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0: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2.历史解释:通过解读15世纪亚欧传统商路的路线地图以及马可波罗行记中的记载,理解欧洲人在15世纪掀起航海探险的动因。 3.时空观念:通过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示意图,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欧洲人开辟的航线。 4.家国情怀:通过中国梳理全球化的进程引导出中国的“一带一路”,由历史思及未来,关注当前时事热点,树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学难点 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酝酿 二、启航 三、连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厨房作为导入,营造氛围,询问学生平时在家是否做饭?都会用到哪些调料呢?从而导入新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有、柴米油盐等等 将新课与生活相联系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以致用。
一、酝酿 全球航路的开辟首先是哪个地区的人开辟的呢? 为什么是西欧而不是亚洲或美洲呢? 对,这说明资本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因,那么资本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力量呢?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 材料一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的观点是什么? 假设大家是欧洲的商人,你们会在欧洲出售什么商品赚取的利润最多? 为什么是香料而不是丝绸呢? 没错,香料对欧洲人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 材料二 看似不起眼的胡椒,却是家家餐桌必备。在中世纪时,更是欧洲达官显贵们的最爱、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黑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商人们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 ——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同学们解读的都很准确,那么香料的获取是十分艰难的,它必需经过哪里? 既然要经过这些传统商路,香料的价格必然会上涨,作为商人又该如何做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呢? 很好,要想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就必需绕过传统的亚欧商路,然而这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呢? 那么就只能往大海方向出发,在这里老师做个投票的调查:大家是否愿意前去开辟新航路。 从投票的结果看大部分同学们还是愿意去开辟新航路的。那么在前往大海的途中到底会经历什么样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视频播放完毕了,现在老师再让大家选一次,是否还坚持原先的决定。 从投票的结果看,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生了动摇,也有一些同学仍然坚持原先的选择,我们简单做个采访,为什么大海那么危险还愿意去呢? 乙同学,你怎么知道东方有黄金呢? 没错,马可波罗曾经来过中国,还写一本传记,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片段 材料四 “(东方的国家)出产如胡椒、肉豆蔻、甘松香油,生姜、荜澄茄、丁香和其它一切有价值的香料和药材,因此有许多商船装载商品前来交换,并且获得巨大的利润。这里收集的黄金的数量多得无法计算,甚至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马可波罗游记》 16.从马可波罗的行记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1.西欧 因为欧洲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追逐利润 香料 香料是西欧人生活的必需品 香料非常珍贵犹如黄金一般,是贵族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地中海与阿拉伯帝国境内 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不容易,尤其寻找其他的陆路的话是十分困难的,有可能会迷路甚至遇到战争 使用平板进行投票 观看视频 投票 甲:我不纯粹为了赚钱,有一份原因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乙:因为东方有黄金 马可波罗说的 16.东方黄金遍地 以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穿插其中的提问不仅不会枯燥,反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的图片与多角度的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复杂背景。 通过投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当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心情。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二、启航 过渡:在黄金的刺激一下,第一批航海家带着梦想出发了。 1.活动1:结合地图,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从空间角度归纳航海家主要功绩 2.同学们仔细观看一下这四位航海家有什么共性? 3.可是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哥伦布为什么不向意大利王室寻求支持呢?我们来看一个资料卡片: 哥伦布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是信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后裔。年轻时十分推崇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他对此也深信不疑,并曾向意大利当局申请过向西探寻“新世界”的资助,但被当局断然拒绝。在到处游说了十几年后,1492年,西班牙王室最终答应资助哥伦布,使他的向西航行计划得以实施。 ——摘编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4.意大利的王室为什么不支持哥伦布呢?请同学们结合地图等信息,说明意大利无心开辟新航路的缘由。 5.除了动机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导致西葡两国率先走向开辟新航路呢,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张地图,对比分析意大利与葡、西在其他动因与条件上的差异。 6.那信仰方面是否有不同呢?展示材料: 1302年,持续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这是欧洲教权一个衰落的转折点。东侵前高度膨胀下的教廷欲要实现基督教大一统,但结果却造成民不聊生,加上自身的贪腐,使其权威大为削弱,失去了民心。 ——《世界古代史》 7.第一批航海家率先开辟了新航路之后,许多航海家紧随其后,陆续开辟了许多其他航线。 活动2:对比下方两张地图,讨论指出其他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新变化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与达伽马共同开拓了欧亚贸易新的主干道、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都接受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3.意大利王室拒绝了哥伦布的请求 4.意大利本身就是地中海线路的垄断者,缺乏开辟新航路的动力 5.15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完成了统一,拥有强大的王权与中央政府。相比较之下,此时的意大利四分五裂,中央政府的权力较为弱小 6.有很大的不同,意大利未有向东方传教的动力。 7.①参与国家更多 ②覆盖范围更广(从中低纬度到高纬度) 以地图帮助学生识记新航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思考问题。 通过分析意大利未能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与动机,并为其他航路的开辟做铺垫
三、连接 1.这些航线的开辟又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观看以下两张地图。 2.那么全球由孤立走向密切联系,谁在其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呢? 3.那这些航海家是否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成为富翁呢,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命运的结局。 4.这些航海家的命运大多都是非常凄惨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开辟新航路的地位。也正因为他们存在,孤立的世界开始一步步走向整体,人类的命运也由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习主席所说:“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一带一路” 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 ——习近平 课堂的最后,老师想用阿克顿的一句话来结束课程:世界的连接似乎是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偶然,偶然的背后正是时间与空间两种力量汇集而成的必然。——摘编自[英]阿克顿《近代史读本》 1.世界上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起了全球范围的直接联系。 2.航海家 3.一片唏嘘 由于课程设计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放在第7课,因此仅以世界地图的变迁生动展示全球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并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升华主题。
课堂小结 本课一共讲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新航路从酝酿到启航,这个过程需要动机与条件的满足。当众多的航海家前赴后继地前往开辟新航路的同时,整个世界开始连接。至于连接后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相约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梳理课堂的结构,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加之情境创设、主题引领,以航海路的开辟、启航、连接为基本线索,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为了避免材料的单一,通过任务驱动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避免“灌输式”教学,渗透核心素养。 本课内容内容相对较少,且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一节课时间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本课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问题相对较多,所以对学生的学情要有足够了解,以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容易造成各个环节时间超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