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将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履行义务;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社会的( )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交往礼仪 C.封建等级制度 D.奴隶制民主政治
2.(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B.伊斯兰教诞生于意大利半岛
C.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3.(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中)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关键词“皈依罗马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执政官”相符合的历史人物是( )
A.屋大维 B.克洛维 C.查理曼 D.拿破仑
4.(2023上·辽宁盘锦·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自称“臣下”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封建贵族 B.城市市民 C.农奴 D.基督教徒
5.(2023上·辽宁铁岭·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古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其“宗教”是指(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6.(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宗教思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但同时宗教学对人类艺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绘画、雕塑、建筑等都给人们展示了美的享受,下列与基督教对应的艺术作品是( )
A.帕特农神庙 B.清真寺 C.巴黎圣母院 D.龙门石窟
7.(2023上·辽宁丹东·九年级统考期末)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庄园里可以自己配制啤酒,有自己的面包师。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佃户生活质量高 B.农奴是主要劳动力
C.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D.庄园维护领主利益
8.(2023上·辽宁辽阳·九年级统考期末)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二者体现的相同的经济特征是( )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9.(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中)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领主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领主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法庭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维护了领主阶层利益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10.(2021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中)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穿的一切物品。修筑城堡所需的砖块是在最近的河边制造的,大厅的横梁直接从自己拥有的森林采伐。有少量物品来自国外,但也是拿庄园出产的蜂蜜、鸡蛋、柴捆去交换的。”请你判断中世纪庄园的经济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上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以自耕农为主体
1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12.(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3.(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的历史知识卡片所记要点:“城市”、“国王”、“封建领主”、“特许权”“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城市自治”等内容。下列与此卡片内容主题最相符的是( )
A.“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4.(2023上·辽宁营口·九年级校考期中)大学起源于欧洲,它既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免赋税特权 ②司法特权 ③课程设置自主 ④教育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
A.推动城市兴起 B.关注人的发展
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
16.(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在11-14世纪西欧的一些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都设有城市最高的权力机关——全体市民代表大会, 并通过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来管理城市。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力。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17.(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有关的是( )
A.维护奴隶主的特权 B.选拔有才能的官吏
C.教皇与国王的支持 D.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18.(2023上·辽宁辽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为巩固统治,国王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其中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而形成的著作是( )
A.《法理概要》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学汇纂》 D.《新法典》
19.(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它)最终灭亡。”材料中的“它”是( )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0.(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世界商路的汇合中心。这使帝国文化独具特色,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1.(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哈斯金斯说:“没有什么比罗马法律更能体现罗马人聪明才智的特质,也没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响更持久、更广泛.”公元6世纪,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22.(2023上·辽宁盘锦·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B.注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C.已经具有契约思想 D.法律为统治阶级服务
23.(2023上·辽宁辽阳·九年级辽阳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小明学习世界古代某一部法律文献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请判断,他学习的是( )
时间:公元6世纪二十年代 内容: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权利法案》 B.《拿破仑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人权宣言》
24.(2023上·辽宁铁岭·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按主题梳理历史,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处应填( )
A.儒略历 B.《查士丁尼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医典》
25.(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与“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可再次分封 D.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
二、综合题
26.(2023上·辽宁锦州·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材料一: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里有磨坊和烤面包坊手工作坊等,庄园是不会出去采购的,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的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
材料二:最能体现领主权威的是_____(机构名)。它是庄园的统治机构。其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领主本身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规定开庭时间,当地佃户都要参加。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发言权,它只涉及庄园内部事务,是为了处理“家务事”。
(1)根据所学可知,庄园耕地一般分为哪两部分?
(2)根据材料一,农奴要向领主缴纳哪几类地租?
(3)材料二中横线处应填的机构名称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西欧庄园的特点。
27.(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中)政治制度与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其理发师应断指。 ——《汉谟拉比法典》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摘编自[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材料三: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纣王调兵。——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一谚语 封臣对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的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侵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契约意义。——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部编教材
(1)材料一的图片和史料分别反映了哪种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三反映了两种制度的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各写出一点即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这些政治制度的实质?
28.(2023上·辽宁盘锦·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评价古典希腊,不应看它哪些没有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什么。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分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再受封者成为封臣。……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材料四: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邦?依据材料,归纳所阐述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在民主政治方面雅典“哪些没有做到”。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古希腊民主政治。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9.(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又译波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建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1世纪末(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创建之初以法律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后又开设了逻辑、修辞、算术、天文等学科。在中世纪时,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重要的学术中心。1988年9月18日,欧洲430个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的大广场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大学之母”,即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
(1)如图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该大学课程设置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什么?
