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2同课异构课件:1.1人口增长模式(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参考》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2同课异构课件:1.1人口增长模式(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29 19:12:34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850.12约118万约 15万1.850.12约118万约 15万影响因素决定低–低–低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极慢增长较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并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高–高–低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传统型原始型“高-低-高”模式(1990~1995年)过渡型“低-低-低”模式(1990~1995年)现代型人口增长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It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roductivity for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渡型)“高-低-高” “三低”(现代型)现代型:出生率<1.5% 自然增长率<1%1、A 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
2、B 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其特点
是 ,现主要分布 。
3、C 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现主要分于 。 ABC高-高-低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低-低-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
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
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课件43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率越来越快。10030141312世界人口的增长      替三峡生态减压:230万人二次移民
材料一:重庆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三峡库区现在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2人,是全国的2.1倍,同类地区的4-5倍,远远超过适度环境人口容量。同时,该地区人均占地不足1亩,人地矛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超负荷压力。
材料二: 2007年8月21日,重庆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对《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送审稿进行了审议。根据《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位于三峡库区的渝东北地区,将向重庆主城和万州区累计转移230万人。移民的数量,相当于第一次三峡工程移民的2倍。
材料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移民,历经了10余年后终于基本完成。承担着此次移民绝大部分任务的重庆,成功迁移了113万人,创造了世界移民史上一个奇迹。
摘自新华网
复活节岛巨人像(数百尊,高逾9米,重约30吨 )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给我留一口 阅读教材“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对两种观点加以分析评论。 观点一是错误的。从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看,在过渡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中,人口增长表现出“高—低—”高的特点,特别是近100年来的人口指数增长,说明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观点二是正确的。马尔萨斯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地提出人口问题,并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明确地摆到社会面前,是有参考价值的。他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使资源的人均消耗量增加自然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阅读:“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表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 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该表 是某西方学者对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所作的 一个概括性总结。 1. 说说自然资源的概念;
2. 就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言,将来 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 有人说,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山 水风光也可以当作自然资源。你认为这种说 法对吗?为什么? 活 动活动3、首先从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来看:旅游资源除包括人文景观外,还 包括自然景观,而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水文地理景观、气象气候景观、生物景观,它们属于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从自然属性看:山水风光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社会属性看:山水风光直接用于人类的旅游消费活动,因此山水风光完全可以当作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人均耕地减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加大城市膨胀建设用地增加开垦新耕地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污染加剧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工矿规模扩大植被破坏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农业用地显著减少3、环境的限制性: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业建筑用地等)使得农业用地显著减少某些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污染浪费严重垦殖毁林---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气候反常。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我 国 的 环 境 人 口 容 量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二、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自己的观点: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但人类的人口数量从未达到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的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而且人口增长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也应注意到,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水平条件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相当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超出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相同面积的土地不同
地区同一
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容量不同人口容量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是控制的人口目标人口的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不同人口容量不同人口容量不同 人 口 合 理 容 量地球合理容量:60亿
中国合理容量:8-9亿根据表格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量多少人口? 16.248亿3. 如果按现有的实际估算我国的人口容量,你觉得应该大于还是小于16.248亿?2、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
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
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我国东部地区 的气候、土地、水等资源优于西部,年生物量大,能够承载较多的人口,但也存在着差异,越向南,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能够养活的人口数越多。西部自然条件较差,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少,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高寒,人口密度低于干旱及半干旱区,我国北方总体的土地承载力低于南方。水热条件越优越,土地承载力越大。北方的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人口密度小;南方的热带地区水热条件最优越,人口密度最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就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而言,
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
变化?  不能养活3亿人口,人口可能会减少。因为在当时的资源状况和科技水平下,根本不能够供养具有多吃肉习惯的3亿人口。 否。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资源的获取量决定了不能供养13亿人口。消费水平的高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现在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1979年的深圳能养活现在这么多人口吗?对外开放程度影响环境人口容量。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取决于哪种自然资源?读“木桶效应”图回答:2、一个地区或国家自然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3、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会不会相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口容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4、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小环境承载力的资源会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会变资源条件、科技水平不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最主要)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负相关合理人口容量是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加大科技投入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资源(节约 开源节流)、环境(控制污染 整治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协调发展知识结构框架图 小结:环境人口容量环境的限制性
 (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概念活动:“单个教室究竟能容纳多少学生”
方案一:如果只是让每个人有立足之地,能容纳多少学生?(假设
0.2平方米/人)
 
方案二:满足学习最基本的条件(一人一桌一椅,教室内无移动空间)下,能容纳多少学生?(假设每人0.6平方米/人)
    
