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夏季,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的蓝藻会大量繁殖,常在水面形成“水华”。下列各项所描述的生物与蓝藻在细胞结构上最相近的是( )
A.因读音与“发财”相近而遭过度采挖的发菜
B.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时所选用的伞藻
C.恩格尔曼为证明叶绿体的功能所选用的水绵
D.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所选用的黑藻
2.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酵母菌细胞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
A.都能进行繁殖和有氧呼吸
B.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C.用电镜观察,视野中均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D.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3.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破坏
A.乳酸菌、蛔虫、蓝藻 B.蛔虫、硝化细菌、蓝藻
C.乳酸菌、蓝藻、水稻 D.蛔虫、蓝藻、水稻
4.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
A.染色体 B.中央大液泡 C.叶绿体 D.中心体
5.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CO2出入组织细
B.O2进入组织细胞
C.水分子进入组织细胞
D.NO3﹣进入根细胞
6.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做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这是细胞膜在光学显微下的结构示意图
B.该结构的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该结构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D.图中的B是磷脂分子,A是蛋白质分子
7.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颤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8.2019年7月《自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指出,微生物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之间有联系,有11种肠道细菌似乎会影响到ALS的严重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B.细菌中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细菌内可能存在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也可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D.细菌为原核生物,只含有一种核酸、四种碱基
9.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具有核糖体
B.核糖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
C.所有酶和抗体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不同的细胞内核糖体数量不同
10.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器甲是叶绿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进行光合作用
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其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
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经脱水缩合反应产生了水,则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D.甲、乙和丙可能是此细胞与发菜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11.如图所示,最可能是哪一类生物或细胞的模式图: ( )
A.哺乳动物的精子
B.变形虫
C.病毒
D.细菌
12.石耳是真菌和蓝藻高度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及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极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石耳细胞含RNA和DNA,其遗传物质为DNA
B.石耳细胞均含有细胞壁、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
C.从种间关系上分析,石耳中两类生物为共生关系
D.石耳中的两类细胞可根据是否含有叶绿体来区分
二、多选题
13.如图中a、b、c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
B.三种细胞中共同的细胞器有一种
C.细胞b和细胞c不具有细胞壁
D.细胞a、b、c均具有生物膜系统
14.结合图形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
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甲、乙、丙三种生物均含有核糖体
15.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B.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是主动运输、⑤是协助扩散
C.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
D.成熟红细胞通过代谢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1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估测某植物叶片细胞液的平均浓度,取被检测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叶片细胞液浓度小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吸水能力增大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D.若使用KNO3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可能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
三、综合题
17.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请据图回答。
(1)物质甲是 ,它的基本单位是 。
(2)物质乙是 ,其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 。
(3)图中①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丙物质构成①的基本骨架,它的名称是 。结构①的结构特点是
18.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可以独立完成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
19.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标号), 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标号)。
(4)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 ,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同化类型是 型。
20.研究人员对取自五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五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结构分析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壁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戊 × × × √ √ √
请据表作答:甲、乙、丙、丁、戊五种细胞中
(1) 最可能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2) 最可能取自动物。
(3) 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
21.我国热带植物研究所在西双版纳发现一个具有分泌功能的植物新种,该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局部)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则结构A是 。该细胞中磷脂的合成场所是[ ] ([ ]中填字母,填中文名称)。
(2)经检验该植物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有一种蛋白质,请写出该分泌蛋白在细胞中从合成至运输出细胞的“轨迹”:B→ →胞膜(用→和图中字母表示)。
(3)该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通道F进行信息交流,则F代表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的物质。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这是因为细胞具有 。
参考答案:
1.A
【解析】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DNA;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详解】A、发菜又称发状念珠藻,是蓝菌门念珠藻目的细菌,和上述蓝藻在细胞结构上最相近,A正确;
B、伞藻是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细胞结构相差较大,B错误;
C、水绵是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细胞结构相差较大,C错误;
D、黑藻是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细胞结构相差较大,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详解】A、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和染色体,B错误;
C、硝化细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C错误;
D、不管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细胞也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3、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能够水解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详解】甲细胞有核膜,为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为厌氧型动物,如蛔虫;
乙细胞无核膜,属于原核生物,且其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蓝藻;
丙细胞有核膜,属于真核生物,且该细胞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应为高等植物细胞,如水稻。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结合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分析表格中甲乙丙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
4.D
【分析】动物细胞核低等植物细胞均属于真核细胞,二者共有多种细胞器。
【详解】A、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动物细胞不具有中央大液泡,B错误;
C、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C错误;
D、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AB、CO2出入组织细胞、O2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B错误;
C、水分子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C错误;
D、NO3﹣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6.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题图分析,A代表蛋白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膜;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A、图示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错误;
B、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图中的B是磷脂分子,以磷脂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膜 的基本支架,A是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种类和数目越多,细胞的功能越复杂,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
D、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C
