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导入及背景介绍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那么,《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针对一种什么样的现实而写的?
1962年,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196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中共中央印发这个文件前,毛泽东同志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任务一:理清思路,把握核心观点
文章是加在文件前面的一大段内容,没有具体分段,请找出主要观点句,并以此理清文章的思路。
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论,即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
正确认识存在和思想的关系
正确认识的认识的两个阶段,反复转换
现实中错误的认识论,要进行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教育
任务二:把握观点的论述逻辑
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1)作用:
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阐释了社会实践)
(2)关系: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第二、三个问句是在第一个问句的基础上作为答案被提出来的,继而被否定,为开启下文做准备。
2、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存在与思想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认识与实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提示:辩证关系。
3、“一般的说来……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这两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① 关联:第一句先总说判断思想正确与否的一般情况,第二句分说在社会斗争中判断思想正确与否的特殊情况。
②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一般的说来”在语法上为状语,在句子前头起评注作用,避免了一概而论;“特别是”强调了一般规律的适用对象;“有时候”专指敌强我弱的时候;“有些”指即使这种时候的失败也不能一概而论;“并”加强否定语气,略带反驳意味,因为人们总以为既然失败就不能说明指导思想正确;“暂时”说明特殊情况并不是长期存在的。
任务三:探究作为一篇哲学论文,本文的论证有什么特点?
1、针对性强
对我们的同志尤其是农村干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旨在提高认识。
2、结构严谨
层进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重要意义
3、论证严密
文章概念明确,用词准确,判断正确,推理具有逻辑性。
4、语言通俗
作者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