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是精神》教学案例[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富有的是精神》教学案例[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22 17: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富有的是精神》教学案例
教学活动背景介绍:
本单元的主题是“建构精神家园”,选入的文本,范围涉及古今中外,文体包括书信、演讲词、人物传记、随笔等。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反复深入地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精神,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文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指出了许多我们学习中的不足,如不珍惜时间,不肯做“书呆子”等,更重要的是在文中谢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精神富有。所以学习本文应让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通过品味这些朴实的语言,触摸到文章的深层意蕴。并通过编写内容提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整合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学写演讲稿。
2、概括内容提要,把握北大精神实质。
3、领会北大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 ( http: / / / beike / Index.asp )重点:
1、领会北大丰富的精神内涵。
2、学会编写内容提要,了解演讲稿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中学过的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导入
“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那么北大最有魅力的地方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北大教授谢冕的《富有的是精神》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谢冕,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品有《湖岸书评》《谢冕文学评论集》等。
2、简介演讲
①演讲活动是一种渊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简单地说,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见解或阐说某一事理。
演讲是一种语言表现,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想,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是一种直接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演讲稿的结构和写法:演讲稿一般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A、开头又叫开场白,一般说来要开门见山,或先交待总之,或引用古诗名言,或提出问题,然后作答。
B、主体部分:中心突出,观点鲜明。讲究条理,不散不乱,观点和材料要一致。主体结构,常见的有:并列式、层进式、抑扬式、对比式。
C、常见的演讲稿结尾有:归纳总结式、号召式、启发式。
三、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默读文本,思考文本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作者写到了如何使精神富有?
2、做到精神富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明确:先做人,再做学问。
3、除了这一点之外还应做到哪几点?
明确:抓紧一切时间读书;首先学好语言,包括外国语及本国古代汉语,还要学写毛笔字,认识繁体字;把文学当作事业,不能游戏文学。
4、这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谢冕教授对北大学子的教诲。那么文章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前面1—4段是告诫学子并寄以厚望;最后一段是收束全文,点明题旨。
5、根据全文内容编写内容提要
参考:《富有的是精神》是谢冕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在这篇演讲稿中,谢先生从现实、历史和未来等各个角度,对刚刚踏进北大这块圣地的莘莘学子阐述了来到北大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他们将要肩负的建设世纪中国的重大责任。然后说明北大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强调“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重要性,对学子们提出“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要重视本国语言的学习”不能游戏文学”等忠告。最后指出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
四、具体探究(完成目标2)
阅读全文的主体部分,找出年认为特别值得品味的语段或词语,说说你的理解或感悟
参考:
1、“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在做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有好的发挥。”
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见闻,想想不同时代的一些正面、反面的例子,进一体悟做人、做学问两者之间的关系。
正面的典范:古代万世师表的孔圣人、采菊东篱的陶渊明,近代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朱自清等。
反面的例子:秦桧、汪精卫、胡兰成等都颇有才情,但史册上只记录了他们的骂名。
2、“但无论怎么说,首先是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的体验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引导学生回忆一些这方面的名言。
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青春时光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韶华,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3、“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只有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
师质疑:我们一般所说的“书呆子”是那些读死书,死读书,不会吸取精华为我所用的“两脚书橱”。那怎么理解文中的“书呆子”“聪明人”“呆子”?
参考:
文中“书呆子”是那些读书特别执著、投入,并活学活用,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学子。
文中的“聪明人”绝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那种脑瓜机灵,反应敏捷的人,更不是那些喜欢投机取巧、耍小手段、玩小聪明的人。它指的是那些学识渊博,活学活用,有理想,有目标,在自己的事业和学术上不断取得成功的人。
文中的“呆子”是指那些自以为是,不懂学习,不会把握时机努力进取的人。
五、拓展延伸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生于天地之间,存于社会之中,我们当然不能做没有精神追求的行尸走肉,也不能做他人的复制品;而要做一个有个性、有特点、拥有自我品格的独立的自己。
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人生所应有的精神。
让学生畅所欲言,要尽量有新意。
六、教师归纳总结
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倾向,一种选择。它是人生的支柱,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价值。人要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就应放弃一些物质上的享受,多读书,学做人,做学问,这就是北大最大的魅力,也是谢教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在自我的淘洗中慢慢沉淀,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共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七、布置作业
1、谢冕说:“文学是一种让人变得高雅、变得充实、变得聪明、变得有情趣的精神劳作。”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是否也有过这种感受?在你所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哪一部对你的精神世界影响最大?课下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结合我们学校的精神“永不言弃”写一段感悟。
八、板书设计
告诫学子,寄以厚望(1——4段)
富有的是精神 如何使精神富有(5——15段) 构建精神家园
收束全文,点明主旨(16段)
教学反思:
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比较到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参与的同学面太窄,同时由于时间原因,学生思考的还不够,回答过于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