【分析】肠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其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细菌具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A错误;
B、细菌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细菌虽然为原核生物但是既有DNA,又有RNA,所以说有碱基五种,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详解】A、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具有核糖体,A错误;
B、核糖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功能相同,都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错误;
C、抗体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绝大多数酶在核糖体上合成,极少数的酶是RNA,C错误;
D、由于不同细胞担负的功能不同,故不同的细胞内核糖体数量不同,D正确。
故选D。
10.B
【分析】1、分析题图: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可推断细胞器甲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细胞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其中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B正确;
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该过程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C错误;
D、发菜(属于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3、分析题图:题图所示细胞具有细胞壁、鞭毛和拟核,拟核是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因此该细胞应属于原核细胞。
【详解】A、哺乳动物精子是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并且没有细胞壁,A错误;
B、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该生物细胞具有鞭毛、拟核和细胞壁等结构,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析图能力,考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12.D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还没有具膜的细胞器,没有染色体。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为DNA。
【详解】AB、真菌为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二者均含有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A、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石耳是真菌和蓝藻高度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可知,石耳中两类生物为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
D、蓝藻与真菌都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13.AB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无核膜,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常见的原核生物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蓝细菌)和衣原体。
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c是细菌。
【详解】A、据图可知,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c是细菌,三种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A正确;
B、三种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一种,即核糖体,B正确;
C、a植物细胞和c细菌具有细胞壁,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
D、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B。
14.ACD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乙细胞含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丙为病毒;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③是细胞核。
【详解】A、结构①为线粒体,甲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不能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叶绿体,因有些植物细胞如根部细胞无叶绿体,B正确;
C、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器和细胞核,能区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错误;
D、甲是原核生物,乙是真核生物,两者均含有核糖体;丙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D错误。
故选ACD。
15.CD
【分析】1、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将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分解或排出细胞,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运输更多的氧气;
2、分析题图可知,①和②表示气体进出红细胞,一般气体等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③为红细胞通过消耗能量主动吸收K+排出Na+,为主动运输,④是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⑤是H2O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
【详解】A、人体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中,但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无法合成新的蛋白质,故糖蛋白无法正常更新,A错误;
B、据分析可知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③是主动运输,④和⑤是协助扩散,B错误;
C、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将肌肉组织细胞中的CO2等代谢废物运走,将运输的O2及营养物质供给肌肉组织细胞,所以进入红细胞的气体A是CO2,排出红细胞的气体B是O2,C正确;
D、红细胞没有细胞器,但是生命活动还是照常进行,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释放能量,该能量用于合成ATP,为③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D。
16.AC
【分析】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错误;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高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乙组叶细胞吸水能力增大,B正确;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乙组叶肉细胞吸水,由于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故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C错误;
D、若使用KNO 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因为植物细胞可以吸收KNO ,D正确。
故选AC。
17. DNA 脱氧核苷酸 蛋白质 核糖体 磷脂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生物膜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图中乙的组成元素是C、H、O、N、S,且是染色体和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因此乙是蛋白质,甲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参与染色体组成,因此是DNA,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为磷脂。
【详解】(1)甲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参与染色体组成,因此是DNA,甲是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乙的组成元素是C、H、O、N、S,且是染色体和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因此乙是蛋白质,其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3)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丙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丙是磷脂。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蛋白质、磷脂的元素组成和在细胞结构中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难度适中。
18.×
【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因此提取完整的线粒体悬浮液,不可以独立完成有氧呼吸,而提取叶绿体悬浮液可能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但前提是保证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活性,错误。
19.(1)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E
(2) BC 核糖体
(3) 细胞 BE
(4) 叶绿素和藻蓝素 自养
【分析】分析题图:A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高等植物细胞、D是血细胞、E是大肠杆菌细胞。
(1)
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B蓝藻和E大肠杆菌。
(2)
图中B蓝藻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是高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二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是真核细胞,B是原核细胞,二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
地球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E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4)
B是蓝藻,一般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养型生物。
【点睛】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细胞结构,能根据细胞结构图判断细胞的名称或种类;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答。
20.(1) 甲、乙 甲、乙细胞有核膜和细胞壁
(2)丙
(3) 丁、戊 无核膜
【分析】根据表格可知,甲、乙有核膜和细胞壁,可推知为植物或真菌细胞,而甲含叶绿素和叶绿体,可推知为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乙不含叶绿素和叶绿体,可推知为植物非绿色部位的细胞或真菌细胞。丙有核膜却无叶绿素、叶绿体和细胞壁,可推知为动物细胞。丁、戊无核膜,可推知为原核细胞。
【详解】(1)分析表中内容可知,甲和乙细胞中有核膜和细胞壁,最可能取自高等植物。
(2)表格中只有丙没有细胞壁,但是有核膜,因此该细胞最可能取自动物。
(3)表格中丁、戊没有核膜,该特点是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因此确定两者最可能是原核生物。
21.(1) 核孔 D 光面(滑面)内质网
(2)C→M→G→N
(3) 胞间连丝 生物膜系统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该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局部图,其中结构A为核孔,B为核糖体,C为粗面内质网,D为光面(滑面)内质网,E为线粒体,F为胞间连丝,G为高尔基体,M和N为囊泡。
【详解】(1)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所以结构A属于核孔;磷脂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D光面(滑面)内质网。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B核糖体→C内质网→M囊泡→G高尔基体→N囊泡→细胞膜。
(3)该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通道F进行信息交流,则F代表胞间连丝。生物膜系统可将细胞分为许多区室,使多种反应能同时进行,互补干扰,因此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这是因为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