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曹冲称象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15: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和11个词语。
【教学难点】
借助实验操作,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能简单地说说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曹”字,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字吗?没错,“曹”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你身边有姓曹的人吗?今天老师也要介绍一位姓曹的小朋友,他叫曹冲。
2.出示人物简介。
3.曹冲虽然年纪小,但他可了不起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曹冲称象》。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大意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
2.同学们,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回到东汉末年去看看吧。
3.指名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完成填空。
《曹冲称象》讲述了( )的儿子( )小时候想办法,称出了( )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故事发生的背景什么?引出第一自然段。一生读。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时间、背景、人物)
2.随文识字:员
对比:员、园、元、圆。补充句子。
3.曹冲和父亲在官员们的陪同下,去看这头大象。孩子们,大象什么样啊?你能用文中的话回答吗?引出第二自然段。
4.识字:根、柱、杆
本课木字旁的字有三个,你能读准它们吗?组词。
放回句子中,再读“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向四根柱子。”
5.看到这样的大象,官员们什么表现?
出示两个句子: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读一读,感受一样吗?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范读。你能用“到底”说一句话吗?
四、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底”也是我们要学写的字,和“低”有相同之处。
(1)学生观察“底”在田字格的位置,说一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一人上板,学生点评。
(5)组词。
2.出示“柱、杆”
教师教一个,学生按照方法自学第二个。巡视,点评。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官员们提出了“大象有多重”这个问题,那么曹冲到底怎么称象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强化基础
1.朗读词语。
一同 柱子 一边 到底 秤杆 力气 出来
石头 地方 果然。
2.回顾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曹冲称象》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
1.自由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方法好?
2.指名读课文。
3.官员们的方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1)出示“称、秤”两个生字,对比学习
称:名称、称号、称霸、人称
亲昵的称呼叫——昵称
完整的称呼叫——全称
简略的称呼叫——简称
通俗的名称叫——俗称
对长辈要用——尊称
对平辈可以用——敬称
秤:出示图片“电子秤”“杆秤”“盘秤”“小型台秤”“大型台秤”“体重秤”“弹簧秤”
(2)官员们的方法为什么不好?“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注意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3)这样的办法显然不行,曹冲听了直摇头。“直”还能换成什么?
补充句子: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听了( )摇头。
不停地、不住地,看出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你能读出不满意的语气吗?
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别读。
4.曹冲的方法
(1)这时候,七岁的曹冲站了出来。
对比朗读: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两个句子带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是的,“才”字更能体现曹冲年龄之小,这样小的年纪却想出如此巧妙的方法,令人佩服。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才”重音,略带惊讶、夸赞的语气。)
写字:“岁”。看结构,看占位,师范写,生练写,师生共评。
(2)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的第4自然段,圈画并和同桌交流:曹冲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
(3)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4)实验操作
拿出装好水的盆、小盆、一本字典、小石块、电子秤。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谁能到前面来,一边说一边操作?
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实验。
(5)根据刚刚的实验,完成书后第二题。再用“先、再、然后”等词语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6)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以船代秤;以水代杆;以石代象。才智过人。
5.称象的结果,引出第5自然段。
(1)“果然”是什么意思?如期所料,令人佩服。用什么语气读呢?
(2)曹操此时是什么表情?与“直摇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学习“船”“然”等生字
(1)学生观察在田字格的位置,说一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投影展示,学生点评。
(5)组词。
四、全课总结,推荐书目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七岁的曹冲善于观察、大胆表达、才智过人,令人敬佩。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志》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三国志》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故事也耐人寻味。课后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三国志》学生版,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