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18:54:34

文档简介

普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科目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概念模型是学习生物学重要的科学思维,下图可表示生物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淀粉、糖原
B.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胆固醇、维生素D
C.若①表示多糖,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淀粉、几丁质、蔗糖
D.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2.翟中和院士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中说过:“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能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和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时,亮氨酸除了能用 H标记外,也可以用15N标记亮氨酸的氨基,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的物质的位置来确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场所
C.内质网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是囊泡运输过程中的交通枢纽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环状DNA,能够复制、转录和翻译,不受细胞核控制
3.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施肥是冬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和单质肥(只含N、P、K中的一种营养元素的化肥)是常用的化肥。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施肥过多会导致根系水分外流而引起“烧苗”现象
B.冬小麦从土壤吸收氮肥中的氮可用于合成固醇类物质
C.通常含有多种养分的复合肥增产效果比单质肥更佳
D.比化肥更环保的有机肥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性原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位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则一定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但发生了基因突变
B. 2、4染色体形态存在差异,但两条染色体上仍可能存在相同或等位基因
C.图示细胞一定是精原细胞,1和3为常染色体,4为X染色体,2为Y染色体
D.若该细胞的四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Y、AY,可推测是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的
5.已知5%葡萄糖溶液和医用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分别给三组正常小鼠耳缘静脉注射一定量等量的不同溶液。A组:20%葡萄糖溶液;B组:5%葡萄糖溶液;C组:医用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内小鼠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不合理的是( )
A组处理后,可能会造成小鼠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多
B组处理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增多
B组与C组处理后,小鼠血浆的渗透压变化基本相同
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大于血浆中NaCl的浓度
6.囊性纤维化(CF)是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CFTR基因突变可导致呼吸系统上皮细胞的离子和水转运异常。第508位上苯丙氨酸的缺失是CFTR蛋白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黏稠,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CFTR蛋白与囊性纤维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l-离子通过CFTR蛋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细胞外
B.水分子的运输受到细胞膜内外Cl-浓度变化的影响
C.该突变类型为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后mRNA至少减少3个碱基
D.上述事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7.Holliday模型是同源染色体间基因重组的模型,揭示了交叉互换的分子机制。其过程是:①在四分体的两个非姐妹DNA的相应位点上,分别切割每个DNA的一条链,形成四个断裂点,②不同的断裂点间交互连接,形成被称为Holliday连接体的交联体,③Holliday连接体左右移动、交联体旋转、随机切割、缺口连接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Holliday连接体的观察,应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
B.Holliday模型揭示的分子交叉互换的结果,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C.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的完成,离不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DNA间的交叉互换,为有性生殖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8. 体温调定点假说认为,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中有一个调定点,调定点相当于恒温器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含有体温调定点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B.人体所需热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C.体温维持在调定点左右有利于维持酶的活性,保证代谢的顺利进行
D.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够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温度回到调定点水平
9.DC细胞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绝大部分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DC细胞,其遗传物质、蛋白质与造血干细胞均有所不同
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DC细胞摄取抗原后,由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将其分解消化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D.DC细胞能高效激活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反应,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10. 油菜素内酯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其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科学家为此研究了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6组是在l80mmo1·L-l的NaC1胁迫下进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素内酯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与脱落酸作用效果相反
B.由图可知,油莱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C.由图2-6组可知,油菜素内酯的作用表现出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
D.影响玉米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除了盐胁迫外,还有光照、温度等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具包膜的单链+RNA病毒,该+RNA能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包括RNA依赖的RNA聚合酶NS5B在内的多种病毒蛋白,经血液循环与脂蛋白结合后感染肝细胞。HCV通过抵抗细胞凋亡而影响机体对被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使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而造成肝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肝细胞表面的脂蛋白受体可能介导HCV对肝细胞的入侵
B.该病毒+RNA上含有与tRNA上反密码子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
C.促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将导致被HCV感染的肝细胞异常增殖
D.NS5B抑制剂可成为治疗丙型肝炎的靶点药物
12. 下列为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①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④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⑥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A.①②④均使用到乙醇 B.③④均需使用显微镜
C.①②实验原理是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D.⑤⑥选取样方、筛选菌落时均需随机取样
13. 农药残留速测卡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蔬菜、水果表面的有机磷农药。速测 卡有“红片”、“白片”。原理如下: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脂(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检测时,将一定量的待测蔬菜剪碎,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纯净水;用滴管吸取适量液体滴加到速测卡“白片”上;一段时间后,将速测卡对折(如图所示),用手捏住,使“红片”与“白片”叠合:根据“白片”的颜色变化判读结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速测卡“红片”部分含有靛酚乙酸酯和胆碱酯酶
B.“白片”呈现的蓝色越深,说明蔬菜表面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越少
C.若环境温度较低,“红片”与“白片”叠合后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D.每批测定应设滴加等量纯净水到“白片”上的空白对照卡
14. 下图中X、Y、Z分别为蒸馏水、质量分数30%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30%淀粉溶液,且单糖能通过半透膜而二糖、多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A的现象是左侧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最终左右液面持平
B.A装置左右侧替换为等量蔗糖溶液,左右侧分别加入相等且适量的蔗糖酶、淀粉酶,左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低于右侧
C.装置B烧杯中溶液液面下降的速率逐渐减缓
D.装置B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液面差的存在,水分子向半透膜两侧扩散的速度不同
