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9 14: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第26课《猫》导学案
执笔人:程美莲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基础积累】
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怅(????? ?)然??? ??郁(? ?? ??)闷 ?一缕(???? ??)? 污涩( ?? ? ??)?? 怂(?? ? ???)恿( ???)
婢(?? ? ??)女? ?蜷(??? ???)伏?? ??惩(???? ?)戒 妄(??? ??)下断语? 相称( ) 娱( )乐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怂恿:
妄下断语: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 人。现代 、 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 、 、 等。
【课文点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
结局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4.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5.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巩固提升】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________待yuān________枉懒duò________鸟lónɡ________   biàn________诉sǒnɡ________恿安xiánɡ________乞ɡài________
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   B.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   D.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收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 ……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① “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
②“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③“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猫的罪状是如何证实的?
④“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见倒数第三自然段),是因为什么?
第六单元第27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执笔人:程美莲
【学习目标】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2.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基础积累】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悲怆( ) 娴熟 ( ) 逞能( ) 肌腱 ( ) 湛( )蓝 缥( )渺 对峙( ) 斑斓 ( ) 恍惚 ( ) 迥然不同 ( ) 参差( )( ) 眼花缭乱( )
2.利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娴熟:
恍惚:
进退维谷:
迥然不同: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秩序井然:
3.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祖籍 ( ) ,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课文点津】
1.课文思路
文章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斑羚飞渡的惊人之举为基本内容,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文章首先交待“飞渡”的原因:七八十只斑羚被猎人逼到了伤心崖,然后描写老斑羚舍生忘死,拯救危亡。接着详写了老斑羚们用自己身躯托起年轻斑羚生命的壮举。结尾抒发了对老斑羚的壮举引发的感慨。
2. 指出本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陷入绝境的斑羚群如何表现?
4.文中多次出现对彩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细读最后一段,谈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巩固提升】
1.下面字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眼花潦乱(看不真切)  苍穹(qóng)
B.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对峙(shì)
C.秩序井然(秩序整齐有序)  娴熟(xián)
D.一尘不染(十分干净)  湛蓝(kà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对峙 键壮 坠落 恃才放旷
B.苍穹 漂渺 山涧 娴熟
C.飞度 竟然 辉煌 眼花缭乱
D.逞能 甜腻 迥远 垫脚石
3.填空。
(1)半大的斑羚___ __到悬崖边缘,纵身一 ,朝山涧对面______去。
(2)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4.修改病句
(1)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经常向我们介绍小说新作。
(2)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上行驶着。
(3)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4)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5.下面对“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巧合,暗示斑羚群有救了。
B.作者把彩虹比做天桥,为下文写斑羚群的飞渡作铺垫。
C.作者用天桥对彩虹作夸张的描述。
D.作者用“彩虹”和“天桥”暗示伤心崖上的悲壮一幕。
6.阅读理解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兴奋地咩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完成练习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大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老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的特殊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点明试跳成功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个撼天动地的特写镜头,找出来后仔细研读,完成下面各题
①它的内容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②其中点出老斑羚所起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中一句相当于电影中“旁白”的解说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④举例说明其中比喻手法的精巧。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选段中第一句,为什么要说那一座用生命搭建起来的桥与彩虹平行?
2.最后一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之中。”很感人,试作分析。
3.选文第一段中“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什么?这说明了斑羚什么样的精神?
第六单元第28课《华南虎》导学案
执笔人:程美莲
【学习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诗歌结构。
2、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理解华南虎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感悟诗的语句。
【基础积累】
1.读课文,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铰( )掉 栅( )栏 胆怯( ) 咆哮( )( ) 不jī( )
掠( )过 劝yòu( ) 抽chù( ) 沟hè( ) 斑lán( )
呵斥( ) 叽喳( ) 钢锯( ) 恍惚( )
2.朗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画线部分的文字内容。
a.(你)是屈辱的心灵在痛苦地颤抖吗? ( )
b.恍惚之中听见一声声音大得惊人的咆哮 ( )
c.有一个不受束缚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 ( )
d.我挤在声音零乱细碎的人群中 ( )
3.《华南虎》作者( ),原名史成汉,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本诗作于十年动乱的特殊年代,作者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借虎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队部羁灵魂的颂扬。
【课文点津】
1.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2.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3.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
4.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练习
我终于明白……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jī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bān wén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咆哮( )( ) 掠( ) 趾( )
2.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不jī( ) bān( )wén( )
3.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石破天惊:
4.结合全文体会“我终于明白……”中“我”明白了什么?
5.通过本段的意思,谈一谈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六单元第29课《马》导学案
执笔人:程美莲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知识链接】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
【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项鬣( )?阔绰( )??观瞻( )? 辔头( ) ?疮痍( ) 相觑( )? 呵斥( ) ?犷野( )? 鞍辔( )??羁绊( )
锦毡( ) 妍丽( ) 遒劲( ) 剽悍( ) 一撮毛( ) ?
庇荫( ) 窥伺( )?
2.解释词语?
慷慨以赴:
剽悍:
窥伺:
疮痍:
遒劲:
相得益彰:???
【课文点津】
1.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2.朗读课文: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4.“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理由。
【巩固提升】
1.语言中含“马”字的成语非常多,请你至少写出4个,解释每个成语的意思。
2.从课外找出几个与马有关的俗语。
3. 汉字里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如骑、骐、骄、骗、验,你还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借助工具书,了解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第六单元第30课《狼》导学案
执笔人:程美莲
【学习目标】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点难点】
1.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2.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基础积累】
1.蒲松龄,字 ,一字( ),号( ),( )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 ( ),“聊斋”是( ),“志异”是记载( )
2. 给加点字注音
缀行( ) 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 )
目似瞑( ) 意暇甚( ) 尻尾( ) 假寐( ) 眈眈( ) 狼亦黠矣(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1)自后断其股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2)盖以诱敌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3)亦毙之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4)方欲行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4.解释下列多义词
止:止有剩骨_____ 前:狼不敢前_____
一狼得骨止_____ 其一犬坐于前_____
意:意暇甚_____ 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
意将隧入_____ 盖以诱敌_____
5.说说下列“其”字各指代什么?
(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屠自后断其股。
(7)其一犬坐于前。
6.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课文点津】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狼----( 惧 )狼----( )狼----( )狼
3.用课文原文回答
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
狼的表现:
a两狼的计谋:
b 前狼假寐的姿势:
c前狼假寐的神态:
d前狼假寐的目的:
e后狼径去的目的:
4.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句是: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巩固提升】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从故事情节发展看,选段是故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 2.用“/”为下面这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下列句中“其”字指代对象相同的是( )和( )。 A.恐前后受其敌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乃奔倚其下 D.屠自后断其股 E.场主积薪其中 4.分析下列句中“之”的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①⑤/②④/③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②⑤/③ 5.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一狼洞其中(打洞)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D.一狼径去(离开) 6.根据狼的故事,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刻画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7.文段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屠户警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