(3)以上图文资料反映了中古西欧在哪方面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30.(2023上·辽宁铁岭·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 西欧小封建主从大封建主处接受封地,在举行“臣服礼”时宣誓: “我主,臣下乃是我主之仆人,领有采邑之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
材料二 庄园上的一切需要,除了食盥等少数物品外,几乎全是本庄园劳动人民所生产的。……庄园上的居民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业制造,如织造粗呢,打造农具,缝制靴鞋……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材料三 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城市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材料四 “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在特殊的案件中,任何被传唤出庭的学生都可选择是由自己的教师审理还是由主教审理。"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欧的哪种制度?该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庄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庄园的耕地分为哪两部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琅城获得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哪些?
(4)中世纪的大学除了享有材料四中反映的特权外,还有哪些特权?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交往礼仪、 奴隶制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忍受苦难,死后们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C项正确;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排除A项;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排除B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排除D项。故C项。
3.B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为巩固统治皈依罗马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B项正确;屋大维时期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排除A项;查理曼大帝时期,基督教臣服于他的权威,基督教教皇主动为其加冕,排除C项;拿破仑时期基督教的实力已大大下降,无需在皈依罗马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可知,“仆人”和自己是主仆关系,自己处于仆人的统治地位。但同时自己又是主人的仆人。自己拥有封地,有一定的经济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由此判断出是封建贵族,B项正确;城市市民与“领有采邑的家臣”不符,排除B项;封建农奴没有采邑,排除C项;基督教徒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宗教”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罗马有关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加速了基督教的发展和向外传播,B项正确;经上分析,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不属于罗马帝国的国教,排除ACD项,故选B项。
6.C
【详解】巴黎圣母院始建立于12世纪,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是法国巴黎的象征,C项正确;帕特农神庙是建在雅典卫城上,是供奉雅典娜的神庙,排除A项;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寺,排除B项;龙门石窟是统治者宣扬佛教而开凿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庄园里可以自己配制啤酒,有自己的面包师”和所学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庄园里的佃户要为领主提供劳役,排除A项;材料说明庄园可知自给自足,没有提到农奴,排除B项;材料体现庄园自给自足的特点,没有提到领主,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二者体现的相同的经济特征是是经济上自给自足。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D项正确;材料题干没有体现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西欧庄园内除了自由的农民还有缺乏自由的农奴,排除B项;西欧庄园有庄园法庭有司法权,材料没有体现司法权,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可知,材料表明庄园法庭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维护领主阶层利益,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穿的一切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庄园经济的特征是基本自给自足,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基本自给自足,B项正确;“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竞争和自耕农的主体地位,排除C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庄园制度。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A项正确;庄园领主是庄园的主人,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欧洲的庄园是在农村,与城市商人无关,排除C项;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与行会学徒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特点,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A项正确;城市自治是在新兴城市出现之后,与欧洲庄园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的特点,不能体现王权专制的色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由此可知,题干知识卡片是指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古西欧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城市里可以享受更多的民主和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反映了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据此可知,与此卡片内容主题最相符的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项正确;“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反映了当时西欧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制度,与题干“城市自治”不符,排除A项;B项的“庄园”与题干“城市”不符,排除B项;大学自治的理念来源于城市自治的兴起,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大学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中世纪西欧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③错误,ABD项都包含③,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大学既关注学科的实用性,又关注人的自身发展,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体现摆脱教会控制,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阐述强化国王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通过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来管理城市”、“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等权力”可以看出,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C项正确;ABD项题干材料均未涉及,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促进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C项正确;西欧中世纪时已经是封建社会,排除A项;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促进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无关,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是欧洲中世纪所实行的一种分封制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命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B项正确;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排除A项;法典编纂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排除C项;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它)最终灭亡。”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拜占庭帝国。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与题干“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它)最终灭亡”不符,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4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判断是这个帝国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中心是君士坦丁堡。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项正确;罗马帝国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是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在土耳其,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定都亚琛,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织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基础,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时期颁颁布《十二铜表法》,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排除B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详解】依据“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照顾好这匹马。”其意思是如果租来的马被偷走了,就必须赔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反映了租马的人与马的主人已经有了责任感,契约思想,C项正确;这一措施是能够得到实行的,不能说明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排除A项;“注重证据”和成为“服务统治者的工具”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根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题干的知识卡片内容判断,小明学习的是《罗马民法大全》,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颁布,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根据题干“公元529年”和所学知识可知,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B项正确;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排除C项;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上有《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排除D项。故选B项。
