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鲁教版6.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鲁教版6.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30 06: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7O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作 者 简 介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作 者 简 介 李白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作 者 简 介 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游宣州(今安徽宣城)登谢公楼所作。谢朓楼是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或北楼,唐末改名为“叠蟑楼”。李云是当时有名的散文家,官秘书省校书郎,是李白的族叔。全诗意气豪放,语辞慷慨,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解 题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听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疏通词句一 读 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饯行送别南齐诗人谢眺作宣城太守时建,又称谢公楼、北楼,唐末改名叠嶂楼 。李云曾为秘书省校书郎,唐人同姓者常相互攀连亲戚,李云当较李白长一辈,但不一定是近亲。 汉时称中央政府的著述藏书处东观为道家蓬莱山, 唐人用以代指秘书省。汉献帝建安时代的诗文慷慨多气,史称建安风骨。这一句指李云。即谢眺,与其先辈谢灵运分称大、小谢。清新秀丽。这句自指。散发:就是发不整束,解冠归隐。扁舟:小船。散发弄扁舟:指避世隐居。参考译文: 一个个昨天离我而去,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更给我增添忧愁。/遥望秋空,长风不远万里吹送鸿雁南飞,/面对这样的美景,激起我高楼畅饮的豪情。/你的文章具有建安时代的风格;/我的诗篇,像谢朓那样清新秀发。/我们都怀着高雅的要超越凡俗的兴致,雄心壮志飞动;/多想直上青天,揽取明月一起遨游。/可(现在)抽刀断水啊水奔流更急,/举杯借酒销愁啊更是愁上加愁。/人活在尘世间不能称心如意,/那我明天朝晨(就)只好迎着风散着头发,驾起一叶漂流的小舟,归隐江湖。
整体感知二 读1、就诗人所表达的情绪来说,全诗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2、诗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种情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诗中点题的诗句是哪几句?4、你能够说说这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吗?三 读逐句欣赏赏析方法一 诗一开端便直抒胸臆,把自己心中的郁结尽情吐出。开篇突兀,不写楼,不叙别,而是直抒深广忧愤:岁月流逝,功业无成,国势渐衰 “昨日之日”“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每天都深感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写出了诗人长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政治的日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留”字显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赏 析 三、四两句借景抒情。这两句突然一转创造出新的境界:面对着辽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而尽,不由得激起的畅饮高楼的豪情逸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也展示了诗人豪迈阔大(或豁达)的胸襟。“酣”字表明抛弃哀怨愁绪,显示诗人的豁达与豪放。秋,点明送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地点和方式。赏 析 第五-八句,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和李云酒之后谈话的中心。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有刚健清新的建安风格,下句以“小谢”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丽的风格,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高度信任。这两句自然关合了题目中的“谢眺楼”和“校书”。中间,这里指夹在汉魏和唐朝中间的南朝。赏 析 七、八两句主客双方谈论古今,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进一步渲染双方的豪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摘)取明月。这一豪情壮志不仅是诗人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诗人因对现实不满而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既与诗的开端相吻合,又淋漓尽致地把“长风万里”的境界推向 了昂扬的情绪高潮。“揽月”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是对前句的形象表现,把昂扬情绪推向顶峰:宠辱偕(xié)忘,酒酣兴发,飘飘欲飞,暗示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赏 析 “抽刀断水”后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抽刀举杯”两句,思绪跌落现实,愁苦愈深。诗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更加强烈地感觉到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矛盾,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愁思汹涌,恰似谢朓楼前滚滚东流的宛溪水,刀斩更流,酒浇更愁,诗人极欲摆脱忧愁,可又无计可除。 “抽刀断水” 句,诗人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无法排解的苦闷,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运用比兴手法,自然天成。 “抽刀断水”为愤激狂放之举,显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抗争性格。“举杯销愁”句写不得志的苦闷无法排解,三个“愁”字,突出了愁思之多,与开头的“多烦忧”相呼应。此两句写饯别时的感叹,是全诗的又一大转折。赏 析 最后两句,写饯别时作者的自明心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诗人决心超度现实,寻求解脱,退隐江湖,泛舟山水。这两句诗里兼有放浪不羁、倔然不仕两层意思,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诗人长期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逃避现实虽然不是他的本愿,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无奈之词,充满叛逆与反抗精神,体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却无可奈何的心态。这两句诗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赏 析赏析方法二三 读逐句欣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闷。这正是诗人长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艺术概括。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转入登楼送别之事,点明题意:长风万里,秋雁北归,行人将去,此情此景,让人在百尺楼头欲一醉方休!这景象有送别的惋惜,但色调开始变得明朗,诗人虽为昨日、今日愁苦,却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浩然一饮,消愁逸兴。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二句,切题面的权位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得两汉蓬莱之风,有建安风骨;提到小谢清发,表明自己则如建此楼的谢眺,诗文清新秀丽。 承上句,两人俱有壮志逸兴,可共上青天揽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但是,这逸兴来去皆匆匆,诗人的愁思又猛然袭来,他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起兴,来抒写自己“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说明“酣高楼”反而让心中的烦愁更加深重了。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再承上句,诗人不禁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感慨。这个“不称意”又对应了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忧。四 读自行总结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
  尽管 “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
  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旋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慨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映不住郁闷与不平。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有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和艺术结构的波澜迭起、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诗中完美地统一起来;与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 诗中一系列亮色调的意象,如“长风万里”,“酣高楼”,“青天”,“明月”等,始终涤荡着一股清越之气,令诗歌清秀神奇、豪放烂漫。艺术风格附 录李白饮酒诗的个性特征
豪放率真,李白饮酒诗展现了诗人豪放爽直的性格魅力。
傲岸自负,李白饮酒诗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外在体现。
感伤激愤,李白饮酒诗体现了诗人失意时的的愤激心理。
执著乐观,李白饮酒诗表明了诗人积极用事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饱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理想进一步的追求,诗中仍贯注着豪迈慷慨的情怀,显示着一种雄壮豪迈的气概。思想情怀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并不囿于七言,其语句之长短可以随抒情的需要而伸缩。像开头两句就是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从“多烦忧”一转而“酣高楼”、“揽明月”,再转到“愁更愁”,又转到结句的“弄扁舟”,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理解这首诗应弄清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产生的特定背景,如天宝初年李白之被谗毁,天宝末年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嫉贤妒能以及朝政之黑暗、腐朽等。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