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南省中学化学(高中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安排
时间
模块
课题
抽签序号
上课选手
单位
上课时间
班级及人数
?
?
7:50签到入场?
?
22日上午(星期三)
开幕式
8:00——8:20
?
《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
刘芸芸
屯昌思源实验高中
第二节(8:25——9:05)
高一(3)A班(28人)
《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2
王??勇
海南中学
第三节(9:25——10:05)
高一(3)B班(27人)
《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
彭??锐
海南师大附中
第四节(10:15——10:55)
高一(2)A班(27人)
《化学与生活》
主题:生活中的材料复习课
4
李??梅
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第五节(11:05——11:45)
高二文(1)A班24人
22日下午(星期三)
《化学与生活》
主题:生活中的材料复习课
5
谢桂艳
洋浦中学
第六节(14:40——15:20)
高二文(1)B班23人
《化学与生活》
主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复习课
6
李芳妹
农垦实验中学
第七节(15:35——16:15)
高二文(2)A班23人
《化学与生活》
主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复习课
7
张甲锋
加来高级中学
第八节(16:25——17:05)
高二文(2)B班22人
点评
17:10——17:40
?
23日上午(星期四)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8
陈如如
屯昌中学
第二节(8:25——9:05)
高一(2)B班26人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9
邢少转
乐东中学
第三节(9:25——10:05)
高一(1)A班25人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0
黎??虹
海口实验中学
第四节(10:15——10:55)
高一(1)B班24人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
11
李金霞
东方市八所中学
第五节(11:05——11:45)
高二理(1)A班28人
23日下午(星期四)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
12
陈显忠
保亭中学
第六节(14:40——15:20)
高二理(1)B班27人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
13
田金娇
三亚市第四中学
第七节(15:35——16:15)
高二理(2)A班24人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三章第一节???醇
14
鲍红家
农垦中学
第八节(16:25——17:05)
高二理(2)B班24人
点评
17:10——17:40
?
24日上午(星期五)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三章第一节???醇
15
林丹花
国兴中学
第二节(8:25——9:05)
高二理(3)A班26人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三章第一节???醇
16
米珊珊
琼州学院附中
第三节(9:15——10:05)
高二理(3)B班25人
点评、总结、颁奖
10:05——10:50
?
注:①命题能力考试时间:21日晚上19:30开始。
②开幕式时间为22日早上8:00——8:20,开幕式结束后,课堂教学评比从第二节课开始。每个班分为A、B班参加上课。
2015年海南省中学化学(高中组)课堂教学评比结果
2015年4月21日—24日,2015年海南省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屯昌县屯昌中学进行。三天的时间,高中组16位参赛老师经历了命题能力考试(20%)、课堂教学(80%)两项评比,按总分高低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7名。现公示如下:
姓名
单位
奖次
王? 勇
海南省海南中学
一等
黎? 虹
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
一等
邢少转
海南省乐东中学
二等
陈如如
海南省屯昌中学
二等
田金娇
海南省三亚市第四中学
二等
李? 梅
海南省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二等
鲍红家
海南省农垦中学
二等
张甲锋
海南省加来高级中学
二等
林丹花
海南省国兴中学
二等
陈显忠
海南省保亭中学
三等
米珊珊
海南省琼州学院附中
三等
李芳妹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三等
刘芸芸
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高中
三等
谢桂艳
海南省洋浦中学
三等
彭? 锐
海南师大附中
三等
李金霞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三等
2015年海南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纪实
万宁市教育局???苏玉容
2015年4月21—24日,海南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屯昌中学举行,共有16位教师参加比赛,有来自全省各市县340余名化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会场整齐有序,老师们认真观摩课堂教学及专家点评,善始善终。
4月21日晚,组委会对参赛教师进行命题能力考核,命题所得分值占总分20%。4月22日上午举行简短的开幕式,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吴益平主任主持,海南教育培训院吴益副院长亲临会场做精彩发言,屯昌市教育局罗波副局长、屯昌中学陈守川校长分别做欢迎致辞。开幕式结束后,开始进行课堂评比观摩活动,历时两天半时间,参加老师们各显神通,精彩纷呈。期间由海口市教育培训院张卫东院长、澄迈中学王和圣副校长、海南中学张勋教研组长、海师附中教研室李立主任、东方市铁路中学林梦涛副校长分别对不同课题的课进行专业细致的点评。最后由吴益平主任做总结性发言。
? ?24日上午十一点半,海南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圆满结束,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7名。
P1屯昌中学校门,高大上。
?
P2教学楼
?
P3综合楼
?
P4操场
P5会场
?
?
?
P6强大的评委阵容
?
P7关注课堂
?
?
?
?
P8参赛选手合影
?
?
(同事帮忙把讲台的灯熄灭)
师说:哎呀,怎么停电了?没有电会一团糟啊!没关系,我有灯泡,制造电池就能见到光明了。
(连导线,亮了。)
我们来揭秘灯泡背后的电池。我把硬币和铁钉都插入柠檬中,同样制造6个这样的柠檬,用导线串联,灯泡就能亮了。神奇啊,咱们身边的材料居然能够发电。今天咱们就来探究一下这种装置的奥秘,这种装置叫做原电池。
(同事帮忙亮灯)
说: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最初的原电池
课件:最初的电池微视频
板书: 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 (预留位置写箭头)
说:在刚才的实验和视频中,我们接触了三个原电池
课件:
说:它们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
师:那么这两个电极可以换其他材料,用非金属可以吗?两个相同的材料可以吗?溶液可以换吗?
