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 、选择题
1.三种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白细胞
2.如图是人血涂片观察模式图,①②③代表血液中的血细胞,其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③
3.如图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
B. ②是最小的血细胞, 有运输氧的功能
C.如果某人患有炎症, ③的数量会高于①
D.如果某人患有贫血, 可能是①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4.下表是郦同学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内容, 这位同学应该注意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 )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红细胞计数 2.3 3.5~5 1×1012L
2 血红蛋白 75 110~150 g/L
3 血小板计数 205.5 100~300 109/L
A .碘 B .硒 C .铁 D .锌
5.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箭头下方血管表示动脉的是( )
第 1 页(共 11 页)
A. B.
C. D.
6.小苛在学习科学时进行如下的分、整理, 其中科学的是( )
A.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金→铜→锌→铁→铝→镁
B.体循环的路径: 右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C.食物经过消化道的路径:口腔 →咽→ 胃→食管→大肠→小肠→肛门
D.常见物质分类的顺序:物质→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
7.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有动脉瓣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 ”时,针头刺入动脉
8.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为 ABO 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
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已知丙的血型为 B 型。那么( )
A.甲的红细胞上有 B 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
C.丙的血清中有抗 B 凝集素 D.甲的血型是 AB 型
9.当我们的皮肤不小心被划破后会流血,流出的血液一会就能凝固, 起凝血和止血作用的主要是下列
哪种成分(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0.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A.B、C、D 表示心脏的 4 个腔,数字表示血管。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第 2 页(共 11 页)
A.肺循环可表示为:C→D→2→3→5→A
B.在 A.B、1、5 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体循环可表示为:B→ 1→7→6→C
D.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二 、填空题
11.血液的功能是
12.手静脉识别是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红外线照射, 流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形
成静脉分布图像,提取其特征并储存,然后用于比对。其过程示意如下:
(1)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能帮助红细胞运输 ,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2)从遗传角度分析, “静脉分布 ”这个性状是由 所控制的。
(3)手指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
科普文章中摘录有关人体静脉的描述,其中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
A.A.同一个人的手指静脉分布特征在成年之后终身不变
B.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形状复杂, 难以窃取
C.手指静脉识别是通过红外线对手指进行照射
D.若手脱离人体, 静脉血管中的血液特性会发生变化,致使无法获取静脉图像
13.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 A.B、C 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过程。请回答以下 第 3 页(共 11 页)
问题:
(1)肺泡内的 B 气体进入血液后,能够与甲细胞结合,则甲细胞是 。
(2)复方丹参含片是一种含化剂,能自人体舌下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有效成分吸收完全、起
效快, 三分钟迅速解除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 在临床应用中适用于急救、治疗和保健。该含化剂
最先进入心脏的 。
三 、实验题
14.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请据图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 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 ”“减小 ”或“相同”)。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
情况下 (填“增高 ”“减小 ”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 3 600 米, 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 在平静状态下,心
第 4 页(共 11 页)
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 (填
“增高 ”“减小 ”或“相同”)。
(4)在某次户外比赛中,甲运动员受伤而失血过多, 急需输血, 现有乙、丙、丁三人愿意为甲输血, 医生用 B 型血的血清检验 4 人的血型,结果只有甲、乙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
定,只有丁能为甲输血, 则乙的血型是 。
A.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5)已知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能释放 16 千焦的能量,某举重运动员在一次比赛时,将 180 千克的杠铃从地面举到 2 米高处, 需消耗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克(g 取 10 牛/千克,并设举重的
能量全部来自体内葡萄糖的有氧代谢)。
四 、解答题
15.每年 9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心脏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心脏。如
图为血液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起始于心脏的[C] ,可以将养料和氧气
输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 并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
(2)肺循环可以将含二氧化碳多的血液运送到肺部,经过气体交换,更换为 (填“动脉血”
或“静脉血”)。
(3)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扁桃体炎,药物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A] 药物需要经过心脏
次才能到达扁桃体。
第 5 页(共 11 页)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考查血液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无细胞核, 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正常成年 男子的红细胞数量为 450-550 万/立方厘米, 平均为 500 万;成年女子为 380-460 万/立方厘米,平均 为 420 万; 白细胞无色, 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 米 5000-9000 个;血小板无核, 又称血栓细胞。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 10-30 万/立方厘米, 由于血小
板非常小, 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
故答案为: C
2.
解:①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③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②血小板
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故选: A.
3.
