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猫》——第三只猫的申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猫》——第三只猫的申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17: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猫》——第三只猫的申诉
教学设想
七年级上册的第5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该单元围绕“生命之趣”主题选编文章,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富有童真的特点,我采用“侦探破案”的情境和学生一同进入文本,在故事里共同探究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
通过圈点、勾画、摘录细细品读课文,探究文中对第三只猫指控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第三只猫亡失后主人公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他的自责从何而来?当我们面对小动物时,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呢?本节课我们要化身侦探,重审当年的案件,探索背后的真相。
案情分析会
1.案情回顾
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嫌疑猫:第三只猫(花白猫)
指证方式:家人口头指证
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2.讨论分析
①深入讨论:讨论证据,将对应证据分为事实部分与非事实部分,填写调查卡与调查结果。(5分钟)
②每组代表上台展示(各2分钟),其余侦探边观看汇报边完善证据表格。
讨论结果:该证据不成立。其中“似乎”二字表明花白猫对黄鸟的注意为猜测,可能由于芙蓉鸟“叫得很好听”而第三只猫不活泼,不讨喜,“我”才有此猜测。
综上,所掌握证据___________(能/不能)证明第三只猫的犯罪事实。
所有的指控都可以轻易被推翻,但在当时由于人类的臆断与情绪,一只口不能言的小猫永远失去了生命。
补充日记,感受主旨
1.随第三只猫的委托书寄来的还有一篇损毁多处的日记,根据刚才的调查将它补充完整,公诸于世。
2.学生展示,谈感受。
深入思考,回归生活
在生活中,会被冤枉的不仅是猫。品读课本23-24自然段,找出那个被冤枉的人。
张妈与“我”一样是成年人,在家庭中却和猫一样弱小,不被在意。她即使有开口声辩的能力,却仍口不能言,是“我们”的傲慢与不公堵住了她的口。
教师寄语:
正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然的强者,我们才更应时常自省,不能沦为道德上的弱者。让我们做生活中的侦探,常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老师相信这世界定会因为年轻的你们更加精彩。
共同宣誓
班长领誓,全体同学起立,右手握拳举于右耳旁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