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17: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载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 )。
A.相同的 B.不一定 C.相反的 D.无法确定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要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
B.光在一般情况下是沿直线传播,但受到阻碍后就不再是直线传播了;
C.光在水中不能传播,所以海底是一片漆黑;
D.没有镜子的时候,我们随便找表面光滑的东西都可以当镜子使用。
3.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有些微生物会分解动植物尸体 B.有些微生物能发酵食物
C.有些微生物能制成药 D.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慢
4.我们在观察草履虫时获取了以下信息,能支持草履虫会繁殖的证据是( )。
A.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入少量肉汁,发现草履虫立即集中在该液体中
B.用手电筒照射草履虫培养液的一侧,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在有光的地方
C.在显微镜下草履虫运动速度极快,经常要移动玻片才能完全观察到它的运动
D.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入少量酸奶,几天后发现草履虫数量增加
5.(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血液 B.细胞 C.器官 D.骨骼
6.一台光学显微镜,目镜的倍数是20X,物镜的倍数是15X,那么这台显微镜的倍数是( )。
A.15倍 B.20倍 C.35倍 D.300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B.疫苗是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是其毒性削弱或消失的各类病原微生物
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了青霉素,使千万人免受肺炎等疾病侵染
D.放大镜的发明可以让我们清晰的观察病毒的结构。
8.下列有关液体中,最适合培养微生物的是( )。
A.矿泉水 B.凉开水 C.鱼缸水 D.碘酒
9.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血液 B.液泡 C.细胞 D.细胞核
10.简易显微镜中,两个镜片组合方式是( )。
A.上下平行 B.垂直组合 C.左右平行 D.随意组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1. 是第一个提出和发现细胞的生物学家。
12.使用显微镜时,视野太暗,要调节 ;图像太模糊,要调节 。
1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用仪器观察物体,能够将图像放大的仪器有光学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14.透过装有清水的瓶子看标签,看到标签上的字变 (填“大"或“小”)了,这是因为 。
15.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能看到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就是洋葱的 。
16.在我们课堂观察的显微镜上有两个凸透镜,它们名称分别是 、 。
17.放大镜放大倍数与 有关, 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18.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 、死亡的过程。
19.使用显微镜时,要 睁开,用 看目镜进行观察, 协助记录(填“左眼”或“右眼”或“双眼”)。
20.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1.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 )
22.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
23.把蚕豆的叶子直接放到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蚕豆叶表皮上的气孔。( )
2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凸度大小有关。( )
25.用胶头滴管取池塘水样本时,滴管尖嘴一端应向上,以防水样本滴落。( )
26.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27.微生物对人类没有任何益处。( )
28.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一个个小房间。( )
29.利用放大镜要以观察到蝴蝶足的细节。( )
30.青霉素能治愈肺炎。( )
四、连线题(共8分)
31.连线题。
变形虫
线虫
草履虫
衣藻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32.举例说说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33.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影响。请写出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其中一种影响。
34.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请举3个例子)
35.如何自制放大镜?(至少写3种)
六、实验题(共11分)
36.小科在学习了“微小世界”这个单元后,对显微镜非常感兴趣,于是向科学老师借了显微镜继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小科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了下来:
①将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铺开;
③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井”字 ,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⑤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制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小科透过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很暗,什么也看不到,该怎么调节?
(3)经过调节,小明终于在视野中找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如图),如果此时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5×和30×,说明洋葱表皮细胞被放大了 。
(4)如果想要看清楚图中做了标记的细胞,他该怎么操作?
