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有4个原子
C.两种反应物均属于化合物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2.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KOH、NaCl、Ba(NO3)2
B.Na2CO3、BaCl2、NaNO3、稀HCl
C.Na2SO4、Ba(OH)2、NaOH、稀HNO3
D.BaCl2、NaOH、MgSO4、KNO3
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则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4.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CH3COOH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H2O
C.能与铝粉反应生成H2 D.能与乙醇反应生成H2O
5.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放置1周 放置1周 放置1周 放置1小时
现象 铁钉表面生锈 铁钉表面光亮 铁钉表面光亮 铁钉表面光亮
A.①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都有关 B.②③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C.①③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D.①④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
6.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汽车轮胎 B.塑料油桶 C.玻璃啤酒瓶 D.不锈钢餐具
7.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A.1种 B.4种 C.2种 D.3种
8.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的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已知,氯化钡溶液为中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含碳酸钠 B.O~a段,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O~a和a~b段的现象完全相同 D.c点的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
9.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质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推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同一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③氢氧化钠溶液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A.②③⑤ B.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分析或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
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该可燃物一定是H2
B.某物质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物质一定是较活泼金属
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因为CO2能参与光合作用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含泥沙)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
1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自行车链条涂油可以防止链条接触水从而防止金属锈蚀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使用的铅笔芯是用金属铅制成的
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CO 在空气中点燃
B 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加水
C O2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某同学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物质类别和构成的角度分析,铁钉、 与稀H2SO4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
(2)上述 (填序号)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两者能够反应,你的操作是 。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1)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
(3)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
16.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空气中的 可用于食品防腐。
(2)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纯铜与黄铜相比较 的硬度更大。
(4)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可用 。
17.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填名称)。
(2)该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 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 (填“40”或“10”)mL刻度处。
(3)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易生锈,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现象 。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硝酸铝、硝酸铜、硝酸银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B.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银、铜、铝
C.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Al3+、Fe2+、Cu2+,可能有Ag+
D.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3+、Fe2+、
18.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1)北宋《浸铜要略序》记载:“山篥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请用化学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2)铝的抗腐蚀性好的原因,用化学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19.堪称交通工程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设及通行涉及到许多的化学知识。
(1)制造大桥护栏和斜拉索等重要器件要用到钢、玻璃钢和橡胶等多种材料,其中玻璃钢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 发生反应而生锈。
(3)大桥施工过程中用乙炔(C2H2)燃烧的火焰来焊接金属,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港珠澳大桥没有正式通车之前,珠海、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车程需要花上三个小时,现在通车之后只需要30分钟,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人民的来往,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减缓 (填序号)。
A 雾霾天气 B 温室效应 C 赤潮的形成 D 酸雨的形成
三、实验题
20.下图是三种可燃物与集满的氧气发生反应的装置,分析讨论:
(1)装置A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2)装置B中,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时,应该由上而下 伸入(填“快速”或“缓慢”);
(3)要证明装置C中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该集气瓶中的氧气最好用 法收集。
(4)上图所示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需要点燃 C.都生成气体
2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如碳酸钙,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d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 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若需要将产生的氢气经干燥后,再用D装置收集,当D装置的瓶口向下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该是:a→b→c→ (选填“f”或“g”)。
(3)用烧杯稀释浓硫酸时,应向烧杯中倒入的物质是 。B装置中使用过的浓硫酸经稀释后形成稀硫酸,例举稀硫酸的一种具体用途为 。
四、计算题
22.某超市卖的纯碱(Na2CO3)产品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定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盐酸100g,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Na2CO3+2HCl=2NaCl+H2O+CO2↑)
(1)生成二氧化碳 g。
(2)使用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即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2个原子,则4个X分子中含12个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2.B
【详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K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且均不与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2SO4、Ba(OH)2反应能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SO4与BaCl2、NaOH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法鉴别BaCl2、NaOH,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选项错误,故选B。
3.A
【详解】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在氢之前,乙的活动性在氢之后,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的活动性比银强,丙的活动性比银弱,所以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故选A。
点睛: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氧气,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4.D
【详解】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A、CH3COO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B、CH3COOH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H2O,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C、CH3COOH能与铝粉反应生成H2,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D、CH3COOH能与乙醇反应生成H2O,不是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无其他试管与①形成对照实验,无法得出结论,选项错误;
B、②③实验存在两组变量,且铁钉均未生锈,无法判定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选项错误;
C、①③只有一组变量氧气,且实验结果不同,则能说明铁生锈与该变量即氧气有关,选项正确;
D、①④实验中存在两组变量,即氧气浓度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无法确认铁生锈与哪个变量有关,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铁生锈与氧气浓度和水有关,实验探究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控制一组变量变化,其余条件均相同,若造成实验结果不同,则说明该结果由该唯一变量导致。
