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1感悟志士情怀,领略建安风骨——《短歌行》赏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1感悟志士情怀,领略建安风骨——《短歌行》赏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20: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感悟志士情怀,领略建安风骨——《短歌行》赏析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能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词意思,通过抓关键词句和知人论世等方法感悟诗词意蕴。但对汉魏时期的文学风格了解较少。“三新”背景下的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内涵,不仅要知内容,还要能析形式。
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感受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重点)
2.体会诗歌“忧”中寓“壮”的特点,领略“建安风骨”。(重难点)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诗人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标:情境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 导入
“建安风骨今犹在,魏武遗风永流传”,为领会“建安风骨”的内涵,本班将于近期开展“建安文学”主题阅读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短歌行》,去感悟志士情怀,领略建安风骨,开启活动之旅。
2. 出示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感受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2)体会“忧”与“壮”的统一,领略“建安风骨”。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诗人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设计意图:以旧知导入新知,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有利于展开本课的学习。)
二、学标:品读赏析,感悟志士情怀
(一)活动一:感知曹操之“忧”
1. 诗中反复出现 “忧”字,曹操为何而“忧”?
追问:三种忧的内涵一样吗?
2. 链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抓诗眼入手,概括提炼,感知诗人之忧。将诗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诗歌内涵。)
(二)活动二:探究诗歌之“壮”
1. 小组讨论(5分钟):曹操化忧苦为慷慨,忧思中彰显壮志,那么诗歌的“壮”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点拨、小结:
(1)化“哀怨”为“壮气”
曹操《短歌行》引用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但省去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句,原句意为“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这一取一舍之间,我们就可以发现曹操化“哀怨”为“壮气”的创新。“壮”之气势首先表现在曹操的“自信”上,他虽然求贤若渴,但因为现实原因,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诗经》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这种提醒含蓄而感人,却也自信而霸气。
(2)化“和乐”为“壮怀”
《鹿鸣》是宴客的诗。《毛诗序》云:“燕群臣宾客也。”从相关资料可知,宴客的主人乃周文王。曹操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虽然“在盼望和召唤之中隐然就定下了君臣的名分”,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体现一种姿态,一种欲效法文王修德来远以怀天下的志意。换句话说,此处的引用超越了《诗经》的和谐欢悦,显出了“壮怀”的阔大。
(3)化“忧思”为“壮志”
对时光短暂,人生易逝的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结合诗歌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们更能读出曹操想拥天下贤才于怀中的“壮”志。这种壮志是山容海纳般宽阔而坦荡的,同时也是望眼欲穿、梦寐以求的。
2.诗歌借助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曹操的情怀,实现忧与壮的完美融合?
用典: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势解》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韩诗外传》
比兴: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诗歌之壮,然后从内容理解转入形式探究,从而明确艺术手法之妙处。用典和比兴的使用,是诗人对《诗经》遗风的继承与创新,也使诗歌在情感上完成了从忧到志的点化提升,实现忧与壮的完美融合。通过探究,增强对诗歌的深度理解。)
三、拓标:迁移拓展,领略建安风骨
活动三:领略建安风骨
补充资料: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代表人物: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结合《短歌行》分析(悲凉慷慨)
链接: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曹丕《善哉行·上山采薇》
在后面的早读任务中,我们通过到阅读建安文学的其他代表作品,更深刻地领会建安风骨的内涵。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慷慨悲凉”的内涵,领略建安风骨并体会其本质,从而感受诗人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四、验标:牛刀小试,检验学习成效
1. 按要求填句子。
曹操在《短歌行》中可谓全方位地打消贤才的顾虑,让每个人的到来都有充分的理由。“_______,_______”(人生短暂),赶快行动吧。“_______,_______”,他会像姑娘思念心上人一样,一直等着你的到来。“_______,_______”,不用担心他那里人才太多,自己派不上用场,他的心胸如大海一样宽广。“_______,_______”,天下大同是所有人的心愿,美好的未来由大家书写,还徘徊什么呢?可以说,对时势的洞察,对人心的体察,对功业的渴念,对贤才的一片赤诚,谱就了曹操这篇经典的“求贤歌”。
2. 从《短歌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四句诗,完成200字左右赏析文字。
(设计意图: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效。其中第1题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第2题侧重鉴赏与写作能力,与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密切相关,助力达成单元写作目标。)
结束语
当下的我们,该如何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希望大家能从曹诗中、从建安文学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