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18: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够在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读好课文。
2.研读课文2-5自然段,感受白鹭的精巧,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3.研读课文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给画面取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给画面取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难点: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初识白鹭
1. 课前展示,补充资料,了解白鹭。
2. 师生吟诵古诗词,初步感受诗人眼中的白鹭,揭示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地方,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2.检查难读处,交流字词学习。
关注长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蓑毛”“流线型”“长喙”。
A朗读指导:这是一个长句子,谁来试试。
B借助图片:在这一段中,有几个词语我们要了解一下。蓑毛在哪里?蓑毛是白鹭身上特有的一种羽毛,一般长在前颈和后背,在这里,分散状的这种羽毛就是蓑毛。流线型恩阳的一种线条?像这样平滑的柔和的线条就是流线型,还有很多建筑、汽车都会采用流线型结构。长喙就是鸟兽的嘴。
3. 整体感知,思考白鹭为什么是一首诗。
(1)凝练句子,概括大意。
从首尾两段概括白鹭在作者中的形象,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发现结构特点;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聚焦“精巧的诗”,引导质疑。
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比喻新鲜、特别,你有怎样的疑问?
预设:白鹭是一种鸟,怎么能是诗呢?白鹭和诗有什么联系?
(3)谈谈对诗的理解。
预设:诗的语言简洁,读起来有节奏;诗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诗给人美好的感觉……
相机小结:语言美、画面美、韵味美、情感美。
(4)再读思考:思考白鹭为什么是一首诗。
预设:白鹭是一首诗,作者主要说了两个理由。
第一,颜色、身段刚刚好;(精巧、恰好、适宜、凝练、简洁)
第二,与周围的景物和谐搭配。(诗意、有韵味、有画面感)
板块三:品词析句,感受“精巧”
1.聚焦课文2—5段,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2-5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
(2)生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A聚焦第2自然段,“精巧的诗”
①适宜是什么意思?(恰到好处)
②作者用这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色素也好,身段也好,都是精巧的。这是概括的写,请你在第5自然段中找到详细描写的句子。
B聚焦第3自然段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①品味“嫌”字,感受作者独特情感。
这部分没有写到白鹭,为什么能感受到白鹭精巧如诗呢?作者“嫌”的是什么?作者“嫌”的是什么?赞的又是什么?
②图片对比,感受作者独特情感。
你们见过白鹤、朱鹭和苍鹭吗?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和作者的感受一样吗?
白鹭的精巧正在这一切刚好的适宜之中,恰到好处,自然的,平常的刚刚好,它的美不与平常相矛盾,它本身就是一种平凡、自然的美。
C聚焦第5自然段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精巧的?
①整体感知白鹭色素、身段的适宜。
A.颜色美:雪白、铁色、青色。
这样的颜色搭配给你什么感觉?(追问:和色彩艳丽的鹦鹉比,有什么不同)
B.身段美:大小适宜,流线型结构,线条流畅,显得很柔和。
②抓关键词句,体会白鹭“精巧” 之美。
理解关键字,品用词之准,感受“精巧”。
“忽”字什么意思?可联系旧知,借助工具书理解。
小结:忽等于一丝。我们常用“一丝一毫”表示极小的。而这个“忽”比“丝”更小,小到极致。在作者眼里,这“一分一毫”间就更感受到作者对白露的喜爱,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便是对精巧最好的解释。读文章的时候多关注一些特别的字眼,细细品味,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③引导观察,品句式之美,体会“精巧”。
A.排比句式,8个短句构成一个长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
B.引文比较,品表达之妙,感悟“精巧”。出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句子,进行比较,感悟白鹭的适宜。
C.朗读传情
(1)美妙的文字值得反复品味,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2)对着白鹭的图片,想象着读一读。
(3)会背诵的同学,闭上眼晴,尝试着有感情地背诵。
板块四:想象画面,感受“韵味”
想象画面,感受“韵味”边读边想象画面。
(1)清田独钓图
感知形象: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仔细品味,想象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只白鹭?在你觉得值得细细体会的语句上圈画批注。
图片演示,帮助理解。②联系生活,加深理解。③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2)清晨望哨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预设:
这是一只羽毛刚刚丰满的少年白鹭,他在——眺望远处的山峰,幻想山那边的风景;
这是一位慈爱的白鹭母亲,她在——看着远处池塘嬉水的孩子;
这是一位刚刚捕鱼回来的白鹭父亲,他在——巡视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守卫家园。
(3)黄昏低飞图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寂静的天空因为有了白鹭而更具生命的活力,落霞与白鹭齐飞的画面是多么动人美丽啊,试想一下:
想象画面:
夕阳西下,放学回来的孩子看到眼前的白鹭,他们会——预设:在田野间追逐着白鹭,与白鹭玩耍
干完一天农活的父亲,看到白鹭,他会——预设:因为眼前美丽的景色忘却一天的疲惫
烧好晚饭,等着家人回来吃饭的母亲,看到白鹭,她会预设:在窗口驻足,静静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清新脱俗、悠然自得的白鹭给平淡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一抹快乐,装饰了别人的梦,此时此刻的白鹭确实是乡村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板块五、质疑思辨,升华理解
1.课文通过写白鹭的外形和动态的场景来赞美白鹭的美,但是文中有几句话句话却不是在写白鹭的美,快速浏览找一找。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或许有人会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2.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创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我们才能更加体会到为什么在白鹭在作者眼里是“清澄”的一种形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1)本单元语文要素:一花一木总关情
(2)出示《白鹭》创作背景。
3.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课后反思
《白鹭》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一、教学效果
调动积累,走近“白鹭” 。
首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一说你对白鹭的了解?古代诗人笔下的白鹭是怎样的呢?此环节做的比较充分,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交流得非常火热,特别是出现白鹭的古诗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导孩子们诵读,进一步感受诗人眼中白鹭!为下文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作好铺垫。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自古以来,白鹭就是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作者给予它怎样的评价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相关语句。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两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结尾)引导发现这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感受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结尾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
2.品词析句,领悟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出示课件:潜心默读——作者勾勒了白鹭的哪几个画面?边读边把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接着在班内展示交流,主要聚焦:颜色美 外形美、生活画面美(觅食 栖息 低飞),最后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受语言美和白鹭的美!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了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环节;三是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琅琅读书的预设太少,用时也太少,对比的写作手法有点蜻蜓点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以及课文为习作做积累,会引导学生采用看+想的方法,为学生的习作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