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名著的热爱。
4.拓展阅读相关情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内容,品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技法探究。
教学方法:沉浸式阅读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快速阅读:一句话述情节 导人:我们中国人有句众人皆知的大俗话,叫做“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句话出自名著《红楼梦》。那么刘姥姥在大观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述情节。 预设: 凤姐联合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个笑儿。 刘姥姥哄老太太开个心儿。 小结:豪奢贵族,诗书之家,这些太太小姐们平时或者诗情画意或者循规蹈矩的生活,因刘姥姥的到来而有了别样的体验。我们赶紧跟着去看看,这场笑剧到底好不好笑。 二、聚焦细节:多角度“寻开心” 1.这场笑剧演出效果如何?何以见得? 提示:梳理文中多次众人“笑”的场景和细节。 2.玩味课文中的“笑”的场景,尤其是第7段,旁批说:“此处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 明确: (1)妙在展示了人物的层次和类别。对众人的笑从无法克制到克制进行层次划分,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桌边吃饭的包括喝茶的薛姨妈等各种笑翻了的举动,以彻底放松、难以克制为特征。第二层是在旁边站着伺候的丫鬟婆子,她们也都笑得弯腰屈背,不同的是,她们有的躲到外面蹲下去笑,有的忍住笑上前给主人换弄脏的衣服,这样的退出和上前行为,多少显示了一些笑与克制的兼而有之。第三层就是王熙凤和鸳鸯两人,能够努力克制自己,忍住不笑,继续着这幕喜剧的“导演”工作。 (2)妙在初步展示了众人不一的性格特点。比如林黛玉体弱多病,经不起大喜大悲的折腾,所以容易笑岔气。而长辈贾母和王夫人都知道是王熙凤等在搞鬼,本来都可以来数落她,只不过贾母首先顾及的是滚到她怀里的宝玉,当然自己也处在大笑的剧烈震荡中,还来不及数落王熙凤,等缓过一阵后,才来笑骂凤丫头这个“促狭鬼”;王夫人则是笑得想说而说不出来。再比如,同样是依靠老人,贾宝玉是滚到贾母的怀里,而惜春是拉着奶母叫揉揉肠子。两人动作幅度、闹出动静的差异,还是跟各自的性格、地位有一定关系。(提示:类似的分析点到即可,不能绝对化,更不能完全用人物固有的性格来倒推人物的行为,甚至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地加以坐实。) (3)妙在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这波大笑的人员当中,没有写到薛宝钗和贾迎春。她们明明身处现场,作者为何一笔不提?薛宝钗是冷美人,而且一直以庄重大度见长,所谓“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面对这样恶作剧式的玩笑,她完全可能出于一种兴趣上的抵触而不笑,这样才能够体现她的层次与品味。贾迎春是一个对生活稍显迟钝的人,林黛玉进荣国府时就介绍道:“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她是一个能在“抄检大观园”时静静地阅读《太上感应篇》的人,作品中鲜少有写她发自内心的笑。如果说薛宝钗可能是自觉不笑的话,那么贾迎春就是不懂得笑,这个场面尽管有趣得很,但也并不是她能够理解与感受的。此处让学生稍作想象,以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不必定论。 3.这场笑剧为何这么好笑? 明确; (1)凤姐和鸳鸯设计巧妙且配合默契。 无论是让刘姥姥饭前致辞还是用金筷子夹鸽子蛋,都是融在宴席上的自然流程,没有溢出吃饭这个主干情节而进行额外加戏的策划,没有吊足旁人的心理期待,且众人中只有凤姐、鸳鸯和李纨知道,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众人才会措手不及,又忍俊不禁。其次凤姐洞察人性,她了解刘姥姥的阶层,深知刘姥姥此行目的,她料定无论她怎样要求刘姥姥,都不会被拒绝,这是凤姐的精明与傲慢,也是穷人的辛酸和卑微。 (2)这一场笑剧的成功,刘姥姥功不可没。 请你用第二人称,当面夸一夸刘姥姥的演技。 预设: ①刘姥姥,表演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你本色出演,真挚自然,不矫情;面对贾府贵族太太小姐,不怯场不局促;即使全体笑趴,你仍旧把持得当,不笑场,好样的! ②刘姥姥,你是用生命在演出,因为你知道演好了,家里的几年温饱就不在话下,强烈的动机激发出你强烈的表演热情;你也是在用真我演出,看到滚在地上的鸽子蛋,你心疼内疚: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看到金筷子换上银筷子,你真心感慨: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你不为富贵所惑,不妒恨,你淳朴、惜物,守本色,人品即戏品。 ③刘姥姥,你幽默且智慧。你七十多岁的高龄,放下身段,“老牛”“老母猪”,自我丑化又恰如其分,因为你在为自己接下来酣畅地“吃”铺垫;你说自己没见过鸽子蛋,你说自家吃的菜是砒霜,你说的也都是实话,因为你知道,这家贵族太太和小姐是不懂的,她们只是觉得新鲜和好玩,但未必会觉得心疼和怜悯。注意了,哪怕是苦难,也不是去哭诉和乞讨,这样会惹人讨厌,可是把她们逗乐了,反而会得到施舍。刘姥姥,你是有大智慧的。 小结:同学们的理解很有深度,但是也不排除刘姥姥有谙于世故、圆滑精明的一面。网络上有句人生感慨: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是中年妇。