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08 15: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能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能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图形中最大面积问题.
4.通过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函数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图形中有关的最值问题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求出最值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通过常见的打高尔夫球,球在空中形成的曲线要求球到达的最大高度,喷泉到达的最大高度,引出实际生活与二次函数的联系,并回顾二次函数的最值.
问题:还记得如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吗?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如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1.配方法:将y=ax2+bx+c(a≠0)化为y=a(x-h)2+k的形式,当x=h时,函数y取得最大(小)值,为k。
2.公式法
当x=-时,函数y取得最大(小)值,为
(二)合作探究
探究二次函数解决矩形面积问题
例1:小李想用篱笆围成一个周长为60米的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单位:平方米)随矩形一边长x(单位:米)的变化而变化.
(1)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x是多少时,矩形场地面积S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析:利用矩形面积公式就可确定二次函数.(1)矩形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从而表示出面积;(2)利用配方法求出顶点坐标.
解:(1)根据题意,得S=·x=-x2+30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30.
(2)S=-x2+30x=-(x-15)2+225,∵a=-1<0,∴S有最大值,即当x=15(米)时,S最大值=225平方米.
方法总结:二次函数与日常生活的例子还有很多,体现了二次函数这一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在不同背景下学会从所给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建立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例2: 如图,用一段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
(1)当墙长32m时,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 m,则平行于墙的边长为________ m
想一想:如何求解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墙长32m对此题的作用?
解: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 m,则平行于墙的边长为(60-2x)m
∴矩形菜园的面积S=x(60-2x)=-2x2+60x
由题意得0<60-2x≤32,即14≤x<30
∵S=-2x2+60x=-2(x2-30x)=-2(x-15)2+450
∴当x=15m时,S取最大值,此时S=450m2
(2)当墙长18 m时,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 m
由(1)知S=-2x2+60x=-2(x2-30x)=-2(x-15)2+450
问题1 与(1)有什么区别?
试一试 在(2)中,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2 当21≤ x <30时,S的值随x的增大,是如何变化的? 当x取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
当21≤ x <30时,S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 x =21时,S取得最大值
此时S=-2×(21-15)2+450=378m2
总结:
与面积有关的函数与方程问题,可通过面积公式列出函数关系式或方程.
(三)课堂练习
如图,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
二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为x米,面积为S平方米。
(1)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x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8米,则求围成花圃的最大面积。
解:(1)∵ AB为x米、篱笆长为24米
∴ 花圃宽为(24-4x)米
∴ S=x(24-4x)=-4x2+24 x (0(2)当x=-时,S最大值==36(平方米)
(3)∵墙的可用长度为8米
∴ 0<24-4x ≤8 4≤x<6
∴当x=4m时,S最大值=32 平方米
(四)课后作业
如图,在足够大的空地上有一段长为 a m的旧墙 MN,某人利用旧墙和木栏围成一个矩形菜园 ABCD,其中 AD≤MN。已知矩形菜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一共用了 100 m木栏。
(1)若 a=20,所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为 450 平方米,求所利用旧墙 AD 的长;
(2)求矩形菜园 ABCD 面积的最大值。
(五)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
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计算、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直观地看出变化情况。复习旧知后,主要安排了两道基础过关题目,以此题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设计小问题,铺设小台阶,引导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本题就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问题,逐步将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建立数模解决问题。
2