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文本20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2兰 亭 集 序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章背景有关“序跋”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会的盛况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事由修禊事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物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 可 乐 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气乐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感 慨 人 生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死生亦大矣痛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知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痛”?时间易逝
生命短暂
人生无常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表明对生死的看法后视今,犹今视昔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悲精彩词句: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世殊事异 注重积累课件32张PPT。文本20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2王羲之《兰亭序帖卷》 作者介绍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书法家,诗人。世称王右军。
他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有“书圣”的美称。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各类“圣”人书圣——王羲之 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史圣——司马迁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茶圣——陆羽 画圣——吴道子
酒圣——杜康 曲圣——关汉卿 序是一种文体,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后面叫“后序”或“跋”)。有两种。一是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是书序(如《〈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序”文体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第一部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祈福消灾的活动。众多的贤才都到来,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清的溪水和激荡回旋的水流,景物相互关联衬托(在兰亭的)周围,汲引清流急湍,用作流动酒杯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于曲水两岸。虽然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天温和的风平和舒畅,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审察众多的物类,用此来纵目游赏,抒发胸臆,能够极尽耳目视听的乐趣,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信可乐也地胜: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环境优美之乐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相聚诗酒之乐
时美: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之乐
人杰: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之乐
兴雅: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生活美好之乐 作者摒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天、风而已,极力营造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崇山峻岭 清流激湍第二部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时倾吐襟怀抱负,满足于一室之内的畅谈;有时借其所爱,寄寓自己的情怀,不拘形迹,自由放纵地生活。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虽然他们的取舍千差万别,宁静与躁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暂时很自得,感到欣然满足,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译文:以往所得到的欢欣,顷刻之间,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也是件大事。”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岂不痛哉!1、“当其欣之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痛”在追求一时的快乐和满足中,不知老之将至。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痛岁月流逝,世易时移。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痛时光易逝。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痛人生短暂。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第三部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每当看到前人发出感慨的原因,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没有不面对古人的文章嗟叹哀伤,不能明白于心中。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记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用来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他们的情趣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悲夫!古人在悲,“我”(今人)在悲,后人也在悲。
1、《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4、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死生之大,是“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作者人生观 作者反对老庄所谓的“一死生,齐彭殇”,认为是荒诞之说。
作者明白了既然人生如此短暂,他就编辑了这次宴游的诗文集并挥毫作序,希望兰亭集的诗文能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
作者的人生观:人生如此短暂,那么就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文章思路、主题乐→ 痛(惜)→ 悲(叹)
↓
人生短暂
↓
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有限的人生中实现个人价值)写作特色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作者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高远。
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写景,令人心旷神怡;叙事,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让人产生感情共鸣。东晋文坛盛行骈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交谈
2、虽趣舍万殊——“趣”同“取”,往,取 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有贤德的人、年少年长的人。
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觞”,名词作动词,饮酒 古今异义词1、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作为;今:认为)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古:这个地方;今:居于次一等的)
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这次集会的诗文;今:文雅) 实词——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长)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治理、整治、修理)
5、邹忌修八尺有余(高)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施行)
7、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治理)
8、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显示、表示)实词——一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词)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数词)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概,全,都)
6、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8、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初次,才)
9、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成语1、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2、游目骋怀:纵目浏览,驰骋胸怀,抒发胸臆。
3、放浪形骸:不拘形迹,自由放纵地生活。
4、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