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知识梳理(物理卷【)
一选择题,共26题(第24,25、26题为多选)
1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4: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蘑升一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8.八月桂花飘香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结成冰一分子停止运动
D.1滴水中约含1x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
2下列各图描述的现象或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船桨对水的作用力
B.图乙,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
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这一过程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第2题
C图丙,温度越高,液体汽化越快,.是因为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使得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飞出液
面的分子数目增多
D图了,玻璃瓶内有一些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口出现了白雾,这个实验主
要说明了: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32022年4月16日9点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顺利返回地面。在返
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要通过一段黑僻区,这段时间飞船被烧成一个大火球,而船内的三名航天员和设
备却安然无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船“燃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B飞船通过黑障区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
C飞船外壳材料导热性好,可以保护舱内宇航员避免被高温灼伤
D.飞船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放出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
4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A热机做的有用功多,效率就一定高
B热机的功率大,效率就一定高
C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多,效率就越低
D.热机的效率与其功率无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也就越多
C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6.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水很热具有内能,冰块很冷没有内能B沙漠中昼夜温度变化大是因为沙石的比热容大
C汽油机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我国的“长征五号”B型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
为它的热值大
用裙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加热,如图所示是A和B的温
度嘘加热吋闯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的此热容之比为2:1
8A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湘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多
第7题
8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水(C()
A热量从铜块传给水B热量从水传给铜块C.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
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乙的比热容是甲的比热容的两倍,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
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83·
B38
C.3:2
D.23
10.某四冲程汽油机工作15,对外做功10000,已知汽油机做功冲程每次做功1000刚,则该汽油机的功率和
1min的转数为()
A.1kw,400 r/min
B.10 kw,1200 r/min C.1kW,1200 r/min D.10 kW,2 400 r/min
11复季狂海边,由于水和沙石的比热容不同,常能够形成海风或者陆风。海风指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
反之为陆风。如图所示是某地空气流动情沉,据此判断此时为()
A白天,形成的是海风
B晚上,形成的是海风
C白天,形成的是陆风
D晚上,形成的是陆风
提
第11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B橡胶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橡胶棒一定带负电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则毛皮一定带正电
D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仍不带电,说明这两个物体没有电荷
13.一台四冲程内燃机飞轮转速为2400r/min,它1s完成了()】
A.80个冲程,对外做功20次B.80个冲程,对外做功40次
C.40个冲程,对外做功20次D.40个冲程,对外做功40次
1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因
A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强
B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两箔片带了正电荷
D金属球上的电荷与两箔片上的电荷电性相反
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