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件(课件+教案+学案+影音素材共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课件(课件+教案+学案+影音素材共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9 14:59:32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学案
一、课前预习
1、参读课文注释,积累的文学常识
(1)《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朝    家、    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3)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
(4)吕蒙(178-220) ,    国大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5)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2、认真阅读课文,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吕蒙() 卿( )  当 涂()  即()
涉猎( ) 邪()  岂()  孰()  更()
3、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卿: )( 当涂: )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务: )
孤常读书我,(孤: )(常: )
见往事耳(见: 往事: 耳: )
蒙乃始就学(乃: )
及鲁肃过寻阳(及: )(过: )
卿今者才略(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
即更刮目相待( 更: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 )(见事: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合作探究
1、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对疑难字在原文中注明,划出读不懂的句子。(抽查学生翻译原文情况,对于疑难字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提示学生标注重点字句。)
2、古今异义(8分)
治经为博士 (古义:今义: )
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
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 今义: )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 今义: )
3、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孰若孤?  
4、找出两个鲁肃称赞吕蒙学习的句子并翻译。
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
5、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并解释。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8、文中的中心人物是孙权、吕蒙、还是鲁肃?为什么?
9、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
二、课前预习
1、参读课文注释,积累的文学常识
(1)《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2)司马光 , 字君实 ,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朝    家、    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3)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4)吕蒙(178-220) ,    国大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5)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2、认真阅读课文,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吕蒙(ménɡ ) 卿(qīnɡ )  当 涂(dānɡ tú)  即(jí)
涉猎(shè ) 邪(yé)  岂(qǐ)  孰(shú)  更(ɡēnɡ)
3、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卿:你 )( 当涂: 当权,当道 )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脱 )(务: 事务 )
孤常读书我,(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常:经常 )
见往事耳(见:了解。 往事:历史 耳:罢了。语气助词。 )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
卿今者才略(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
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 )(见事:认清事物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合作探究
1、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对疑难字在原文中注明,划出读不懂的句子。(抽查学生翻译原文情况,对于疑难字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提示学生标注重点字句。)
2、古今异义(8分)
治经为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
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 )
但当涉猎 (古义: 只,仅仅 今义:表转折的连 )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 今义:经 )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 今义:更 )
3、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4、找出两个鲁肃称赞吕蒙学习的句子并翻译。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
5、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并解释。
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
吕蒙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8、文中的中心人物是孙权、吕蒙、还是鲁肃?为什么?
中心人物是吕蒙。因为写孙权是为了写孙权劝学,是吕蒙发奋学习的动因;写鲁肃是为了证明吕蒙发奋学习的效果,即才学突飞猛进。
9、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方仲永 五岁能诗 贤于材人远矣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