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说明:本试卷有 2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 75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要求把选项填黑填满,主观题用0.5黑色签字笔答题,主观题要答写在对应题框内,不在框内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年3月11 日清晨,我国天文爱好者观测到土星、木星、水星三星伴月的现象,且三大行星在天空中几乎连成一条线。图1为该日三星伴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天文爱好者观测到月球在(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2. 土星、木星、水星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说明它们绕日公转轨道( )
A. 自西向东 B. 近似圆形 C. 大体共面 D. 互不干扰
图2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完成第3题。
3. 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下面关于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7~8月, 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 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第 1页/共 8页
C. 12月~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 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图4表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4题。
4. 图示时刻,上海的风向是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 图5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 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 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6. 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 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图6“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过程中,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大气降水 B. 水汽输送 C. 植物蒸腾 D. 地表径流
第2页/共8页
8.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 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缓解用水紧张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图7为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9~12 题。
9. 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A. 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
B. 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
C. 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D. 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10. 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陆地径流增加 B. 降水增多 C. 水温下降 D. 海洋面积增加
11.60°N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D.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12.通常海水的盐度越高,腐蚀性越强。下列海域对船舶腐蚀最强的是
A. 墨西哥湾 B. 东海 C. 地中海 D. 红海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 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如图8)。据此完成13~14 题。
13.“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 深圳沿海 B. 赤道海域 12 C.霍巴特港 D. 中山站沿海
14. 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A. 变深 B. 变浅 C. 先变深后变浅 ) D.先变浅后变深
第 3页/共8页
暑假期间,地理刘老师到海边旅游,发现海滩上有大量原本生活在较深海底贝类的贝壳,同时看到远处海水总是在不停的起伏变化,近岸地区海水起伏变化更加明显。据此完成15~16题。
15.小明看到的海水起伏变化的现象属于
A. 波浪 B. 海啸 C. 潮汐 D. 洋流
16.下列海水运动的形式中,对人类破坏性最大的是
A. 风浪 B. 海啸 C. 潮汐 D. 洋流
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 图中a、b、c为等温线, a>b>c, 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9中甲处的洋流与图10 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 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 形成著名的渔场 C. 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水位差最大时潮汐现象最明显。图11为潮汐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 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H在一个月内达到最大的日期可能是农历( )
A. 初八 B. 十六 C. 二十一 D. 二十五
20. 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 一天可以发电(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某学校学生到野外进行研学旅行,他们发现某地有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 山峰环绕着洼地,读图12完成21~22题。
图 12
21. 图示地貌类型是
A. 雅丹地貌 B风沙地貌 C. 火山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22.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甘肃省 B. 江苏省 C. 山西省 D. 贵州省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图13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读图完成23~24题。
23.该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24. 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科学性较低的是
A. 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B. 发展水产养殖业
C. 建立湿地型保护区 D. 留作河流分洪区
图14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 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6.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
A. 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小到大 B. 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大到小
C. 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小到大 D. 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大到小
