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概况及《雷雨》剧情。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把握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了解作品特点,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方法目标:学习阅读和鉴赏戏剧文学的方法,培养艺术情趣。
情感目标:更多人性层面解读,培养人文情怀,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能力迁移:走进戏剧世界,表演剧本内容,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领悟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已有了初步感性的积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渴望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关的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现代的高中生看话剧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对戏剧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的表现形式对他们来说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的表现形式对他们来说都显得生涩,远不如电影或电视剧的影响大。另外,《雷雨》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离这些学生太遥远,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很难使他们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纠葛,针对这种情况,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文体特点,有层次地朗读、欣赏、品鉴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 通过分析人物语言,还原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前的情感故事,进而感受三十年后周朴园对鲁侍萍复杂的情感态度,从而把握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2.角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人物之间的冲突及人物性格的把握。
解决措施:
1. 课前利用自习课组织学生回顾戏剧常识,自读《雷雨》,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
2. 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间房子为何如此重要?”
利用制作的微课讲述有关《雷雨》的小故事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运用情境法,引导学生还原“这间房子”三十年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周朴园三十年前对鲁侍萍的真情以及三十年后对鲁侍萍的无情。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格。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讲述有关《雷雨》创作及影响,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曹禺创作《雷雨》及《雷雨》的影响导入本课,教师深情讲述,既能吸引学生学习本课,也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和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戏剧概念及要素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己归纳概括出戏剧的概念及要素,教师和学生交流读完文本后的收获,通过交流,学生在预习前的通过读文本获取的信息如:人物、矛盾等等,恰恰应和了戏剧的概念和要素,这样着眼于培养学
(三)情节安排和戏剧冲突
师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戏剧文学的感悟能力。学生了解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的情感纠葛。利用微课讲述周朴园和鲁侍萍二人三十年前的情感纠葛和三十年后的故事,引出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
(四)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情景来把握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分析《雷雨》第二幕中的两个矛盾。
2.学生阅读剧本开头部分,针对文本内容学生讨论,发现文本中一些奇怪的细节如:旧雨衣、关窗、不容许下人进入的房间。
3.通过这一间房,学生结合文本探讨在这间房子中发生的事情。
(明确:关窗户、旧衬衫、出走)探究周朴园的有爱和无情。
4.通过周朴园依据对方身份变化和侍萍是否死去,不同的态度变化,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1)当对方是鲁妈,并且侍萍已死(怀念、愧疚)
(2)当 对方是鲁妈,并且侍萍未死(震惊、警惕)
(3)对方是侍萍,且就站在他面前(怀疑、冷酷)
五、总结
一间房子、一段过往。却看到了周朴园的两幅面孔,从爱情、生活角度揭露周朴园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