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作品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情节
主要人物
主题
第一人称
作者名片
茹志鹃(1925—1998)
当代著名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
学习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立足文本,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深入解读人物的精神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诗化小说,通过品鉴人之美、意象之美、主题之美,构建多维度的审美评价体系。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小说主题,思考青春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茅盾评论《百合花》:“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孙犁评论《哦,香雪》:“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名家评价
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
诗化小说
梳理情节,了解故事梗概
《百合花》主要故事情节
梳理情节,了解故事梗概
《哦,香雪》主要故事
情节
梳理情节,了解故事梗概
开启一场寻美之旅
人物美
意象美
主题美
诗化小说
活动一:
寻美,评选青春人物
文学社新一期校刊的主题为“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现邀请你从《百合花》和《哦,香雪》中推荐一位最美的中国青年,作为新一期的校刊封面人物,并说明原因。
“最美诗化小说”寻美之旅已经开启,让我们共探青春人物之美!
最美的中国青年候选人
通讯员
新媳妇
“我”
《哦,香雪》
《百合花》
香雪
凤娇
分析最美青春形象
请圈画描写人物语句和关键词,批注人物描写方法,准确概括人物形象。
篇名 人物 主要性格
《百合花》 通讯员
“我”
新媳妇
《哦,香雪》 香雪
凤娇
淳朴善良、腼腆羞涩、体贴群众、不畏牺牲、舍己救人
美丽腼腆、深明大义、淳朴善良
热情、开朗、能干
纯洁真诚、渴求进取、淳朴自尊、坚毅执着
质朴、胆大率真、性格泼辣
通讯员被评选为“最美的中国青年”的推荐词
推荐词
一枝野菊花,两个硬馒头,战火纷飞下,你的眼里是热爱,你的心里是温暖。一声快趴下,全身扑危难,青春绽放中,你的英勇撼寰宇,你的大义照汗青。
活动二:
寻美,品味诗化意象
青春里的意象是独特而多元,因为每个人的青春印迹不同,采用的意象也就不同;意象里的青春是特定而鲜明的,因为每一代人的人生际遇不同,留下的情感也有差别。
你从《百合花》和《哦,香雪》中推荐最美的意象,并说说意象背后的深刻含义。
物象藏深意
百合花 表层含义:百年好合
纯洁无瑕的性格美
军民之间的人情美
战争年代的人性美
百合花
物象藏深意
铅笔盒作为一个文具,自然可以看成知识的象征。对知识的追求,正是1980年代初现代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上最响亮的话语,乡村中学生香雪的铅笔盒故事,不能说没有呼应关于现代化的历史诉求。
(毕光明,《文明落差间的心理风景一重读铁凝<哦,香雪>》)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香雪铅笔盒阶段’是一个必经的少年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起点,才会有未来的辉煌。”
(程翔《语文建设》2019年第11期)
物象藏深意
“自动铅笔盒”
象征现代文明
象征知识、文化
象征自尊、自信
蕴含着摆脱落后、融入现代文明的渴望;
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表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写作背景
闭塞
落后
传统
传统文明
开放
进步
现代
现代文明
火车——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活动三:
寻美,置身诗化景致
《百合花》“月”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景物描写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心情
《哦,香雪》“月”
74段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木,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75段
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81段
77段
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76段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哦,香雪》“月”
月光是香雪内心成长历程的见证者。
这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坚定
不再害怕
害怕
犹豫
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
香雪的心理变化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第72段)
阴森恐怖
害 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束束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束束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第75段)
恬静温和
不 怕
香雪的心理变化
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第76段)
迷茫沉默
担 忧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
明快活泼
坚 定
小结
篇目 《百合花》 《哦,香雪》
45段
74、75、76、77、81段
①满月、野火、照明灯,展现了战场的氛围,烘托了“我”对敌人和战争的憎恶之情;
②环境描写突出“白夜”,彰显攻击战难打,为通讯员牺牲作伏笔。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城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景物
出处
作用
总结
月色
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①烘托人物心情;
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
⑤开头:引出下文内容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
结尾: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使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①象征或暗示主题;
②深化主旨
自然环境作用
位置 作用
在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生存环境、社会关系;②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出场前 引导人物出场,暗示人物身份
人物描写中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中 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为背景 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社会环境作用
﹏
﹏
﹏
﹏
﹏
﹏
﹏
﹏
﹏
鉴赏标题内涵与作用
情节上
电影片名我来定
以“百合花”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文章几次出现百合花被子,与文章内容呼应。
形象上
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的人物形象;
主题上
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效果上
给读者以百合花般纯洁美好的印象,引起读者兴趣。
高考链接
理解标题意蕴
例: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表层义
“百合花”是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新媳妇唯一的嫁妆),也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深层义
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百合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洁、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电影片名探讨:可以去掉“哦”字?为什么?