第 5页/共 8页
图15是某相邻海域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 图15(a) 地貌属于
A. 海蚀平台 B. 海蚀崖 C. 海蚀柱 D. 离岸堤
28. 关于图15(b)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B. 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C. 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D. 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小明到我国南方某喀斯特地貌风景区旅游(图16),他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先乘车后沿小径参观了当地著名的溶洞景观。据此完成29~30题。
29.游客服务中心与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A. 60—100米 B. 60—120米 C. 80—100米 D. 80—120米
30.小明在溶洞内可观察到
A. 残丘 B. 峰林 C. 石柱 D. 孤峰
二. 综合题(共3道, 40分)
31.(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结合材料一回答, (4)~(6)结合材料二回答。某年8月,小越和小天两位同学从广州出发开启了暑假游学之旅。
材料一:小越飞往甘肃,开启了“西北”之旅, 图17为旅游线路图。旅行过程中,沿线主要的自然景观:图18为A处鸣沙山和月牙泉景观图,图19为B地区常见地貌景观图,图20为D处张掖丹霞地貌景观图。
(1)形成图17中A处鸣沙山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该外力作用在我国 (干旱或湿润)区多见。
第 6页/共 8页
第 4页/共8页
(2)按照成因,D处张掖丹霞的岩石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岩层有明显的 构造。
(3)B地区常见图$中的堆积地貌名称为 ,其分布位置 般是位于 。
材料二:小天来到我国南方某海岛,该海岛是著名度假胜地。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海岛面积约26km2,岛上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且南、北地貌差异明显。近年来,岛上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图21示意该海岛概况, 图22示意1956-2014年该岛出现大于50cm风暴潮的季节分布, 图23示意该岛月平均风速变化。
(4)形成图21中岛屿南部海崖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根据物质迁移原理,推测图21中沿岸流的方向是以自 向 为主。
(5)近年来,该岛西南部的沙滩受侵蚀严重,推测其受侵蚀最严重的季节为 。原因是 。
(6)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岛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写两点)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
第 7页/共 8页
图24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据图24,说出该城市 7 时、17 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4 分)
(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6 分)
(3)据了解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在下图绘制该时段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 (4 分)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
乌伦古湖是第四纪晚期形成的凹陷湖,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流入其中,为该湖主要水源,湖形似三角形,南北宽约 30 千米,东西长35 千米。据卫星遥感显示,2016年乌伦古湖水域面积为 288.56 平方公里,比2005 年同期缩小了10.07 平方公里,并且仍然呈缩小态势。图26为乌伦古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 乌伦古湖湖水参与 循环,理由是 。(4分)
(2) 乌伦古河水位季节变化大,解释其原因。 (4 分)
(3) 推测未来乌伦古湖的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 (4 分)
第8页/共8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
3
5
b
8
9
10
11
12
B
C
A
B
D
A
D
B
A
D
1314
15
16
17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A
B
D
C
B
D
D
D
B
A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C
D
C
选择题
1题详解
由图上的方向信息可知,
此时月球正处于东南方的天空,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2题详解只有土星、木星、水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才可能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自西向东公转,轨道近圆,互不
干扰都不是成一条直线的理由。C正确,故选C。
3、【详解】照片拍摄的时间如果是78月份,南昌伏旱,太阳辐射强,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减少①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大
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达到保水的目的,A对。10-11月是秋季,尼龙网不能阻挡②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
低,B错。12-次年1月是冬季,大气逆辐射与空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有关,尼龙网不能增加③大气逆辐射,进而也不
能提高土壤温度,C错。6-7·月夏季,但不能增强④,可能减弱④大气辐射,D错。
4.【详解】读图可知,上海附近等压线大致南北延伸,气压值西高东低,则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上海位于
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
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5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①③⑦箭头表示社会循环,②箭头表示自然循环,其中①、②箭头都是指向城市地表水,①
应该是跨流域调水,②应该是地表径流,⑦来自大气降水,应该是人工降水,③箭头由城市地表水指向用水,应该是管道
输水,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城市用硬化地面会使地表水增加、地下水的减少,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而图中⑤表示
下渗,A正确。④表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不能增加④,B错,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
可以增加地表径流,C错,⑥表示水气输送,城市绿地建设,对水汽输送没影响,D错。故选A。
【7题详解】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此时已经降水,并没有影响大气降水环节,而将雨水直接过滤并储蓄,直接减小了
地表径流,A错,D正确。对水汽输送的影响不大,B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将雨水收集和过滤并储蕾,并没有影响植物
蒸腾环节,C错。故选D。
【8题详解】将雨水收集过滤并储蓄,直接减小了地表径流,有利于减少内涝的发生,问时江河受城市地表径流补给减少,
其水位不会提高,①正确,③错。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在非雨季将净化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可以缓解非雨季的用水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