6.D
【详解】A、汽车轮胎由合成橡胶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错误;
B、塑料油桶由塑料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玻璃啤酒瓶由玻璃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不锈钢餐具是铁碳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排在氢前面,Cu排在氢后面,所以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Cu不能和稀硫酸反应。FeSO4溶于水,又由于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FeSO4和H2SO4,溶质有两种。故选C。
8.A
【详解】A、a点沉淀质量开始出现变化,说明a点后加入稀硫酸,所以加入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碳酸钠与氯化钡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说法正确;
B、O~a段,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钡,所以溶液pH保持不变,说法错误;
C、O~a段,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a~b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两段实验现象不同,说法错误;
D、c点中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说明钡离子已经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生成氯化钠,含有阳离子只有钠离子、氢离子,说法错误。
故选A。
9.B
【详解】①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故错误;
②同一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可能是原子、分子和离子,如氖原子、水分子,故错误;
③碱溶液之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故和所有的碱溶液一样,也能与酸反应,故正确;
④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但有铵根离子,属于盐类,故错误;
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故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含有H元素,但可燃物中不一定有氢气,选项错误;
B. 某物质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物质可能是较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选项错误;
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是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 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因为CO2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选项正确。故选D。
11.A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点燃的方法无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
B.溶解、过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蒸发可以从滤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能达到目的;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溶液,最后通过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屑和反应生成的铜,能达到目的;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睛】
12.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其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链条涂油可防止链条与氧气和水接触,从而防止金属锈蚀,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中不含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A、一氧化碳虽然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够被点燃的,A错误;
B、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而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B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会复燃,C正确;
D、磁铁可以吸引铁粉,不能吸引铜粉,D正确。
故选A。
14. 硫酸钠 A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Ba(NO3)2+H2SO4=2HNO3+BaSO4↓
【详解】(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铁属于单质,与稀硫酸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实验没有必要做。
(2)上述物质中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两者能够反应,你的做法是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两者能够反应。
(3)Ba(NO3)2溶液和稀H2SO4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H2SO4=2HNO3+BaSO4↓。
15. 铁、铜、金 金属材料 刷漆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详解】(1)“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说明金很不活泼;铜镜表面有铜锈,说明铜较活泼;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说明铁最活泼,故填:铁、铜、金。
(2)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生锈,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刷漆,隔绝氧气和水,故填:金属材料;刷漆。
(3)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故填: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16. 氮气 肥皂水 黄铜 氢氧化钙
【详解】(1)空气中的氮气无毒,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则该水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则该水是硬水,因此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3)合金的硬度一般情况下大于组成它的成分的硬度,因此纯铜与黄铜相比较,黄铜的硬度更大。
(4)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可用氢氧化钙,这是因为氢氧化钙显碱性,并且价格较低。
17.(1)汞
(2)40
(3)红棕色的铁锈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
(4)AD
【详解】(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2)因为铁丝绒生锈消耗量筒内的氧气,又知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因此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40mL刻度处;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的铁锈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
(4)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 Fe> Cu> Ag,铁能置换出银,当银完全置换出来后,还有铁才能继续置换出铜,不能置换出铝,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硝酸铜、硝酸亚铁,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进入溶液后,形成Fe2+显浅绿色,该颜色不明显,在有较多Cu2+时观察不到浅绿色,若滤液为浅绿色,则硝酸铜已被完全反应,此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铝、硝酸亚铁,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有铁(铁可能有剩余,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不可能含有铝(铁不如铝活泼,置换不出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C、 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铁无剩余,此时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铁和铝,则滤液中一定有Al3+、Fe2+,可能有Cu2+、Ag+,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则铁过量,溶液中的硝酸铜、硝酸银被完全反应,铁反应后进入溶液中,形成Fe2+,滤液中一定含有Al3+、Fe2+、 ,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
18.
【详解】(1)由题中信息可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铜,即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铝的抗腐蚀性好是因为在铝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即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复合材料 氧气、水 ABD
【详解】(1)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塑料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
(2)铁与氧气、水接触时会发生锈蚀,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而生锈;
(3)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物质,大量排出CO2,会造成温室效应,大量排出SO2等酸性气体,会形成酸雨。颗粒物的排放,形成雾霾天气,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
20.(1)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缓慢
(3)向上排空气法
(4)AB
【详解】(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木炭燃烧时,为了防止氧气逸出,应将木炭缓慢伸入。
(3)若想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则应收集干燥的氧气,又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A.三个反应都是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正确;
B.三个反应都需要点燃,该选项正确;
C.铁丝燃烧生成的是固体,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B。
21.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Zn+H2SO4=ZnSO4+H2↑ 置换反应 g 浓硫酸 除铁锈
【详解】(1)检验碳酸盐的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是一种碳酸盐,通入石灰水是用长导管,让气体与石灰水充分反应。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d连接,让生成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反应,若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将D瓶口向下时,应从g(长)导管进气;
(3)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因此用烧杯稀释浓硫酸时,应向烧杯中倒入的物质是浓硫酸;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22. 4.4g 7.3%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
设所用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7.3%
答:(1)生成二氧化碳 4.4g。
(2)使用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