25.B
【详解】8世纪前期西欧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士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士地,受封士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从而形成了阶梯式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项正确;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排除A项;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可再次分封是西汉的推恩令,排除C项;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与封君封臣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6.(1)两部分:“自营地”、“份地”。
(2)类型: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3)机构名称:庄园法庭。
(4)特点: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详解】(1)根据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成为“自营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2)依据材料一中的“ 庄园是不会出去采购的,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可知,农奴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依据材料一中的“ 并不定期的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可知,这些属于劳役地租。
(3)结合所学知识,庄园具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所以材料二中横线处应填的机构名称是庄园法庭。
(4)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西欧庄园的特点是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27.(1)种姓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或奴隶主专制制度)
(2)“最狭隘”: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民主政治权利和义务。
(3)相同点:都规定了分封者和受封者的权力和义务(或答都是通过分封土地得以实现);不同点:前者都从属效忠于天子;后者只效忠直接上级。
(4)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服务的(或答都是为维护等级上下尊卑有序的制度)。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根据材料一文字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2)最狭隘: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只针对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最充实:根据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民主政治权利和义务。
(3)相同:根据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纣王调兵。”“封臣对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的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侵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契约意义。”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制度都规定了分封者和受封者的权力和义务。
不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制度都是层层进行分封。但前者都从属效忠于天子;后者只效忠直接上级。
(4)实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西周的分封制、西欧的封建制度都是为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和利益而服务的。
28.(1)城邦:雅典。特点: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法律至上,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公职人员注重才能。
(2)“没有做到”: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未成年人、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力。评价:在古希腊,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即政体,是一种民主政治体制;希腊民主政治培养了自由探索的精神,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对后世西方民主政治影响深远;希腊民主政治有其局限性,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3)国家:法兰克王国。纽带:土地的封赐。
(4)原因:保守狭隘,不思进取;缺少创造力。因素: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创新等。
【详解】(1)城邦:根据材料信息“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及出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可知这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可得出: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根据“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得出:法律至上,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根据“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得出:公职人员注重才能。
(2)“没有做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享有民主的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未成年人,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力。评价:根据材料二信息“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古希腊,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即政体,是一种民主政治体制;希腊民主政治培养了自由探索的精神,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 源头,对后世西方民主政治影响深远;希腊民主政治有其局限性,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3)国家及纽带:根据材料信息“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可得出:保守狭隘,不思进取;缺少创造力。因素:根据上述材料中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法兰克封君封臣制的确立及拜占庭帝国保守狭隘,不思进取导致亡国的史实可知,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创新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
29.(1)A
(2)特点:世俗性、专业性;反映:大学教育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3)方面:教育;说明: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大学的源头。(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详解】(1)选择:根据材料图示“雕像”“校徽”结合所学可知,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址、墓掉、出土文物等。图示是博洛尼亚大学留下的实物,属于实物资料,A项正确;文献资料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排除B项。故选A项。
(2)特点:根据材料“创建之初以法律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后又开设了逻辑、修辞、算术、天文等学科。”得出世俗性、专业性、多样性等;反映:根据专业的设置,可以看出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表明符合当时大学教育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3)方面:根据材料中的学校可知是教育方面的成就;说明:根据材料“即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得出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大学的源头。(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30.(1)制度:西欧的封建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纽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特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两部分:自营地和份地。
(3)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特权:免赋税特权、教育自主权。
(5)主题:封建时代的欧洲。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西欧小封建主从大封建主处接受封地,在举行‘臣服礼’时宣誓:‘我主,臣下乃是我主之仆人,领有采邑之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制度。纽带:根据所学知识,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特点:根据材料“庄园上的一切需要,除了食盥等少数物品外,几乎全是本庄园劳动人民所生产的。”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庄园上有庄园法庭,可以独立处理庄园上的政治事务,所以庄园又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两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庄园的额耕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
(3)手段:根据材料“城市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可知,手段之一是金钱赎买;根据材料“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可知,城市取得自治的手段是武力斗争。
(4)特权:根据所学知识,中世纪的大学除了材料中的司法特权之外,还有免赋税特权和教育自主权。
(5)主题:根据材料一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材料二描述的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庄园制度;材料三描述的是欧洲中世纪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材料四描述的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权,所以可以拟定主题为封建时代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