如何理解标题“哦,香雪”中的“哦”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哦”是一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
1、可以是恍然大悟的“哦”,明白了香雪这样一个形象和品格;
2、可以是惊讶的“哦”,在众多人物中,香雪是很特别的一个,为了换取铅笔盒,一个人小姑娘走了三十里的夜路,这种举动让人惊讶;
3、也可以是赞叹的“哦”,赞颂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
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考点:小说标题作用类
一、环境角度
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二、情节角度
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三、形象角度
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主题角度
是否作为线索;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五、技巧角度
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读者角度
小说以“哦,香雪!香雪!”反复呼告收结的好处?
① 结构上:
呼应题目“哦,香雪”,富有诗意。
② 内容上:
紧承上文,写姑娘们的呼唤与山的回音交织,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③ 情感上:
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有对香雪美好心灵的赞叹,有对贫穷落后的怜悯和现代文明的召唤等。
④ 读者阅读效果上:
意犹未尽,更能引发读者的沉思。
活动四 :
寻美,感悟诗化主题
主题对比
战争岁月的青春
改革开放时的青春
《百合花》
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以及普通人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
《哦,香雪》
展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也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绚烂的青春之花
小通讯员把青春献给了他热爱的战友、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战争年代的一朵圣洁的百合花。
香雪甩掉了青春的羞涩,勇敢地去追求心中的理想,是改革开放时期封闭的台儿沟一朵自我意识觉醒的自尊的花。
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一个精神缩影,在各自的时代谱写着青年人的青春乐曲。他们身上有着青年人的血性,有着青年人的善良,有着青年人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并且都能为各自心中的理想而忘我地追求。
香雪为了追求生命中的那束光而独自穿过三十里夜路,在跌跌撞撞中克服恐惧坚定目标完成成长。如果说解放战争时期带来了中国的新生,那么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重新焕发生命力,就进入到了青春时期。这样一个成长发展变化,是以山村的变化为窗口。台儿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开始苏醒思考,并以香雪为代表,开始朦胧的意识觉醒,然后慢慢地走过摸索期,在摸索中成长,其实就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在世界浪潮的冲击之下,逐渐的苏醒、思考,然后慢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国家的青春。
活动五:
寻美,绽放青春花蕾
张桂梅:桂花、梅花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一代代优秀的中国青年,以赤子之心,唱响青春之歌。
青年们,你的青春将如何绽放呢?
如果用花朵形容你的青春,你会选择什么花?
青年是最美的花,是中国最好看的风景,他们心里有“火”,眼中有“光”。“火”是蓬勃的生命力,“光”是睿智的远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品质,推动着中国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下,同样涌现出优秀的、满怀理想的中国青年,在祖国边疆守卫的战士、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武警官兵、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的大学生志愿者……数不清的优秀青年,唱不完的青春赞歌,身怀远大理想的青年人正积极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课堂结语
作业:
沿着泛黄的照片寻找属于曾经的青春印记;面对人生的高山,我们看到了奋斗的方向,也看到的青春最美的模样。请同学们用一个物象写意我们如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