有的人物是需要我们自己有了故事后才能更深切地懂得的。刘姥姥跟贾府的渊源,有来路也有后续,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读完你对刘姥姥的理解恐怕会深刻很多。 (3)众人心理上舒展与松弛。应该说,《红楼梦》前半部分,组局玩乐是贾府后院的日常。贾府命运由盛转衰之前,基调整体偏于轻快,而这次刘姥姥的造访,更是让大家从礼仪和规矩中暂时解脱出来,由上而下,完全松弛。繁文缛节、等级身份、算计筹谋、烦恼不快,都可以在这一刻完全不想,暂时完全抛却脑后。快乐是具有传染性的,这样的氛围让笑剧的效果达到了高潮。 三、总结 贾府饭桌上精心导演的一场笑剧,可谓展现人间百态,那么这场笑剧的幕后导演到底是谁呢?我们留下一个悬念,下节课继续探讨。 情节提炼关联到下面主问题的设计,注意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概括情节,为后面的思辨阅读做准备。 刘姥姥应该说是本文当仁不让的主人公,在这样的一个农妇身上集中了传统女性非常丰富的品质,其在这场笑剧中表现出彩。这一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对刘姥姥的形象进行多维思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看了一场笑剧,深入剖析了导致笑剧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 二、争鸣思辨:谁是真正导演 1.回顾上节课一开始,同学们概括故事情节时,我们发现对于同一个故事,有两种不同的表述,这个不同很有意思: 凤姐联合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个笑儿。 刘姥姥哄老太太开个心儿。 你们认为,在这场笑剧中,刘姥姥和凤姐,谁才是真正的导演?同学们可自选立场,展开课堂辩论。 明确: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双方的动机和目的出发,到底谁在被取笑,到底谁在被捉弄?从凤姐的角度,她首先提出要“取笑”刘姥姥,并且设计了具体的情节,掌控着全局,达到了让老祖宗开心的效果,赢得了贾母的欢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贾府掌权的地位;从刘姥姥的角度来看,她善于察言观色,领悟到精神后,自加戏码,设计台词和动作,出色地完成了凤姐交待的任务,且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满载而归。 小结: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不知自己到头来反遭他人算计。刘姥姥拙朴卑微、却也世事洞明。人生在世,活成真正的“明白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刘姥姥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这样的“明白人”。 2.其实幕后真正的导演是作者曹雪芹。在全书中刘姥姥前后进贾府三次,那么结合本文来看,曹雪芹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跟贾府阶层悬殊、关系疏离的乡下人进贾府呢?或者说为什么要塑造出刘姥姥这个角色呢? 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相关回目(可课件出示),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39回,刘姥姥信口开河;第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从篇幅上看,第6回、第40回、第41回三大整回,以及第39回后半回、第42回前半回、第113回前半回、第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明确:从本文来看,可从“陌生化”视角考虑,即通过刘姥姥的“看”,细致展示贾府世家奢靡的豪门生活,从住、行、吃等方面体现贫富悬殊的落差。尽管之前“林黛玉进贾府”已从林黛玉的视角表现了贾府的格局和气派,但多少是带有同质化的,孙绍振教授认为,林黛玉进贾府的新异感则带着贵族的自尊和警惕。曹雪芹显然觉得才气还没有用够,让刘姥姥进贾府,则是换一种性质不同的视角,以贫苦百姓卑微的新异感来看荣国府。探讨到这一点后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全书,从而深入了解作者塑造刘姥姥这一形象在情节和主题上的用意。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节选小文,管窥到世家钜族的显贵、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世态人情。而《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也已经向你发出了邀约,刘姥姥后来会怎样?贾府的后来会怎样?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希望同学们阅读《红楼梦》,相信你会踏上一段精彩的阅读之旅。 四、作业布置 细读《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的片段,加强对刘姥姥这一形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刘姥姥这一形象的重要意义。 这一问题引出文字背后的那双眼睛,即作者,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把握作品的精妙之处。 这些问题可视学生阅读理解水平而定,可以安排讨论和思辨。“陌生化视角”的问题,要在学生了解一定原著内容后再讨论,或者教师要补充必需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