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杂技—— 《5的乘法口诀》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学生在一年级就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教材通过观看杂技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通过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让学生清
楚口诀的来源以及每一句口诀的含义,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做好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编写5的乘法口诀,在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口诀的意义。利用多种记忆方法,熟练背诵5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感受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品味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探寻、传承真理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杂技表演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看,这是精彩的独轮车表演。仔细观察独轮车表演的图片,你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学生梳理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5辆小车几个人?2辆、3辆、4辆呢?
【设计意图:“数学与现实生活”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类型,本节课通过欣赏杂技表演的图片,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情境,梳理信息,提出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把口诀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探索,编写口诀
编写儿歌(1)谈话:一辆小车5个人,这就是1个5。2辆小车有几人呢?你能用小棒摆出来吗?学生操作学具。追问: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总结2辆小车的人数就是2个5相加。(3)谈话:3辆小车几个人?还能继续摆吗?2200多年前的秦代,称为《里耶秦简》,它比较完整的记载了乘法口诀表。考古学家对上面的文字进行了注释,一起找找五的乘法口诀。
谈话:古人对乘法口诀的研究并没有止于此,而是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到了元代,《新编算学启蒙总括》一书中,对5的乘法口诀也有记载。5的乘法口诀,从2200多年前的秦代,到元代,再到现在,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现在的二五一十,在秦代是二五而十;现在的一五得五,在秦代是一五如五。现在是三五十五,元代是三五一十五。预设2:秦代5的口诀有4句,元代和现在都是5句。预设3: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总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既有我们的思想,也学到了古人的智慧。通过对比发现,我们的编写的乘法口诀更简洁,读起来更上口。
记忆口诀
找出规律
谈话: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观察这5句口诀,它们有什么规律呢?预设1:我发现竖着看,第一个数是1、2、3、4、5,第二个数都是5。预设2: 从“一五”、“二五”一直到“五五”,一个比一个多一个5。预设3:列算式用的是数字,口诀是大写数字。......小结:从上往下看,得数一个比一个多5,从下往上看,得数一个比一个少5。提问:如果我忘记了三五是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预设1:可以用“二五一十”这句口诀,用10再加1个5,就是15。预设2:知道“四五二十”,20再减1个5,就知道三五十五了。(2)背诵口诀谈话:同学们发现了口诀里的小秘密,同时也掌握了记忆乘法口诀的小窍门。你能迅速背过5的乘法口诀吗?学生自由背口诀。
谈话:谁来试一试?大家可真了不起,背得又对又快,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对口令的小游戏好吗?教师出示不完整口诀,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记忆5的乘法口诀。通过找规律,学生进一步发现每句口诀间的联系,更加深刻的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然后利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口令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为以后学习其他的乘法口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史引导学生领略到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有机渗透了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应用口诀,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灯笼?预设1:4×5=20。预设2:5×4=20。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呢?
10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也就是求4个5是多少。
追问:列出乘法算式后,我们怎样算出得数?2.你能根据这句口诀“二五一十”写两道乘法算式吗?学生自主完成,交流。追问:为什么5×2和2×5,都可以用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来算出得数呢?预设:5×2和2×5都是求2个5是多少。追问:根据三五十五,你又可以列出哪两道算式呢?预设:5×3=15和3×5=15。3.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在学生熟练掌握口诀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绿点问题。在交流、分析、比较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简便以及用乘法口诀算得数的便捷,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引领学生梳理:首先我们在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境中编出了儿歌,借助儿歌列出了算式,根据算式编出了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了问题。
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根据算式我们编出了口诀,如果5个5,再加一个5,是6个5,列出算式6×5=30,根据这个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学生可能编:六五三十,五六三十。
追问: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引导:在编乘法口诀的时候,要把表示个数的数放在前面,那个相同的加数放在后面。谈话:根据7×5=35,,8×5=40,9×5=45,你还能编口诀吗?结合学生回答,总结:以后大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己来编写口诀了。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课下将我们的收获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