方案三: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空间,(除一人一桌一椅外,还拥有相对合理的学习和走动空间),能容纳多少学生?
     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环 境资 源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规模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练习C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 )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占据空间 D、每平方千米200人A由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 )
A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B计划生育和控制城市发展
C环境保护和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
D保护环境和各民族平等A我国有3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活动一:地球的承载力有极限吗?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 罗马俱乐部是一个从全球的角度讨论人类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困境的非正式的国际性协会,成立于1968年。本图摘自罗马俱乐部发表的轰动世界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针对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反思,富有挑战性地提出了“增长的极限”问题,指出了决定和限制增长的五个因素: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 首先了解坐标轴的意义,然后在图中找出曲线上的转折点并读取其数值,分析该数值两侧的变化趋势,从中得出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相关性。1. 将图中分别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字母用曲线连接起来。分析自1900年开始,世界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此同时,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品和污染四个因素有什么变化?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4 .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怎么看?2.2000年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3.在人口、人均粮食、自然资源、人均工业产品和污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增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最高点,之后会下降,同时资源持续减少,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之后,人口数量开始降低时,资源下降速度放慢;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品在人口持续增长时期就已开始下降,污染则要到2040年以后才开始下降。  可见,人口的增长导致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品不断下降,污染则日益加剧,使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活动 二:请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
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
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
4.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人口文化生活水平等。 生产力愈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活动 五: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问题:
1.材料一是指 容量;材料二是指    容量。
2.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哪些?环境人口合理人口2 月2 日?? 国际湿地日?? 3 月12 日?? 中国植树节?? 3 月22 日?? 世界水日?? 3 月23 日?? 世界气象日?? 4 月22 日?? 世界地球日?? 5 月22 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 月31 日?? 世界无烟日
6 月5 日?? 世界环境日?? ?6 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
和干旱日?? 6 月25日?? 中国土地日?? 7 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9 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9 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课件38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本课目标:
1、了解人口出生率,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
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
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2011年10月31日,菲律宾达尼卡的出生标志着全球人口从此起突破70亿。据悉,菲律宾目前是世界上位居第12位的人口大国,拥有9490万人口。中国和印度依然占据前两个席位。不过印度的人口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 年份人口/亿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005年1月6日中国第十三亿人口日1999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看下面的J型曲线图,思 考:
1、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趋势、快慢)农业社会—增长缓慢
工业社会—增长快速
尤其在二战后是迅猛的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有所控制想一想: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出生率=———— ×100%
死亡率=————×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人口的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它等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自然增长率=—————————×100%=__________ ×100%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总人口数拓展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问题: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C拓展(1)以上材料涉及到哪些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影响?想一想,影响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
(2)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3)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你们家乡的人口增长? 女性人口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程度、女性受教育程度等 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发展中国家高一些。活动:阅读 P.3材料,思考: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高高极低原始
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高较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高低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以后在欧州首先产生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低低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发达国家先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变化高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1.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2.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3. 接近于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的人口增长“高-低-高”型
“三低”型过渡197019992002时间(年)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3.342.581.520.881.290.65  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增长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
⑴劳动力紧缺:
①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的发展
②兵源不足,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低
⑵老龄化现象严重: ①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 ②老年人生活孤单, 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鼓励生育、吸纳移民你知道哪些国家在鼓励生育吗? 瑞典:夫妇双方均有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子女,
每月可获约3400元人民币补贴。 法国:基本享有16周产假,生第三胎产假增至一年,
每月更可获约1万元人民币补贴。 俄罗斯:三十岁以下夫妇首胎获约4000元人民币奖金,
第三名子女则获8000元人民币。 车臣:总理卡德罗夫鼓励生育 称不反对一夫多妻制 德国:提供一年有薪产假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模式主要特点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主要原因时空差异主要问题主要对策学习小结和板书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_____(高或低)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_____(高或低)低高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因素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年龄构成1、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_ ___ __
2、(1)阶段,人口出生率____,人口死亡率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 这属于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 __, 人口年龄结构呈现_ __型,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__ ___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___ __向__ _的转变。自然增长率高高低高高低低低低型老龄计划生育高低高型三低型“高高低”模式(原始模式和传统模式)——集中在发达国家“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美洲粮食作物是在什么时候传播到欧洲和亚洲?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是什么关系? 思考赤脚医生
我国唐代妇女初婚姻年龄和当前相比大还是小?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晚婚晚育?
1.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洲是什么洲?哪些洲的增长速度较慢?2.试从经济发展水平、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等方面来分析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7.2914.0236.831.675.191.723.105.477.842.210.130.3 人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 此类模式出现在什么国家? 为什么? 非洲人口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又从反面说明了什么? 世界人口增长史(亿)年份人口数自然增(%0)公元初年20.617507.54.4183010519302081960301819744019.319865017卡特里娜飓风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自然灾害。 权威报告揭示伊战惊人死亡人数
世界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12日刊登调查报
告说,自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已有65.5万伊拉
克人死亡。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伊拉克战争导致的死亡人
数约占伊拉克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以来,每
3分钟就有1个伊拉克人死亡,每40个伊拉克人中就有1人死
亡。这份报告提出的伊拉克死亡人数比此前所有的估计数
字都高出10倍。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
月21日共同发布的《2006
年世界艾滋病报告》,2006
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
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
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
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一、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
二、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
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
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
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
策等。

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条件:课件24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
(数量、速度)世界人口增长“J”形曲线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爆炸”性增长人类社会初期二战后产业革命后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
=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影响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上层建筑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低-低-低高-高-低高-低-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过度型(一)“高-高-低”模式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主要原因 (2)两种类型: 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主要原因 区别?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乱致使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平波动较大,但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3)运用: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二)“高-低-高”模式 (过渡模式) (1)释义: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当今世界代表性国家和地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增长模式在欧洲基本结束。(三)“低-低-低”模式 (现代模式) (1)释义: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目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一2题。
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BC 欧洲、北美和大洋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较高2001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2.零增长3.接近于零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1.负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英国、比利时、芬兰人口增长过快 少儿比重过大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德 国 鼓 励 生 育 的 宣 传 画“高-低-高”型 “三低”型转变原因:
①社会经济因素 ②制度因素 ③计划生育因素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中国的人口增长:练人口数量在增加,但是增长趋势在下降三、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男女出生性别比中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2005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我国高中、大学毕业生的比重人口素质的变化中国的人口问题——双重性:
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2、人口老龄化
3.分析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A、B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国,
理由是 。
(2)A、B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增长较快的是 国,已进入人口“低速增长阶段”模式的是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家。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是:B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比重已经超过10%AB计划生育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B国:A国:A人口金字塔: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图表。
通常将人口分为三大年龄组: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中国一般为59岁)为轻壮年组,65岁(中国为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组。
人口统计学家常用三种年龄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人口金字塔年轻型老年型成年型60岁以上 5%以下 5%--10% 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