也许吧,让实验来说话吧。
师说:下面请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制作原电池,用电流表来检测是否产生电流。认真阅读实验注意事项,尤其注意:每次组装的装置,无论是否产生电流,都要认真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我们将对比分析,推导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生实验10分钟)。
指导组1:
序号
电极
溶液
判断
1
锌
锌
稀硫酸
2
锌
铜
稀硫酸
3
铜
铜
稀硫酸
4
铜
铜
氯化钠
5
锌
铜
稀硫酸
6
锌
锌
稀硫酸
指导组2:
序号
电极
溶液
判断
1
锌
石墨
稀硫酸
2
铜
石墨
稀硫酸
3
锌
玻璃
稀硫酸
4
铜
玻璃
稀硫酸
指导小组3:
序号
电极
溶液
判断
1
锌
铜
稀硫酸
2
锌
铜
氯化钠溶液
3
锌
铜
酒精
4
铜
石墨
稀硫酸
5
铜
石墨
氯化钠
6
铜
石墨
酒精
指导小组4: 锌,稀硫酸—铜,稀硫酸
说:停止实验,电极洗净放回存放槽中。
各小组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采用控制一个变量的方法,归纳原电池形成条件中,对电极和溶液有什么要求。把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内容写在卡纸上,以便展示。(小组讨论2分钟)
小组发言1—— 两种不同的金属
小组2补充—— 非金属也可以,但必须是导体。比如可以用石墨,但不能用玻璃。
板书:2、形成条件:①两种活动性不同的导体
小组发言3—— 电解质溶液
板书: ②电解质
小组4提问——为什么 锌,稀硫酸—铜,稀硫酸 不成功
老师在副板书上画简图,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这样的装置没有检测到电流
说:物理上的电路是闭合的,两个烧杯之间相当于断路了。
板书 ③形成闭合回路
师说:挑一个原电池来做个演示实验,大家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 1 ——铜放入同杯稀硫酸(无气泡)
2 ——锌放入稀硫酸(锌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3 ——用导线连接(铜片有气泡,也许有学生会提出锌片上也有气泡,那么就说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这将作为以后学习选修4的一个伏笔,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与我继续交流。)
投影:
说:这两套装置唯一的区别是有没有导线,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小小的导线怎么就造成不同现象呢。先看气泡的问题。
实验1:1、发生了什么反应? (学生口述方程式)
师:气泡就是氢气啦,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了氢气
2、什么物质失去电子? (锌)
师:由于锌与氢离子直接接触,所以氢离子在锌表面直接获得电子,氢气就在锌的表面产生了。
实验2:1、气泡是什么物质? (氢离子得电子生成了氢气)
2、什么物质失去电子? (锌)
3、锌通过什么路径把电子转移给氢离子?
投影:连贯动画
投影:分步动画
分步动画1——说:在稀硫酸中,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做无规则运动,当锌和铜插入溶液并用导线。
分步动画2——电子转移
说:锌失去的电子沿导线传导到铜片表面。
问:结合电学的知识,如何判断装置的正负极?
说:电子带负电,它的流动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锌为正极,铜为负极。
幻灯:电子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
板书:3、工作原理 负极: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说:锌离子带正电,使锌片周围有大量正电荷,会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硫酸根离子。电子带负电,铜片表面有大量负电荷,会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氢离子。
投影: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分步动画4——离子移动
说:这样,氢离子和锌片就分开了,氢离子在铜片表面得到电子,所以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分部动画5——产生气泡
问: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板书:正极:2H+ + 2e- = H2 (还原反应)
问:这是正负两个电极的电极反应式,那么整个装置的总反应是怎样的呢?
板书:总反应。。。。。。
问:两个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同,装置的唯一区别就是导线。为什么1没有电流,2有电流呢?
说:这个实验中,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和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是在同一个区域进行的。
而这套装置呢,锌在这边失去电子,氢离子在那边得到电子,这就使得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电子的转移是通过导线从锌片定向地移到了铜片,从而形成了电流。
这样化学能就转化成了电能,所以说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必须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在不同区域进行,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板书:化学能 原电池 电能,在箭头下方加上“氧化还原反应”
师说: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呢?一般来说,两个电极中,金属性较强的作负极。比如咱们这套电池,锌-铜,锌比较活泼,所以锌作负极。
学生:分析之前的这几套装置的正负极。
师说:咱们这堂课的主题内容已经讲完了,你们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呢?
还有什么疑惑?(实用性)
(请学生口述)
师说:每一种科技产品,从实验室研究到产品生产,都需要解决许多实用性的问题。电池经历了一步一步完善的历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微视频:电池的历史
师说:“人类改进科技,科技改变生活”,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和发明出更加神奇、好用的电池。
谢谢大家,下课。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实验内容: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制作原电池,借助电流表检验是否产生电流。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石墨、玻璃棒、酒精、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导线、电流表
注意事项:1、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推导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2、更换溶液时,电极必须清洗干净。
3、采用试触法检测电流。
实验记录:
序号
电极
溶液
是否产生电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验分析:用控制一个变量的方法,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中,对电极、溶液有何要求?
实验结论:
理论分析
现象:
离子反应方程式:
现象:
思考:对比两组实验的实验现象,分析气体产生的位置不同的原因。
练习
2. 现将A、B、C、D四种金属片,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上有气泡产生;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发生还原反应;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根据上述情况,回答问题:
1)在①中,金属片 发生氧化反应;
2)在②中,金属片 作负极;
3)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则金属片 上有气泡生成;
4)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学无止境 分析这个原电池的实用性,了解电池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