①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转为高倍镜 ②载玻片往右上方移 ③载玻片往左下方移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 )→( )→(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应该相反。
2.A
【详解】A.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要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B.光的传播路径一直是沿直线传播,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C.光在水中可以传播,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D.表面光滑的物体可能反射光的能力差,就无法做镜子,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D
【详解】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选项A有些微生物会分解动植物尸体,正确;
选项B有些微生物能发酵食物,正确;
选项C有些微生物能制成药,正确;
选项D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慢,错误;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
4.D
【详解】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草履虫也属于生物,能够繁殖,我们可以通过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入少量酸奶,几天后发现草履虫数量增加来印证这个观点。
5.B
【详解】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从最小的变形虫和细菌到最大的鲸和红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最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复杂的高等生物一般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6.D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2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5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0×15═300倍。故选D。
7.B
【详解】A、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的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如导致传染病流行、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等;有的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如利用微生物酿酒制作酸奶、生产药品、清洁污水等。A错误;
B、疫苗是将病原做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B正确;
C、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C错误;
D、病毒是个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生物,观察病毒需要用到的科学仪器是电子显微镜,用放大镜是无法观察病毒,D错误。
8.C
【详解】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我们可以利用鱼缸中的水和溪沟中的水来培养微生物,矿泉水、凉开水、碘酒最不适合培养水中微生物,缺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9.C
【详解】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进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C选项符合题意。
10.A
【详解】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具体操作如下: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但是在制作简易显微镜时,上下两个放大镜要平行放置。
11.罗伯特·胡克
【详解】罗伯特 胡克是英国科学家,他研制出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软木薄片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房间”组成的,他把这些小房间叫做为细胞,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 反光镜 调节旋钮
【详解】使用显微镜时,视野太暗,要调节反光镜,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图像太模糊,要调节调节旋钮,让物象清晰。
13.电子显微镜
【详解】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用仪器观察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4. 大 装清水的瓶子相当于凸透镜
【详解】透过装有清水的瓶子看标签,看到标签上的字变大了,这是因为装清水的瓶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符合放大镜的特征,具有放大作用。
15.细胞
【详解】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16. 目镜 物镜
【详解】显微镜上有两个凸透镜,分别是对着眼睛的目镜、对着标本的物镜。
17. 凸度(凸起程度) 凸度大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有关,中央凸起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
18. 繁殖 衰老
【详解】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19. 双眼 左眼 右眼
【详解】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在使用显微镜时,两眼都要睁开,我们一般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
20.细胞
【详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形是不同的。
21.√
【详解】略
22.√
【详解】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3.×
【详解】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所以不能把蚕豆的叶子直接放到显微镜下。
24.√
【详解】放大镜能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中央的凸度有关,中央越厚,放大的倍数越大;中央越薄,放大的倍数越小,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5.×
【详解】滴管的使用: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能平放,更不能倒置,以免被试剂腐蚀;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26.×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而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可能是无限的。题目说法错误。
27.×
【详解】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
28.√
【解析】略
29.×
【详解】显微镜作用是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显微镜观察蝴蝶的足,可以将观察的部位放大,可以清楚地看到蝴蝶的脚上有很多毛,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0.√
【详解】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青霉素是抗生素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也是最早发现的一个,青霉素能治愈肺炎。
31.
【详解】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鼓藻、水绵、硅藻、放射虫等,它们的名字大多与它们的形态有关。第一幅图片像一只草鞋,这是草履虫;第二幅图片是长长的,像一根线,这是线虫;第四幅图的生物没有规则外形,变形虫没有固定的前后端,它们在运动中不断地起变化,故名变形虫;第三幅图片是衣藻,衣藻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32.(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
(2)克隆生物,生产大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详解】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从而促进了医药、食品、农业等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克隆生物,生产大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等。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物质,其中蕴含着许多秘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了解越来越多的物质的秘密。
33.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等
【详解】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灾难,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感染,数百万人因此死亡,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34.放大镜的作用;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用到放大镜的工作有考古、精密电器维修、修表、古玩收藏、珠宝鉴定,玉石检验、观察现场指线。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用到放大镜的工作有考古、精密电器维修、修表、古玩收藏、珠宝鉴定,玉石检验、观察现场指线。
35.1、水袋放大镜:透明食品拉链袋里面装水 。2、水滴放大镜:在透明尺子上滴一滴水 。3、水杯放大镜:透明杯装满水
【详解】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且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在自制放大镜活动中,应该选择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1、水袋放大镜:制作方法用透明食品拉链袋里面装满水;2、水滴放大镜:在透明尺子上滴一滴水;2、水杯放大镜:透明杯装满水。
36. ③④②①⑤ 调节反光镜,直到透过目镜看到亮的光圈。 450倍 ② ① ④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详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至整个标本染上颜色,临时装片标本制作完毕。
(2)显微镜由目镜、镜筒、调节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透过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很暗,这应该调节反光镜,直到透过目镜看到亮的光圈。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装片,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5×和30×,葱表皮细胞被放大450倍;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象在右上方,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应该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如果想要看清楚图中做了标记的细胞,首先应该载玻片往右上方移,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转为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