解: A. ③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 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 对人体 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A 错误。 B、②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B
错误。
C、如果人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但是③白细胞的数量不会高于①红细
胞。 C 错误。
D、人体①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会出现贫血现象, D 正确。
故选: D。
4.C
【解析】将血常规化验单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补充的微量元素。由血常规检查报告单可看出: 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为: 3.5~5,
而测定值为 2.3,那么郦同学的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110~150,而测定值
为 75,郦同学的血红蛋白的数量也低于正常值,因此可以判定该同学贫血。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
第 6 页(共 11 页)
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铁的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需补充铁元素丰富的食物。
故选 C。
5.C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 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
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
故选 C。
6.D
【解析】分析】结合四个选项的具体知识点分析即可。
A. 该六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为:金 →铜→铁→锌→铝→镁, 故错误。
B、 体循环的路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右心房 ,故错误。 C、 食物经过消化道的路径为: 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大肠→肛门 ,故错误。 D、 常见物质分类的顺序:物质 →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 ,故正确。
故答案为: D
7.A
【解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
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 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故 A 正确;
B、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无瓣膜,故 B 错误;
C、毛细管内血流速度非常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故 C 错误;
D、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 容易止血, 所以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 ”时,针头刺
第 7 页(共 11 页)
入静脉,故 D 错误.
故选: A.
根据各种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分析解答.
8.B
【解析】在 ABO 血型系统中, A 型血的红细胞含有 A 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 B 凝集素,B 型血的红细胞 含有 B 凝集原, 血清中含有抗 A 凝集素, AB 型血的红细胞含有 A.B 凝集原, 血清中含不含有抗 A.抗
B 凝集素, O 型血的红细胞不含有凝集原, 血清中含有抗 A.抗 B 凝集素。
丙的血型为 B 型,含有抗 A 凝集素, 丙的红细胞能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甲的血型可能是 A 型或 O 型, 而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所以甲为 A 型血,根据题意甲、乙、丙三 个的血型各不相同, 分别是 ABO 血型系统中的一种,因此乙为 O 型血, 而 O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凝
集原, 血清中含有抗 A.抗 B 凝集素,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9.C
【解析】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A 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可以杀死病菌,B 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C 符合题意。
D、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0.A;
二 、填空题
11.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以及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解析】血液能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再将组织的代谢产物运送 至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血浆中含有的多种免疫物质以及血中的淋巴细 胞, 均具有免疫作用,有些白细胞对微生物与机体坏死组织, 具有吞噬分解作用, 为机体的防御功; . 血小板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破碎时, 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为机体的保护功能; 皮肤内的血管
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增加和减少血流量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故答案为: 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以及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第 8 页(共 11 页)
血液有运输、防御保护的功能, 此外,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12.(1)氧气
(2)基因
(3)A;B;D
【解析】 (1)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
(2)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把血液从全身各回到心脏的血管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 弹性小。
(1)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
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从遗传角度分析,“静脉分布 ”这个性状是由基因所控制的。
(3)同一个人的手指静脉分布特征在成年之后终身不变、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 形状复杂, 难以窃取、 若手脱离人体, 静脉血管中的血液特性会发生变化,致使无法获取静脉图像支持, 手指静脉识别被认 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识别是通过
红外线对手指进行照射与手指静脉识别的安全性没有关系,故 ABD 正确符合题意。
13.(1)红细胞
(2)右心房
【解析】根据人体的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 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
C 是营养物质; 过程①是消化过程、过程②是吸收过程; 甲细胞是红细胞、乙细胞是组织细胞。
解: (1)在人体的血细胞中,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故肺泡内的 B 氧气进入血液后,能
够与甲细胞结合,则甲细胞是红细胞;
(2)药物无论是吃、含、打针、静脉注射, 都首先进入人体的体循环处的静脉血管, 然后汇入到上下腔
静脉, 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红细胞;(2)右心房。
三 、实验题
14.(1)增高
(2)减小
(3)减小
第 9 页(共 11 页)
(4)D
(5)0.225
【解析】根据血液循环及血液循环过程中气体交换相关知识解题。
解: (1)在剧烈运动时, 人体需要的能量多,呼吸急促, 心脏搏动显著加快, 是为了给呼吸作用提供充
足的原料, 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增高;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阻止了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
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减小;
(3)由于西藏拉萨市海拔高,空气稀薄,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比例极小, 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
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减小;
(4)B 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 A 凝结素, 而甲、乙红细胞与 B 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甲、乙红细 胞中均含有 A 凝结原,则甲、乙的血型可能为 A 或 AB;丙、丁红细胞未与 B 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说明丙、丁红细胞中不含 A 凝结原, 故丙、丁血型可能为 B 或 O 型。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定, 只有
丁能为甲输血可知, 甲的血型一定为 A 型,丁的血型一定为 O 型, 乙的血型为 AB 型;
(5)W=GF=mgF
=180kg×10N/kg×2m
=3600J,
3600J÷16000J×1g=0.225g
故答案为:(1)增高;(2)减小;(3)减小;(4)D;(5)0.225。
四 、解答题
15.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
解:(1)体循环的起点是 C 左心室, 终点是 A 右心房,可以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并
第 10 页(共 11 页)
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
(2)肺循环起如于心脏的 B 右心室,可以将含二氧化碳多的血液运送到肺部,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 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血液由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含
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
(3)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药物到达扁桃体经过的途径是: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A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颈动脉→扁桃体,
因此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A 右心房, 需要经过心脏 2 次才能到达扁桃体。
故答案为:(1)左心室。
(2)动脉血。
(3)右心房; 2。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