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2《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22《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17: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描述文章大意。(通读)
2.分析其中人物形象。(品读)
3.理解寓言的寓意。(思读)
4.联系生活实际,多方位的解读这则寓言故事。(悟读)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其中人物形象。(重点)
2.联系生活实际,多方位的解读这则寓言故事。(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寓言导入
1.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寓言故事往往源远流长,即使是千年后的现代社会也有着它的意义,足以可见它强大的思想启示性。
2.看猜成语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3.学生描述寓意。
二、展示目标
1.描述文章大意。(通读)
2.分析其中人物形象。(品读)
3.理解寓言的寓意。(思读)
4.联系生活实际,多方位的解读这则寓言故事。(悟读)
三、通读 理解文章大意
1.齐读文章,复习文章大意,
分角色复述寓言故事,明确学生的复述的部分
——杞人、晓之者、旁白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2.读课文 思考问题
①杞人忧什么事情呢?
②晓之者如何帮助杞人消除忧虑?
③杞人的忧虑最终解除了吗?
请同学们尽量用原文回答
忧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晓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释然 释然大喜
四、品读 评析人物形象
齐读文章,复习文章大意,分角色朗读
1.杞人人物形象
明确:
①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
②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
作者对于杞人的态度是:讽刺
2.晓之者人物形象
明确:
①关心他人
②耐心开导
③知识渊博
五、思读 理解文章寓言
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六、悟读 多方位解读寓言故事
1.补充故事背景
据《左传》所言: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小小的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故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2.各抒己见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呢?
明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那时认识局限或发展缓慢。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须。
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3.悟读总结
恐惧因于无知,忧虑来自愚昧。因此,多方学习,不断扩充对外界的认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
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请自拟题目,对这则寓言进行具体解读,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