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生活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
C.铜丝弯曲 D.冰雪融化
2.(2023上·辽宁辽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线 B.高粱酿酒
C.香水挥发 D.橙子榨汁
3.(2023上·辽宁盘锦·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 B.苹果压榨汁液 C.燃煤取暖 D.木材制作板凳
4.(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百折不挠 B.坚韧不拔
C.百炼成钢 D.铁杵成针
5.(2022上·辽宁鞍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南果梨是鞍山的特产。下列南果梨采摘及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摘南果梨 B.清洗南果梨 C.榨南果梨原汁 D.酿南果梨酒
6.(2023上·辽宁铁岭·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
C.玉米酿酒 D.香水挥发
7.(2023上·辽宁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辽宁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民俗文化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医巫闾山剪纸 B.锦州满族刺绣
C.老龙口粮食酿酒 D.大连核雕
8.(2022上·辽宁鞍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 B.滴水成冰 C.食物腐烂 D.矿石粉碎
9.(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胆矾研碎 C.石蜡燃烧 D.铁水铸锅
10.(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红磷燃烧 C.胆矾研碎 D.酒精挥发
11.(2023·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切割玻璃 C.食物腐烂 D.胆矾研碎
12.(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班级劳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清扫灰尘 B.擦拭黑板 C.教室消毒 D.花草浇水
13.(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成语的本义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云清雾散 B.木已成舟 C.风吹草动 D.火上浇油
14.(2023上·辽宁葫芦岛·九年级统考期末)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5.(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固体 D.倾倒液体
16.(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17.(2023上·辽宁辽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仪器加热时需垫陶土网的是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
18.(2023上·辽宁抚顺·九年级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读取液体体积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加入石灰石
19.(2023上·辽宁盘锦·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实验操作行为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若取无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用手拿
C.取用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 D.取 22.5mL液体药品可以用倾倒法
20.(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B.
C. D.
21.(2023上·辽宁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量取液体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倾倒液体
二、填空题
22.(2023上·辽宁锦州·九年级统考期中)结合下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选用仪器A,其名称是 ,使用该仪器读数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
(2)实验室加热较多量液体时,除了要选用图中C和G两种仪器以外,还需使用的仪器有 和 。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3.(2023上·辽宁辽阳·九年级辽阳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才能做好化学实验。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 。
(2)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3)熄灭酒精灯时,用 盖灭。
(4)俯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结果会比实际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24.(2023上·辽宁丹东·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下图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某同学用
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下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该同学若要量取
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
该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
。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埴字母序号)
A. B.
C. D.
25.(2023上·辽宁葫芦岛·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保证,而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 盖灭;
(2)可以做反应容器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举一例);
(3)在实验室里倾倒液体药品时,应使标签对着手心,否则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
(4)量取8mL水,应选用10mL的量筒和 (填仪器名称);若俯视量取水了,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 (填“>”、“<”或“=”) 8mL。
26.(2023上·辽宁鞍山·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食盐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游码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mL。
27.(2023上·辽宁本溪·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走进化学实验室,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阅读实验室规则。
①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按最少量 取用。
②实验室剩余药品要放入 。
(2)认识常见仪器。
①量取8mL水所需的仪器有 、 。
②通常用来保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3)学习基本操作。
①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③给试管中的少量蒸馏水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其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三、科普阅读题
28.(2023上·辽宁朝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消毒产品和防疫物资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抗疫胜利提供强大保证。其中使用的消毒剂:酒精(乙醇)①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性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易燃烧;⑤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⑥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
(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酒精灯内的酒精量应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4)实验时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 ,以兔火势蔓延。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钢丝弯曲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棉花纺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香水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橙子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水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苹果压榨汁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燃煤取暖发生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木材制作板凳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C。
4.C
【详解】A、百折不挠是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没有体现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坚韧不拔是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没有体现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百炼成钢是铁经过反复锤炼成为坚韧的钢,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铁杵成针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采摘南果梨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清洗南果梨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榨南果梨原汁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酿南果梨酒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玉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香水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医巫闾山剪纸过程中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锦州满族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老龙口粮食酿酒过程中,粮食变成了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大连核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中考常考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因素是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8.C
