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的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大青树下的小学》里有新鲜感的句子。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诗,题目叫……《花的学校》。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
3.这个题目带给我们这么多想象,真有新鲜感。奖励欣赏一组美图。
二、利用图片,引出诗人
1.出示图片:六月的雷雨、花儿盛开,风吹过树林。请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个同学这样写道:
六月,雷阵雨来了。雨后,花儿钻出地面,生长,开放,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3.你觉得写得怎么样?还有一个人也写了这个场景。他就是泰戈尔。链接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4.泰戈尔是怎样写六月的这个场景的。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交流。
生自由读文,勾画相关句子。
三、聚焦环境,感受新鲜的表达方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品读。
出示句子: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认识“荒”“笛”。
“荒”:中间是消亡、死亡的亡,下边表示洪水泛滥,冲毁田野、冲毁房屋,由于没有人看管所以长出了野草,就慢慢变成了一片荒野。
“笛”是竹子做的一种乐器,口笛是印度一种传统乐器。
2.出示词组: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动词+名词组成)。
3.如果在前面再加上谁,就成了句子:我们走过荒野,吹着口笛。把“我们”换成“湿润的东风”: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两个句子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把东风当作人来写,生动有趣,写出了东风吹过荒野和竹林时的轻快。
4.把东风当做人来写,这叫拟人。(板书:拟人)用上拟人的写法,让这个句子感觉怎么样?很有新鲜感。(板书:新鲜)
出示句子: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sù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1.这个句子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很新鲜。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想象: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通过做动作想象树枝是在拉着手聊天。
“雷云拍着大手”,可以想象雷云是在鼓掌。
3.同时出示两个句子,标红词语:走过荒野,吹着口笛,互相触碰,拍着大手。学生读,感受节奏,体会拟人的写法把下雨的情景写得更加的生动鲜活。
四、紧扣课题,关注孩子的两次发现。
(一)赏读第一次发现,想象狂欢的情景
1.课题是“花的学校”,那花的学校在哪儿呢?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这是诗人在用孩子的口吻来告诉妈妈他的一个发现。
出示句子:
(1)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比较句子: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写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不同:第二句加了“觉得”,是猜想。他的猜想对不对呢?第三句加了“我真的觉得”,说明他坚信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4.朗读指导:真的觉得重读。
朗读的时候抓住重点的字词,就可以把重要的信息表达清楚。
5.他为什么这么坚信自己的猜想是对的?有什么依据吗?请同学们读读1-6自然段,找找理由。
出示句子:
一群群的花儿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抓住无人知道,体会这些花是从我们不知道的地下跑出来的,多神秘啊!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6.关了门做功课,谁跑出来要罚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体会花孩子对放假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
7.引读:所以,当雷云轰响,东风吹响口笛时——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看,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欢迎他们——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他们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8.他们跳了什么舞?唱了什么歌?引导学生想象狂欢的情景。抓住关键词“冲了出来”感受花儿们对自由的渴望。
9.了解表达的特点。
表达方式:谁一来,怎么样了+具体表现的画面。
师:读着这样充满想象的、新鲜的、充满活力的语句,我们的眼前也会出现神奇的一幕幕情景,写一写我们的“新鲜的语句”。
出示: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它们....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倾听交流汇报
例:
雷雨一来,它们便兴奋起来了。小草伸展着手臂接住更多的雨水,竹子在园子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雨中大口大口吮吸着营养液,花孩子们摇摆着自己的身体 一个劲伸伸腰,踢踢腿,一个劲往上长。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舞来。一会儿 摇摆着身子,绽开笑脸;一会儿 摇动着花瓣 轻轻点头;一会儿伸伸懒腰,往高里长。
蝴蝶一到,花儿就迫不及待的迎接了。瞧,这一朵探出头来张望着蝴蝶,那一朵干脆把花瓣都展开了,拥抱蝴蝶。还有一些花你挤我碰,热热闹闹地往蝴蝶那儿凑,凑近了,就会摆出造型吸引蝴蝶。
(二)赏读第二次发现,感悟童真
1.孩子的第二个发现是什么?
出示句子: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的,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2.读文,说说他为什么说花儿的家在天上?找出依据。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依据,指导朗读。
依据1:
你没有看见他们是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读出反问的语气。
依据2: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手臂来,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抓住“自然能够”,肯定自信的语气,体会花儿们对妈妈的依恋,对家的信任。
五、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1. 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课文描写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在绿草上( ),( )。平时他们在( ),雨一来,他们( ),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 ),他们的家在( ),他们( )地赶到那儿,对着妈妈( )。
预设:跳舞 狂欢 做功课 放假 冲了出来 天空 急急忙忙 扬起胳膊
2.根据板书,进行主题概括。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
3.推荐阅读:泰戈尔《金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