15.图示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情况,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遗传病均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
B.为确定甲病遗传方式,可检测Ⅱ4是否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C.可通过控制新生儿的性别降低乙遗传病的发病率
D.Ⅲ1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中出现乙病患者的概率为1/6
16.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它的外观如图A所示,只需要将采集制备的样液滴在点样口(S)处,15分钟后,若T线和C线处同时显示横杠即阳性,要即时隔离、核查就医。它的内部结构如B所示(胶体金法),结合垫,T线和C线处分布有不同种类抗体,其中抗体1、3均能与待测抗原结合,抗体2能与抗体4结合,如果有被聚集沉淀的胶体金则会显色,出现横杠。下列关于该抗原检测试剂盒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单克隆抗体可以保障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性
B.抗体1和抗体3与待测抗原的结合部位是相同的
C.点样后,结合垫的抗体1和2能随样液向右扩散
D.与抗原检测相比,核酸检测更适用于早期诊断且准确性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
溶酶体是参与甲醛代谢的重要细胞器之一。细胞代谢产生的甲醛称为内源性甲醛,其代谢异常会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1)溶酶体内部含有_____________,能催化对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进行降解。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其去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会产生氧化应激,此过程会伴随着细胞内源性甲醛的升高。为对这一机理进行验证,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A组手术处理,主要是对大鼠双侧颈动脉进行不完全结扎;B组 ▲ ;C组不做任何处理。1天后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内溶酶体与细胞质中的甲醛浓度,结果如下表
组别 A组 B组 C组
甲醛浓度 (umol/kg) 溶酶体 140 120 121
细胞质 48 49 49
注:对大鼠双侧颈动脉进行不完全结扎,会导致脑缺血供氧不足。
讨论:①B组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不仅可以验证氧化应激会引细胞内甲醛的升高,还可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甲醛会被转运出神经细胞,以减少对细胞的伤害。为了探究甲醛的转运方式,研究人员用药物L破坏了溶酶体膜,一段时间后,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甲醛浓度,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表明溶酶体参与了甲醛的运出,其运输方式为胞吐。
18.(每空2分,共10分)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常会产生无助感或无用感,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5-HT发挥作用后少部分被降解,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回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
(1)突触前神经元将5-HT释放到 ,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2)研究者提出的假设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下列能支持此观点的现象是 。
A.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元间5-HT含量降低
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
C.5-HT受体基因的突变对抑郁症发病无影响
D.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
E.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
(3)释放5-HT的神经元主要聚集在大脑的中缝核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检测,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中实验结果可描述为 。
组别 数量 中缝核SERT相对含量 突触间隙5-HT相对含量
对照组 l0只 0.59 0.68
模型组 10只 0.99 0.35
19.(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酸胁迫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光合作用和生理特性。为研究酸胁迫对蓝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蒸馏水调成不同pH值,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4周后测定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理特性相关的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注:可溶性蛋白大多是酶类化合物,其含量是判断植物代谢的重要指标。
(1)若要测定蓝杉幼苗的总光合速率,除表中指标外,还需在_____________(1分)
条件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1分)。pH为4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对照(pH为7)相比,pH为6时蓝杉净光合速率增大的直接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逆境环境下植物易出现生理性缺水而影响生理机能,包括光合作用的进行。脯氨酸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是理想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逆境胁迫下植物可通过调节脯氨酸的含量来调节渗透压,以抵抗胁迫引起的伤害。为验证不同程度酸胁迫下蓝杉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脯氨酸含量有关,请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与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以一个有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接近3∶1,这些叶舌突变型都能稳定遗传。请回答:
(1)辐射处理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其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该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1分)。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1分)和低频性。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__(填“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无叶舌突变基因在表达时,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
如图是正常叶舌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UAU,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研究发现,某突变株的形成是由于该片段方框2处的C∥G替换成了A∥T,结果导致基因表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_______。
(4)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无叶舌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21.(每空2分,共12分)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下图是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分析杂交瘤细胞中的染色体,需要在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的混合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诱导细胞融合,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普通淋巴细胞相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HAT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可能包括_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无抗体分泌的细胞
②抗HPV抗体的分泌细胞
③其他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
(3)对于抗体检测呈_____性的杂交瘤细胞应尽早进行克隆化,以增加其数量。
(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结合以上信息,简要写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一种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含16小题,其中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C C C B A B C
11 12 13 14 15 16
C D A D B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
(1)多种水解酶 有用的被细胞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2)①假手术(不对大鼠双侧颈动脉进行结扎)
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增加的内源性甲醛主要储存在溶酶体
实验组细胞内甲醛浓度比对照组高,培养液甲醛浓度比对照组的低
18.(每空2分,共10分)
(1) 突触间隙 受体 由正变负
(2)ABDE
(3)模型鼠的中缝核内SERT含量高于正常鼠,突触间隙的5-HT含量低于正常鼠
19.(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黑暗(1分) 呼吸速率(1分)
线粒体产生的CO2和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
气孔导度增大使CO2吸收量增大、可溶性蛋白(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含
量增多
(3)实验设计思路:将蒸馏水的pH分别调成7、6、5、4,分别对四组生长状态相同的土培蓝杉幼苗进行隔日等量的合理浇灌,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下培养4周,检测每组植株的脯氨酸平均含量。(4分)
预期实验结果:脯氨酸平均含量由大到小的处理分别为pH为6、7、5、4。
20.(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诱变育种 (1分) 不定向性(或随机性)(1分) 一
(2)RNA聚合酶
提早出现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等其他类似叙述亦可)
(3)1/6
(4)①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 ②F1全为正常叶舌植株
21.(每空2分,共12分)
(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各占1分,共2分)
(2)灭活病毒(或者聚乙二醇) 染色体数目加倍
①②③
(3)阳
(4) 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中导入pr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