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18:31:23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共14★)
1.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   .
2.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雾是   态的水, 云是   态或    态的水。
3.根据   和   ,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4.热是一种   。可以沿着物体从   的部分传到    的部分。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5.潜望镜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它里面有    块平面镜,镜面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光线通过镜面两次   后,在下方可以看到上方的影像。
二、判断(每空1★,共5★)
6.云、雾、露,雨、雪,霜等都属于液态。
7.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
8.(2021五上·微山期末)阳光照射强烈时,玻璃幕墙反射的光属于彩光污染。(  )
9.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10.我们通过平面镜把光“引”到屋里,说明平面镜是光源。
三、选择题(每空2★,共10★)
11.下列含“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
12.(2023五上·嘉祥期末)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  )。
A.小颗粒 B.水蒸气 C.小水滴
1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中。
14.站在火炉旁,我们会感觉到很热,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接受了(  )。
A.热对流 B.热传导 C.热辐射
15.太阳能集热管一般是真空的双层空心管,把集热管做成真空的目的是为了(  )。
A.阻止热传递 B.减缓热传递 C.加快热传递
四、生活中的科学(每题5★,共10★)
16.生活中锅铲的铲头和铲柄分别是什么材质 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材质呢
17.光污染成为一种新型污染方式,请写出3种防治光污染的方法。
五、猜想与探究(共11个★)
18.雨是怎么形成的 请设计模拟实验描述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探究雨的形成原因。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直线;传播方向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被称为反光。
2.【答案】液;液;固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雾是液态的水,云是液态或者固态的水,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3.【答案】事实;科学理论;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4.【答案】能量;温度高;温度低;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5.【答案】光的反射;两块;反射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6.【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云、雾、露,雨等都属于液态,雪和霜都属于固态。
7.【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所以海洋中的水也会进入水循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玻璃蒂墙对太阳光只是反射作用,属于白亮污染,不属于彩光污染。彩光污染具体是指舞厅、夜总会、夜间游乐场所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发出的彩光所形成的光污染。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9.【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平面镜不会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
11.【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杯弓蛇“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形“影”不离、立竿见“影”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2.【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在低空就是雾。所以说,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
13.【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A: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正确;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正确;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中,错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所以海洋中的水也会进入水循环。
14.【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站在火炉旁,我们会感觉到很热,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接受了热辐射。
15.【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真空的双层空心管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把集热管做成真空的目的是为了减缓热传递。
16.【答案】锅铲的铲头是金属的,铲柄是木头或塑料的。这是因为金属属于热的良好导体容易导热,而木头或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热性能比较好避免烫手。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锅铲的铲头是金属的,铲柄是木头或塑料的。这是因为金属属于热的良好导体容易导热,而木头或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热性能比较好避免烫手。
17.【答案】第一夜间控制照明亮度,第二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第三合理使用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防治光污染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①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件等,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②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③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18.【答案】[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平底烧瓶,弯管,烧杯,冰袋,石棉网。
[实验步骤]:(1)装好实验器材,在瓶底烧瓶中放一些水。
(2)在烧瓶底部放一个冰袋,让烧瓶底部均匀受热,使底部温度降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瓶底烧瓶中的水。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瓶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儿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
实验名称:雨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雨的形成
猜想假设 :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能形成雨。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脚架、陶土网、烧杯、小盘子、冰块、水等
实验步骤:①将水放入烧杯,烧杯上放一个小盘子
②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的陶土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直至沸腾。
③三分钟后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小盘子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
1 / 1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共14★)
1.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   .
【答案】直线;传播方向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被称为反光。
2.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雾是   态的水, 云是   态或    态的水。
【答案】液;液;固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雾是液态的水,云是液态或者固态的水,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3.根据   和   ,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答案】事实;科学理论;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4.热是一种   。可以沿着物体从   的部分传到    的部分。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答案】能量;温度高;温度低;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5.潜望镜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它里面有    块平面镜,镜面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光线通过镜面两次   后,在下方可以看到上方的影像。
【答案】光的反射;两块;反射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二、判断(每空1★,共5★)
6.云、雾、露,雨、雪,霜等都属于液态。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云、雾、露,雨等都属于液态,雪和霜都属于固态。
7.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所以海洋中的水也会进入水循环。
8.(2021五上·微山期末)阳光照射强烈时,玻璃幕墙反射的光属于彩光污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玻璃蒂墙对太阳光只是反射作用,属于白亮污染,不属于彩光污染。彩光污染具体是指舞厅、夜总会、夜间游乐场所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发出的彩光所形成的光污染。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9.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
10.我们通过平面镜把光“引”到屋里,说明平面镜是光源。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平面镜不会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
三、选择题(每空2★,共10★)
11.下列含“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杯弓蛇“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形“影”不离、立竿见“影”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2.(2023五上·嘉祥期末)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  )。
A.小颗粒 B.水蒸气 C.小水滴
【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在低空就是雾。所以说,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
1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中。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A: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正确;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正确;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中,错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所以海洋中的水也会进入水循环。
14.站在火炉旁,我们会感觉到很热,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接受了(  )。
A.热对流 B.热传导 C.热辐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站在火炉旁,我们会感觉到很热,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接受了热辐射。
15.太阳能集热管一般是真空的双层空心管,把集热管做成真空的目的是为了(  )。
A.阻止热传递 B.减缓热传递 C.加快热传递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真空的双层空心管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把集热管做成真空的目的是为了减缓热传递。
四、生活中的科学(每题5★,共10★)
16.生活中锅铲的铲头和铲柄分别是什么材质 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材质呢
【答案】锅铲的铲头是金属的,铲柄是木头或塑料的。这是因为金属属于热的良好导体容易导热,而木头或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热性能比较好避免烫手。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锅铲的铲头是金属的,铲柄是木头或塑料的。这是因为金属属于热的良好导体容易导热,而木头或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热性能比较好避免烫手。
17.光污染成为一种新型污染方式,请写出3种防治光污染的方法。
【答案】第一夜间控制照明亮度,第二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第三合理使用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防治光污染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①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件等,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②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③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五、猜想与探究(共11个★)
18.雨是怎么形成的 请设计模拟实验描述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探究雨的形成原因。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答案】[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平底烧瓶,弯管,烧杯,冰袋,石棉网。
[实验步骤]:(1)装好实验器材,在瓶底烧瓶中放一些水。
(2)在烧瓶底部放一个冰袋,让烧瓶底部均匀受热,使底部温度降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瓶底烧瓶中的水。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瓶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儿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
实验名称:雨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雨的形成
猜想假设 :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能形成雨。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脚架、陶土网、烧杯、小盘子、冰块、水等
实验步骤:①将水放入烧杯,烧杯上放一个小盘子
②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的陶土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直至沸腾。
③三分钟后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小盘子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