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2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8 09: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
完成下面题。
1、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
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2、某山区发生地震后,由于道路毁坏、通讯中断,救灾指挥部急需掌握抢险队
所在位置、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等信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卫星遥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雷达预警 ⑤虚拟现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M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点。P为某天体,该天体拖着
长尾,N 为 P天体轨道附近的天体。完成下列 3~4题。
3、P天体
A、属于地月系 B、尾长会变化
C、为流星体 D、自西向东公转
4、关于 N物质及地球经过 M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N为小行星,地球经过 M地可能产生极光现象
B、N为小行星,地球经过 M地可能产生流星现象
1 / 8
C、N为彗星残留物,地球经过 M地可能产生极光现象
D、N为彗星残留物,地球经过 M地可能产生流星现象
下图为某学校学生制作的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示意图。其原理是让太阳光通
过遮阳罩和望远镜后,再投射到投影屏上,以便于观测。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5、用该装置可观测到的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6、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
A、只能正午时刻观测 B、可直接用肉眼观测
C、必须戴护目镜观测 D、可在阴天天气观测
下图为日本四岛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 10~12题。
7、日本本州岛的震源主要集中在
A、莫霍面以上 B、古登堡面以下
C、上地幔 D、外地核
8、地震发生时,甲、乙两地的震感是
A、乙地先感知到左右摇晃,后感知到上下颠簸
B、甲地先感知到上下颠簸,后感知到左右摇晃
2 / 8
C、甲地只感知到上下颠簸
D、乙地只感知到左右摇晃
9、地震发生时
A、一次有多个震级
B、震级相同的点连接成等震线
C、震源越深,对地表的破坏越大
D、一次可以有多个烈度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 13~14 题
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 A、B、C三部分组成,其中 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 E、F、G三部分组成,其中 G为地核
C、岩石圈由 E、F组成
D、外部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11、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 B、下地幔 C、中 D层 D、图中 G层
2020年 12月 17日,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在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
全着陆。下图为嫦娥五号部分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 15~16题
3 / 8
12、嫦娥五号从⑤降落到地表过程中大气温度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增高 D、先升高,后降低
13、嫦娥五号返回到 5点时,其所处的大气层
A、大气不稳定易形成对流 B、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C、含有大量的水汽和杂质 D、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
时间。单位:亿年),右图中 a、b、c、d 代表不同地层。据此完成下面 15~17

14、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② B、③ C、④ D、⑤
15、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16、右图中不同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a—② B、b—③ C、c—④ D、d—⑤
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
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①②③④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
面问题。
4 / 8
17、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①③④②
B、a处沉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
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
D、河流的流向是自 c向 d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8、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雅丹地貌是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貌,
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
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
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完成 19~20题。
19、图中雅丹地貌的主要形成过程为
①地壳抬升 ②风力侵蚀 ③流水堆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20、图 2为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为
A、风力堆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地壳抬升
5 / 8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两分,不选、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其适宜的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液体水的存在 ④安
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⑤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22、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太阳活动正在向着高点升起,预计将在 2025-2026 年
达到高峰。到时地球受到的影响最可能是
A、全球农业倾向增产
B、上层大气温度降低
C、两极上空极光消失
D、宇航器运行趋危险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
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读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 24~25小题。
23、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A、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B、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C、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D、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24、关于草方格与石方格不同治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草方格沙障可削减风力,但不能涵养水分
B、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但治沙效果较好
C、石方格沙障增大摩擦力,涵养水分更有效
D、石方格沙障能就地取材,使用寿命更长久
6 / 8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
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
“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 )
A、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 B、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
C、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 D、岩石溶蚀,加速垮塌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围绕“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开展课题研究
(实验中使用粘土)。并绘出地面坡度、植被不同情况下的三组示意图。
26、根据实验推测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C.地表植被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D.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两小题,共 40分。)
27、读以下三幅景观素描图,完成下列各题。(22分)

(1)写出地貌名称: 甲 ,乙_______,丙_______。(6分)
7 / 8
(2)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填“甲”“乙”
或“丙”),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都是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三种地貌都属于
_______地貌类型。(6分)
(3)丙地貌多分布在我国 地区(干湿地区)。其迎风坡以 作用
为主,其背风坡以 作用为主。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浙江省某同学暑期到新疆旅行,并写下了旅行日志。
日志一:杭州出发 7 月 28 日清晨,杭州多云。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经历了
一段颠簸之后,进入平稳状态。
(1)飞机起飞后,先后经过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层和 层,大气由
运动变为 运动(填运动方向)。(8分)
日志二:到达乌鲁木齐飞机降落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
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说明乌鲁木齐市光照强的主要原因。(4分)
日志三:湖边散步柴窝堡湖是乌鲁木齐市郊区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 28 平方千
米,湖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夜间漫步湖边,感受到习习凉风,向远处眺望
可以看见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博格达峰的角峰;仰望星空,看到美丽的银河,组
成银河的行星星光闪烁,引人遐想…
(3)请挑出旅行日志三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8分)
【示例】错误 1原文:海陆间循环改正:陆上内循环
参考答案
1-5 BABDA 6-10 BCBDD
11-15 ABBDD 16-20 CACDB
21. AB 22.AD 23.BC 24.BD 25.AB
26.BD
27.(1)洪(冲)积扇 三角洲 新月形沙丘
(2)丙 甲乙 堆积(3)干旱、半干旱 风蚀 风积
28.(1)对流 平流 垂直 水平
(2)深居内陆,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风力侵蚀”改成“冰川侵蚀”
“行星”改成“恒星”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