中的古诗文与所蕴含生物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B)。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下列生物学观点不正确的是( C )。
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不能进行
D.增加物种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相同
B.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越多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恒定不变的
D.生物圈中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大体相同
14.下列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B.生物既受环境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5.若用如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则表中与图示相符的一组是()。
16.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丁是生产者
B.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C.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甲、丁的数量会增加,丙的数量会下降
D.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丙、丁的数量会增加,甲的数量会下降
17.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作物中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已造成50%以上的河流、湖泊严重污染,白鳍豚、江豚等物种濒临灭绝;人的镉中毒、癌症村屡有报导。这些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A.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积累,最终将危害人类的健康
B.白鳍豚、江豚濒临灭绝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太差造成的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生物和环境能互相影响
18.有甲、乙、丙三种生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一定是动物
B. 丙一定是植物,甲、乙一定是动物
C. 甲与乙一定是捕食关系
D. 乙与丙不是竞争关系
19.下图反映某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x表示家庭酿造葡萄酒时的温度变化,则曲线表示产酒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B.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血液中部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C,在草、兔、狼的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大量捕杀狼群,曲线表示一定时间内兔的数量变化
D.曲线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20.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C)
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C.自然界的细菌都寄生在动植物和人体内,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酿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生产酸奶利用的是乳酸菌,制药、环境保护也常常利用细菌真菌
22.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萎黄病的大豆杂交,培育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产业,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 种类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物种多样性
2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24.下列有关潍坊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临朐山蝎一生经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不完全变态
B.虹鳟鱼是我市成功引进的渔业资源,不属于外来物种
C.通过嫁接技术可使昌乐西瓜抗病增产
D.沂山银杏的“银杏果”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25.当年引进的洛阳江的大米草如今已覆盖近200公顷滩涂,导致大量滩涂生物死亡。这种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是()。
A. 生物发生变异 B. 外来物种入侵.
C. 湿地面积过大 D. 滩涂生物过多
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C. 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企鹅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
27.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甲
28.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南橘北枳是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还能影响环境
30.如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互不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实验探究、读图理解、资料分析、综合应用共4小题,共40分)
31.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组____只鼠妇、潮湿的土壤、铁盘、不透光纸板、玻璃板
实验设计: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潮湿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盘上左侧(甲组)盖不透光纸板,右侧(乙组)盖玻璃板(如图),在盘内形成___________两种环境。目的是设置_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4)实施计划:
①如图设计好鼠妇生活的两种环境。
②将鼠妇放入铁盘中央处,静置2分钟。
③观察统计: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甲组和乙组的鼠妇的数目,统计10次,分别计算出甲组和乙组统计数据的_________,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预测结果:黑暗处鼠妇的数量________。(填“多”或“少”)
实验结论:鼠妇_________(填“喜欢”或“不喜欢”)黑暗的环境.
由此可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图理解(每空1分,共10分)
图1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
根据图1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条生物链。
请写出图2表示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甲表示的是_______。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不能分解的有害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植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所有的动物都属于_________。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建造沼气池,利用秸秆产生沼气。那么,分解秸秆产生沼气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
由于干旱,导致植物的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写全才给分)的数量也减少;这些动物的减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植物的数量增加又有利于动物的数量增加。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的。
33.资料分析
数据显示,碳排放量的增多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动物栖息地锐减等严峻的情况。为了减少碳排放量,维持碳-氧平衡,各国纷纷采取不同的行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款网上软件,用户一旦养成虚拟树后,该网上软件会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防风固沙。截至2019年8月,我国上5亿用户累计碳排放量减少792万吨,共同在地球上种下了1.22亿棵真树,西北的荒漠地带逐渐形成了绿洲。但是阻止荒漠化进程,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碳排放量的增多导致大量动物因失去栖息地而死亡,这说明了环境_______生物。
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隔的整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做________。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维持碳-氧平衡,人们纷纷呼吁植树造林行动,这是因为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
各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_________________。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具有“地球之肾”称号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
冰川冻土的消融,导致江河湖泊的水量减少,这说明了生物圈是一个______的整体。
34.综合应用
如图一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瓶,瓶中装有水草、小鱼、田螺和河水、砂石等,图二是生态瓶中不同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瓶可以看作是一个  ,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2)图二中A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A代表的是生态瓶中的  。B在生态系统中成分中属于  。
(3)图二中的C可以分解A、B体内的  ,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所以C是  。
(4)生态瓶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5)在生态系统中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  。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C B D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D B D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C B B B B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实验探究、读图理解、资料分析、综合应用共4小题,共40分)
实验探究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分布)吗?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分布)(加上“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生活”也对)。
10只 阴暗和明亮 对照 光照(光/亮度)
平均值 多 喜欢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分布)(加上“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生活”也对)
32.读图理解
(1)4
植物→昆虫→蛙→蛇 植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鼠、鸟、昆虫 自动调节 限度
33.资料分析
影响
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二氧化碳 氧气
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统一
34.资料分析
(1)生态系统 太阳能
(2)生产者 消费者
(3)有机物 分解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5)累积得越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