【详解】A、轮胎爆炸,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食物腐烂,有微生物分解产生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9.C
【详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水铸锅,只是形状和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0.B
【详解】A、石蜡熔化是石蜡固体受热融化为液体,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B、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11.C
【详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切割玻璃,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清扫灰尘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擦拭黑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教室消毒是利用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与细菌、病毒中的蛋白质作用 ,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因此教室消毒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花草浇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13.D
【详解】A、云清雾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木已成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风吹草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上浇油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人体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含量不变,故选C。
15.B
【详解】A、连接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错误。
故选B。
16.A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操作错误;
答案:A。
17.A
【分析】仪器加热时是否要垫石棉网主要根据仪器的材质是否耐高温及受热面积的大小。受热面积小的,瓷质加热容器可以直接加热,受热面积大的玻璃容器加热必须垫石棉网。
【详解】A、烧杯由于受热面积大,受热不均匀,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选项正确;
B、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故选项错误;
C、蒸发皿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故选项错误;
D、燃烧匙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C
【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而图中平视的为最高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时,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则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该选项操作正确;
D、取用石灰石时,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石灰石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而图中用手拿石灰石,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19.C
【详解】A、药品的取用规则:实验室的药品不能直接接触也不能直接闻气味,还不能直接品尝。剩余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也不能放回原试剂瓶,还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到指定容器中,错误;
B、为防止发生事故,不能用手接触药品,错误;
C、取用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正确;
D、取 22.5mL 液体药品使用倾倒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应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A正确;
B、倾倒液体药品时,应该瓶口和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
D、向试管滴加液体时,应该使用胶头滴管,垂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逐滴滴加,故D正确。故选C。
21.D
【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A错误;
B、量取液体,视线在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不能用手拿,故C错误;
D、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故D正确。
故选D。
22.(1) 量筒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2) 铁架台 陶土网
(3)胶头滴管
【详解】(1)有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量筒;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实验室加热较多量液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陶土网,因此除了要选用图中C烧杯和G酒精灯两种仪器以外,还需铁架台和陶土网;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23.(1)陶土网
(2)三分之一
(3)灯帽
(4)偏高
【详解】(1)烧杯底面积较大,为了受热均匀,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陶土网;
(2)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免引起火灾;
(4)俯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读数偏大,则结果会比实际值偏高。
24.(1)试管
(2) 42
胶头滴管 小于
(3)D
【详解】(1)图中,试管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2)用量筒量取液态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由图可知,量取液态体积为52mL;
若想量取46mL的液体,则应用胶头滴管继续向量筒中滴加液体;
若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小于46mL。
(3)A、实验结束后,应立即用灯帽盖灭,该选项不正确;
B、使用完托盘天平后,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归零,该选项不正确;
C、用完的胶头滴管应洗净放到干净的烧杯中,该选项不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直接放回滴瓶中,该选项正确。
故选D。
25.(1)灯帽
(2)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3)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腐蚀标签
(4) 胶头滴管 <
【详解】(1)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且应该盖两次,方便下次打开;
(2)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可以做反应容器并可以直接加热;
(3)在实验室里倾倒液体药品时,应使标签对着手心,否则可能会导致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腐蚀标签;
(4)①量取一定量液态,应选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配套使用,先使用倾倒法取液态,接近量取的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故填:胶头滴管;
②若俯视量取水,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少于8mL,故填:<。
26.(1)2.6g
(2) 42mL 小于
【详解】(1)砝码和称量物颠倒后,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5g-2.4g=2.6g
(2)如图,液体体积是42mL;
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实际偏小,故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44mL。
27.(1) 1mL~2mL 指定容器
(2) 10mL量筒 胶头滴管 广口瓶
(3) 灯帽盖灭 用水润湿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即可)
【详解】(1)①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按最少量1mL~2mL取用;
②为防止污染,实验室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
(2)①量取10mL液体,应选择10mL量程的量筒,将液体注入量筒,体积接近10mL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视线始终与量筒的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凹液面最低点达到10mL时,停止滴加。量取8mL水所需的仪器有10mL量筒、胶头滴管;
②通常用来保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
(3)①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灯帽盖灭;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以减少摩擦,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③给试管中的少量蒸馏水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其原因一般是试管受热不均所致,例如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等 ;
28.(1)①②③
(2)④
(3)三分之二
(4)用湿抹布盖灭
【详解】(1)①颜色、气味、状态等均属于物理性质;
②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易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⑤汽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则属于物理性质的有①②③。
(2)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属于化学性质的为④。
(3)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4)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