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说鉴赏能力,懂得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去分析文本,阅读文本后能体会到小说情节的波澜起伏。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叙事技巧比较陌生,对叙事技巧的效果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答题公式”上,不能结合文本去分析作者的深层用意。
教学目标
1.赏析反转、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叙事技巧及其表达效果,把握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重难点)
2.理解小说主题,感悟作者情怀。(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明目标
(一) 导入
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的当代作家毕飞宇说:在我的眼里,《促织》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才华足以和写《离骚》的屈原、写“三吏”的杜甫、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相比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赏析反转、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叙事技巧及其表达效果,把握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
2.理解小说主题,感悟作者情怀。
(设计意图:从名家评价引入,让学生明确《促织》的突出地位,知道自己对故事的兴趣可能就源自于这“艺术才华”,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出示学习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从而有的放矢。)
二、奇峰异壑层层现
活动一:观察图画明技巧
1.上图是同学们画的情节曲线图,请大家观察,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有什么特点?
2.哪些情节是“折”的体现?
卜促织,得促织 失促织 化促织
这几个情节使故事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它们就是叙事技巧中的反转。那么,反转这种叙事技巧有什么作用呢?推动情节发展,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还可以吸引读者。
小说本质上就是讲故事,高明的小说家能把故事讲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就是《促织》的高妙之处,也是毕飞宇把它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相比肩的一个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节曲线图,发现本文情节一波三折的特点。然后从情节的“折”认识反转这种叙事技巧,并且在自己一步步的发现中明确反转的作用。)
三、亦真亦幻诉辛酸
反转的情节中,哪些是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卜促织、化促织
这两个情节是作者“幻想”出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课文另一种叙事技巧的妙处, 请大家看课本134页的“学习提示”第二段,这种叙事技巧就是:“幻想与现实相交融”,“求神问卜”(卜促织)和“魂化促织”(化促织),是幻想的情节。
活动二:探究“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妙处
活动小贴士:
1.关联“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出现的背景(成名的处境及社会现实),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在课文中勾画关键词句,在任务单上记录重要信息。
3.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链接资料:
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
顺治年间,出现过多次县令因完不成税收等任务而畏责自杀的现象。 ——《英才》2015年第6期
“皇祖时,命奉宸苑使取络纬(蝈蝈)种育于暖室,盖如温花之能开腊底也。每设宴,则置绣笼中,唧唧之声不绝。遂以为例云。”
——清·乾隆《咏络纬》题下自注
小结:
透过这两个幻想的情节,结合社会现实,我们读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对受迫害的平民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这就是《促织》的高明之处。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给足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合作探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从探索中去发现。相关资料的链接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中涉及的背景和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真正理解到“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情怀。)
四、学以致用玩“反转”
活动三:续“写”《促织》
“裘马扬扬过世家”的成名后续如何?请在之前的情节曲线图上画出你的构思。
活动小贴士:
1.切合原文主题,也可有所提升。
2.至少用上一种今天赏析的叙事技巧。
3.时间:3分钟。
学生展示
点评学生作业:
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能只管形式,不顾内容。
切合原文主题,或是有升华。
只有让小说的艺术境界得到质的提升的反转,才是成功的。
评论家谢有顺说:“好的小说家往往能够把假的写成真的,所谓虚构,其实是一种达到更高的想象的真实。”
蒲松龄受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还有喜团圆的民族心理(比如《白蛇传》《沉香救母》《窦娥冤》),所以情节以上扬结束更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续“写”,让学生加深对反转、幻想与现实相交融这两种叙事技巧的理解,从而转化成能力,运用于以后的写作中。在之前的情节曲线图上画,让学生在想象与构思中,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五、作业
阅读《变形记》(节选),比较其和《促织》在反转、幻想与现实相交融这两种叙事技巧使用上的异同。
(设计意图:《变形记》(节选)是教材14课的第二篇课文,它和《促织》一样,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引人入胜。学生的初步探究,可以巩固这节课上所学,也便于后续的对比阅读。)
结束语
蒲松龄借助反转、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叙事技巧来实现创作意图,何其高妙。这就是毕飞宇将《促织》称为史诗,将蒲松龄呈现出来的艺术才华与屈原、杜甫、曹雪芹相比肩的重要原因。
“经典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因为它历经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也因为它是千百年来时代的总结,常读常新。”
——意大利·卡尔维诺
希望大家能去阅读《聊斋志异》其他篇目,感受经典的魅力。
附:
促 织
清·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